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國共兩黨都追認為抗日烈士的江蘇籍斷頭將軍陳中柱

1941年6月7日,陳中柱將軍率領的蘇魯皖游擊隊第四縱隊在興化境武家澤與掃蕩日軍遭遇,激戰中在前線觀察指揮的陳中柱將軍被日軍機槍掃射,身中六彈犧牲,日軍打掃戰場時,割下了陳將軍的頭顱送至泰州南部襄吉處。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批准陳中柱為烈士,追贈中將軍銜,並召開追悼大會,于右任、吳鐵城、陳果夫等人參加。

1987年2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陳中柱為革命烈士,經陳中柱遺孀王志芳請求,陳中柱的遺體也由泰州遷葬到鹽城市烈士陵園。

罕見國共兩黨都追認為抗日烈士的江蘇籍斷頭將軍陳中柱

鹽城陳中柱將軍紀念碑

貧苦少年求學路

1906年10月陳中柱出生於江蘇省建湖縣草堰鎮堰東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由於幼年喪父,陳中柱家境十分貧寒,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親陳戴氏一人撐持。

到了上學年齡,陳中柱因家庭貧困無法上學,幸而隔壁鄰居趙家家境富裕,鄰居家的孩子趙敬之與陳中柱是兒時玩伴,便央求自己的父親出了雙份學費,資助陳中柱和自己一起讀書。就這樣,兩個人“合一個口袋用錢”,從不計較且形影不離。隨著年歲增加,懂事的二人便學桃園結義,結拜為生死兄弟,陳中柱年長一歲,為義兄。

1925年,鹽城一帶遭受災荒,這一年,陳、趙二人初中畢業。陳中柱不得不放棄讀高中的機會,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不久,他到上海去當電車售票員。

1927年7月,國共合作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陳中柱在上海先是考入國民黨江蘇省警官學校,後來得到李萬里的幫助,進入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軍官研究班學習,1930年結業,編屬黃埔第六期。自此,陳中柱步入國民黨軍界。

趙敬之繼續求學考入了由中共地下黨主辦的上海勞動大學,期間秘密加入共青團,並在1930年,轉為中共黨員。

就這樣,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兩位同甘共苦的義兄弟選擇了不同的政治道路。

罕見國共兩黨都追認為抗日烈士的江蘇籍斷頭將軍陳中柱

跨越黨派的兄弟情

陳中柱很講義氣,雖然知道自己的義弟身後隱藏著一些秘密,依然不忘舊誼,多次為趙敬之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提供幫助和方便。

三十年代中期,趙敬之借用陳中柱在國民黨內的關係,打入國民黨中央軍政政訓班學習,結業後派往津南馬廠孫連仲部任政訓處秘書,因為編印《三民主義新釋》受軍統特務監視,陳中柱恐義弟遭遇不測,設法通知趙敬之,趙遂借父親生病回家探親逃離了虎穴。

1940年春,趙敬之按照黨組織指示,派遣一批進步學生投奔新四軍,不料事情被國民黨縣黨部監委、鹽城縣農職中校長唐炳玄發覺,向韓德勤駐軍告密,趙被捕關押在東臺烏衣巷保安處監獄內,隨時有被活埋的可能。

黨組織除多方營救無果,遂派人護送趙敬之的夫人陳靜到泰州找陳中柱將軍幫助。陳中柱將軍即刻派自己的胞弟陳勳武和一名親信團長星夜趕赴東臺,將趙敬之保釋了出來,安排在自己的住處,延醫治療。

1941年春,李長江行將投敵,陳毅將軍召見趙敬之,要求他秘密前往泰州,爭取陳中柱將軍與新四軍一起抗日,趙敬之立刻領命。趙敬之邀請了兩人共同的老師陳為軒先生一同前往泰州。

1月5日趙敬之和老師到達泰州城外,一連等了多日,期間1月7日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軍部受到國民黨軍隊剿殺,消息傳來,兩人極為悲憤,陳為軒老先生已經對陳中柱將軍不抱希望,但是趙敬之堅信陳中柱的為人。直到1月16日凌晨,陳中柱匆匆趕到溱潼參加秘密會談。

彼時,陳中柱也非常為難,對於共同抗日的態度非常坦然,但對新四軍希望他率部起義一事,卻避而不答。陳中柱國民黨正統觀念較深,如果加入新四軍,對不起李明揚的知遇之恩。

第二天,趙敬之將陳毅將軍的親筆信交給了陳中柱,陳中柱拆閱之後,感動不已;“想不到陳毅將軍對退之如此關愛,中柱絕不附逆(李長江、日偽)。國共合作抗日,理所當然。至於率部來歸,容再三思,今秋可定。”

陳中柱為趙敬之和陳為軒接風,酒酣之時,老師陳為軒揮毫潑墨,寫下一副行書對聯,文曰:“國民黨,共產黨,國共兩黨;陳退之,趙敬之,兄弟一之。”陳、趙二人再三稱好。

罕見國共兩黨都追認為抗日烈士的江蘇籍斷頭將軍陳中柱

1940年陳中柱夫婦和長女在泰州城外

不搞摩擦一心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陳中柱在徐州、魯南一帶組織津浦線鐵路員工和學生群眾成立戰地服務團,被委任為特種工作團第三總隊少將團長。臺兒莊戰役期間,他率部深入敵後,打擊漢奸,破敵通訊軍運,配合主力作戰。戰役勝利後,日軍再次反撲,圍攻徐州,主力部隊撤出,他率領特工三團在徐州以東打游擊。

1938年底,蘇魯皖遊擊總指揮李明揚委任陳中柱為第四縱隊少將司令,駐紮淮陰西壩、王營一帶,共有軍隊3000多人。1939年秋,他率部至泰州,駐防斜橋一帶。他整訓部隊,創辦新蘇中學、前鋒劇團和《戰地新聞》小報,進行抗日愛國宣傳、文藝活動。

1940年年6月,新四軍東進抗日,在郭村休整。李長江受韓德勤挑唆,攻打郭村。陳中柱迫於命令,派兵參戰,損失一個營。新四軍停止反擊後,陳毅親至泰州文明旅社和李明揚、陳中柱談判,達成諒解,兩軍合作,一致對外。陳中柱對陳毅的遠見卓識和大將風度很為欽佩,特派副官送10多車毛巾、鞋等慰問品和10餘箱子彈到新四軍駐地刁家鋪,表示友好合作。不久,新四軍撤出郭村,挺進黃橋。陳部移駐江都塘頭。

1940年9月,韓德勤調兵攻打黃橋時,陳中柱頂住壓力,信守諾言按兵不動,間接支持了新四軍奪取黃橋大捷。

罕見國共兩黨都追認為抗日烈士的江蘇籍斷頭將軍陳中柱

孤軍抗日以身殉國

1941年初,在日軍和汪偽的誘降下,蘇魯皖遊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李長江公開投敵,李在西山廟內架起機槍脅迫十個縱隊司令隨他李長江投敵。陳中柱在會議結束回家後,急命妻女空手從東門出城,到塘頭部隊的駐地,他自己僅帶兩名隨從,從西門出城。當時城門守軍請示城防司令秦慶霖說:“陳司令三人要出城,”秦還算念舊情,答曰:“放行,就說我不知道此事。”

陳中柱秘密率部撤出泰州,開往西北方向,成為抗日孤軍。陳中柱忠於國民政府,卻得不到支持,受韓德勤部排擠,一同抗戰的十個蘇豫皖遊擊縱隊有八個做了漢奸,對新四軍,陳中柱不久前剛剛婉拒收編,陳將軍和他的孤軍在泰興縣、興化縣這個各方勢力的夾縫中求生。

當年6月初,陳中柱部因遭日偽軍數路攻擊,傷亡較重,退至興化縣境武家澤一帶,同敵人激戰三天三夜,被包圍收縮到小鎮邊緣。在緊急關頭,陳中柱號召全體官兵:“為國家前途,民族存亡,要死裡求生,衝出重圍。”在搶渡蚌蜒河戰鬥中,他冒著敵人彈雨指揮船隊前進,選點登陸。將要靠岸時,他身中六彈,仍高呼:“衝啊!快上刺刀衝上岸去!”許多人衝上岸脫險,他卻倒在血泊中,壯烈犧牲,時年35歲。

日軍打掃戰場時,發現了陳中柱的屍體,將頭顱割下,帶到泰州邀功領賞。當地老百姓用門板釘了一口棺材,將陳中柱將軍的無頭屍體下葬,並插上了一塊木牌。檔案資料中提到,陳中柱太太王志芳是一個傳奇人物,當年,25歲身懷六甲的王志芳,帶著六歲的女兒,通過關係,闖入泰州日軍司令部,慶幸當時駐泰州日軍獨立混成十三旅團長南部襄吉是一個尊崇中國文化的儒將,他敬佩於陳中柱將軍的忠義仁勇,舉行了祭拜儀式,稱陳中柱將軍是中國的英雄,並且沒有為難陳將軍的遺孀,禮送她們離開了泰州城。陳中柱的夫人離開泰州後將陳將軍的頭顱與埋葬的屍體縫合,重新安葬在泰州西門外西倉橋一戶農民的田地裡,直到1987年移至家鄉烈士陵園,與他的義弟趙敬之相伴左右。

罕見國共兩黨都追認為抗日烈士的江蘇籍斷頭將軍陳中柱

一身戎裝的陳中柱將軍

罕見國共兩黨都追認為抗日烈士的江蘇籍斷頭將軍陳中柱

歷經抗日戰爭的烈士趙敬之

陳中柱殉國後,被國民政府追授為陸軍中將。46年後,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成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被國共兩黨皆追認為烈士的人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1937年七七事變,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一場場抗日的戰事歷歷在目,正是此後陳中柱、趙敬之這樣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不分黨派,以血肉之軀和侵略者的抗爭與犧牲,才能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