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要先避開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 沒錢就不能理財

投資理財要先避開的三大誤區

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理財是一種觀念,還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在於錢的多少,而在於是否有好的分配錢財的習慣。《小狗錢錢》中有一個小故事,有個叫吉婭的十二歲小女孩,除了父母給的零花錢沒有什麼別的收入。在她準備將自己攢了一個月的零花錢都用來買自己喜歡的CD的時候,錢錢告訴她,這樣下去她永遠沒有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去美國,比如去買筆記本電腦。錢錢告訴吉婭,要善於管理自己的錢,可以將現有的錢的一半用來儲蓄,另一半分成夢想儲蓄基金和用來消費,吉婭一開始不以為然,甚至被媽媽嘲笑。但最終卻讓她養成了理財的好習慣,受益匪淺。所以不管現在有多少錢,都應該開啟你的理財之路。另外,沒錢時最好的投資理財方式是投資自己。你的能力、見識、經驗都是幫你賺錢的資本,買書買課,買別人的知識、經驗。時間,鍛鍊稀缺的手藝,都是一本萬利的理財方式。

誤區二 錢是掙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

這句話是富人的金句,對於普通人卻是毒雞湯。富人之所以被稱為富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富人的消費佔自身資產的比重非常小,富人的消費對於其財富增長影響甚微。而普通人收入的大部分要應對生活開支,因此想要財富增長,攢錢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投資理財需要啟動資金,啟動基金前期主要靠積累。攢錢能積累本金,你在遇到機會時,才能有錢出手,因為對於某些投資機會,其最大的門檻是資金量。

攢錢還能讓你心態平穩,避開短期套利的陷阱。因為手有餘糧,心中不慌。在這個鼓勵消費主義的時代,個人消費固然能夠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但對於我們個人,消費只會富了別人。

誤區三 理財就是整天關注理財產品

最好的投資策略,往往是盯住一個看好的產品,然後長期持有。頻繁關注理財產品,更換投資對象,不僅會增加交易成本,還會消耗你做其他事的時間。

投資理財要先避開的三大誤區

1994年,巴菲特在南加州商學院演講的時候,他說:“我可以給你一張只有20個打孔位的卡片,你可以打20個孔,代表著你在這一生中所有可以做的投資,從而最終增加你的財富總值。但是一旦打完了卡上所有的孔,你就不能再做任何投資了。“他繼續說:“根據這些規則,你將會真正認真地考慮你的每一次投資,你會被迫三思而後行,所以這樣一來你自然會做的好得多。”

投資理財要先避開的三大誤區

而巴菲特的老師費雪,一生中投資賺的錢卻分佈在僅區區14只股票中,費雪持有時間最短的一隻股票,持有了8-9年,最長的一隻持有了30年。用費雪的話說,我不想花時間去尋找很多很小的回報,我想要十分巨大的回報,而為此,我願意等待。

我們普通人沒有投資巨匠一般的卓越商業眼光,更需要對自己的投資決策三思後行,投資理財是一項技能,需要通過學習和時間的經驗積累過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