河南民權秣坡村頭,長眠著一位抗日先烈

盧彥林

這是一個鐫刻著紅色印記的村莊:民權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

這是一個令村人為之自豪的村莊:村東頭,長眠著一個抗日先烈。

這個村,就是民權縣雙塔鎮的秣坡村;這個先烈,就是從秣坡村黨支部走出來的共產黨員劉克仁。

河南民權秣坡村頭,長眠著一位抗日先烈


秣坡村黨支部是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中秘密誕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中華大地,挑起了瘋狂滅絕人性的侵華戰爭。1938年初,山河破碎中的民權淪陷後,日軍猖狂,土匪蜂起,漢奸當道,國民黨政權名存實亡。日軍在民權相繼製造了龍塘魁星樓、李堂、野崗寇莊等慘案,廣大民眾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一些有識之士空有一腔愛國之心,而無救國拯民之力,迫切盼望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廣大民眾進行抗日鬥爭。


河南民權秣坡村頭,長眠著一位抗日先烈


(劉克仁烈士遺像)

1938年5月,河南省郵務工會黨組織委派中共黨員劉勤初到家鄉民權縣秣坡村進行社會調查,秘密開展黨建工作。他利用家鄉的社會關係,廣泛結識進步青年和各界人士,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救國策略和主張,擴大黨的影響,激發民眾的抗日熱情,有組織、有步驟地發動群眾,拉武裝、搞抗戰,開闢敵後根據地,開展抗日救亡工作。10月下旬至1939年初的這段時間裡,劉勤初先後發展了劉化民、宋繼功、劉紹廣、谷若海、劉勇、劉克仁等20餘名地下黨員,成立了民權縣第一個黨支部——秣坡村黨支部,劉化民為黨支部書記,形成了一支建黨工作的骨幹力量。民權縣第一個黨支部的建立,對民權黨組織的建設、發展、動員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抗擊外來侵略者,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和壓迫,實現民族徹底解放,產生了重要影響。

民權位於開封和商丘之間,既是隴海鐵路上的一個大站,又是魯西南與豫東的重要通道。日軍和國民黨軍先後都在這裡屯有重兵,並沿隴海鐵路構築大量據點和碉堡,其意圖是保障隴海鐵路的通行,隔絕隴海鐵路北冀魯豫與隴海鐵路南豫皖蘇兩大根據地的聯繫。針對此種情況,我黨依靠當地人民群眾,沿隴海鐵路兩側縱深數十公里,相繼建立了30餘個地下交通站、100多個聯繫點,開放大小18條交通線路,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聯繫冀魯豫與豫皖蘇兩大地區的地下交通聯絡網,為我黨我軍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時,作為民權縣秣坡村黨支部第一批發展的地下黨員劉克仁,更是激情似火、豪情萬丈。這個自幼隨父學醫,曾在南京中醫學院深造的熱血青年,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抗敵鬥爭的革命道路。他以開中藥鋪行醫為掩護,秘密開展地下聯絡站工作,很快被黨組織委任為聯絡站站長。聯絡站原先設在秣坡村,後移至臺上村,最後移至人和集南北街北段路東的一所院子裡。這所院子臨街的房子是劉克仁開的中藥鋪,藥鋪後面兩間房子的南套間是地下黨組織從事革命活動的密室。為了遮掩敵人的耳目,如有生人來藥鋪,劉克仁的家人便往院子裡扔磚頭報信。聽到磚頭聲,“密室”內便成了猜拳行令、高聲大嗓的娛樂場所,從而避免了一次次險情。由於劉克仁機智果敢,對敵鬥爭工作出色,不久被黨組織委任為中共人和集區委書記。這一代不僅有日軍的封鎖,還有偽軍和土匪。在杞縣有偽軍司令王進軒1000餘人,東邊有土匪盤踞。隴海鐵路旁的內黃集有偽軍把守,並在鐵路沿線築起碉堡和封鎖溝,晝夜組織聯防,成了我黨交通線上的一個個“釘子”。但是,惡劣的環境、複雜的地理條件和艱苦的生活卻絲毫沒有動搖劉克仁的一腔抗日救國之心。他積極發展進步青年加入地下黨組織,開展抗日救國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一次次冒著生命危險掩護我黨秘密交通員,護送中央從延安和華北派遣到豫皖蘇工作的革命幹部和到延安和華北學習的青年學生,傳遞黨的秘密文件和情報,轉運重要物資,被黨組織譽為“紅色走廊”上的地下英雄。1945年4月7日(農曆二月二十五日),由於叛徒告密,國民黨反動派五大隊的一個騎兵連到人和集包圍了劉克仁行醫的藥鋪和人和集西頭劉克仁的住所。為了掩護聯絡員脫離危險,劉克仁來不及撤離,和地下黨員劉克廣不幸被捕,並被帶至蘭考縣城東南8裡的貴李寨村,壯烈犧牲,時年45歲。後來,地方黨組織把他的忠骨埋在秣坡村東頭的土地上。2004年清明節,民權縣人民政府為劉克仁烈士重立紀念碑。2019年,民權縣委在劉克仁烈士出生並戰鬥的根據地秣坡村建成紅色教育基地。


河南民權秣坡村頭,長眠著一位抗日先烈


劉克仁,一個抗日先烈,在秣坡村頭整整長眠70餘年。70餘年來,風陪伴著他,雨陪伴著他,家鄉土地上春、夏、秋、冬四季轉換的風景陪伴著他;墓地兩側,有蒼松翠柏守護;墓前,有簇簇祭奠的鮮花。

劉克仁先烈,你並不孤單。共和國早已為英烈們招魂,在首都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你早已列入受閱的抗日英雄方陣!

劉克仁先烈,你應回眸笑慰。2020年9月30日,全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共同緬懷革命先烈,弘揚英雄精神!

劉克仁先烈,你應感到欣慰。如今的秣坡村,已成為民權縣傳承紅色基因、開展紅色教育的基地。造型別致的初心廣場、文化大禮堂、宣誓牆和民權縣第一個黨支部舊址、民權縣黨史紀念館、英烈園,構成了一張張紅色教育的靚麗名片。

公祭烈士之日,筆者披著秋陽、迎著秋風與先烈劉克仁的後人劉朋及嫡親劉善前來到民權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秣坡。我在“初心廣場”上靜立沉思,輕拂歷史煙雲,感念先烈業績,心中對先烈們充滿無限敬仰。

壯士騎鯨而去,英靈化鶴歸來。

我呼喚先烈們魂兮歸來:在這裡的“初心廣場”上開一場慶功會,把你們的抗戰故事託夢給祖國,存入共和國曆史記憶的檔案。

我呼喚先烈們魂歸故土:在“黨支部”舊址開一次支部會,把你們的英雄精神託夢於家鄉,成為民權人心中永恆的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