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義》講讀6.3(瑪雅)

上一課講了《河圖洛書》的“中”道,重點是把以往所有論述“中”的文獻資料統統納入“河圖洛書”“五”的道理之中。這堂課繼續討論《河圖洛書》的數理,“進制”問題,看看西方人眼裡的“二進制”卦數怎麼被東方人畫成“十進制”黑白點的,看看諸多“進制”之間的數目中間是否存在混用混解,看看哪種“進制”數可以供物聯網開發利用,並與瑪雅曆法的數理作個互讀。先盯著下面2個圖看10分鐘。思考一個問題:假設黑白點是九個、十個數目字,那麼連起來的黑白點是二進制的十進制數,對嗎?

《周易本義》講讀6.3(瑪雅)

表6.3.1 《河圖洛書》九數

《周易本義》講讀6.3(瑪雅)

表6.3.2 《河圖洛書》十數

10分鐘過去了,問題有答案了麼?是否古人把“二進制”or八進制與“十進制”混為一談了?黑白點圖不能隨意換成數字任意發揮。道理很簡單:二進制就是二進制,十進制就是十進制,二者可以互化,但不可以混為一談。不過,混為一談說明古人對於“數”的理解並不是今天人們理解的那樣1是1,2是2,古人認為五人為伍,五伍為兩,所以兩不是二,可能是廿五。所以,易經二進制並不一定是二進制,除了六十四卦嚴格遵循二進制模式之外,周易所言的進制數全部是十進制,所以兩儀也可能是五十(大衍),不可能是二姨(陰陽)。所以《河圖洛書》用黑白點圖擺脫了“兩儀”“二姨”的異同。宋儒對二進制和十進制的關係不加區分,混為一談,是河圖洛書光芒不能大行於世的病根子。那麼,“二進制”就僅僅限於六十四卦內,所謂的伏羲4圖和文王2圖就成了宋儒六圖了。這裡還有個隱患,二進制數的運算過程如何用十進制的運算角度來表達,是個極為關鍵的問題。現在數學家都知道,計算機是基於二進制運算的機器,算盤是基於十進制運算的機器。人們在開發計算機機器語言的時候,會用“電位”的概念來描述“二進制”動作,諸如“有無”“出入”“進退”“損益”“既未”“往來”“先後”。在此基礎上用匯編語言進行打包,用高級語言進行編譯,完成指定的功能。人們在使用算盤的時候,只需按照口訣進行運算即可,位置可以隨意設定。計算機語言與“位”有關,算盤可以與“位”無關,可以想見“電位”和“爻位”的區別和聯繫。這樣,“二進制”與“十進制”就有了共同的語言——“位”語。此外,有一種更偉大的設計思路,它象計算機一樣基於二進制思維,又象算盤一樣進行十進制運算,且象三維動畫一樣進行三維展示,它就是清華簡八卦圖。請看清華簡八卦圖,這是一幀三維動圖。主要弄清楚圖層和卦向。請注意卦向是畫卦方向,也就是運動方向。

《周易本義》講讀6.3(瑪雅)

圖6.3.3 清華簡八卦(中為大人之堂,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耳)

從清華簡八卦圖可見,耳上兩卦同為框外正北方的卦象,然鵝,框外正北方的卦象是向著大人的,大人耳上的卦象則是向著天上去的。奇怪,這樣兩個卦畫的方向該怎麼對應呢?從大人蹲立的角度去想。從畫面上看,大人是頂天立地的存在,《山海經》記載了一個動作,“踆”,意思是“蹲”。《山海經》裡大神通常珥蛇,那麼這位大人也不例外,兩條蛇變成一個卦“坎”卦。若是按照成語“聽天由命”來說,他老人家的耳朵應該是在聽天知命。他老人家朝著左右兩側諦聽,兩個卦宛如兩條蛇,順著耳朵往上爬。那麼,卦畫的方向就是兩條蛇遊向乾卦的方向。好,姑且把框內方向確定為向天上。方向向上,那麼大人是蹲踞姿勢,這樣就可看作三維圖了。

大家知道,古代遺留的巖畫從來都是二維碼圖形,目前沒研究發現過“三維碼”。清華簡八卦圖確是很特別:不但有框外平面圖,還有框內上下圖,這樣就有了十方——四正四隅加上下。腦洞再開一點點,三爻猶如四正四隅臺階,類似於瑪雅金字塔。看起來,清華簡八卦圖是三維圖。

《周易本義》講讀6.3(瑪雅)

圖6.3.4 瑪雅金字塔(大人之堂)

清華簡八卦圖的三維性質顯而易見。八卦的形象也從數圖變化為“建築階層圖”。大人之市、大人之堂、大人國,出現在《山海經》四海八荒之中。原文如下。

《海外東經》

海外東經:大人國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舡。一曰在丘北。

海外東經:奢比之屍在其北,獸身、人面、大耳,珥兩青蛇。一曰肝榆之屍在大人北。

《海內北經》

海內北經:大人之市在海中。

《大荒東經》

大荒東經: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耳。

《大荒北經》

大荒北經: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國,釐姓,黍食。有大青蛇,黃頭,食麈。

來看瑪雅裡的“大人”形象。他位於整個天圖的中央區域,口舌目耳這四個器官在畫面上顯得格外突出,這種文化內涵與中國傳統文化《洪範》所謂的“貌言視聽思”。

《周易本義》講讀6.3(瑪雅)

圖6.3.5 瑪雅金字塔與曆法(嗟丘)

東漢王充先生認為口與火有關,《論衡 · 言毒》說,

諺曰:“眾口爍金。”口者、火也。五行二曰火,五事二曰言。言與火直,故云爍金。道口舌之爍,不言“拔木焰火”,必雲“爍金”,金制於火,火、口同類也。故火為言,言為小人,小人為妖由口舌。口舌之徵,由人感天。故五事二曰言,言之咎徵,“僭恆暘若”。“僭” 者 、奢麗,故蝮、蛇多文。文起於陽,故若致文。“暘若”則言從,故時有詩妖。

本來好好的歷法和建築科學,到了漢代大儒手裡就擺置成“詩妖”了。撇開這些不談,我們看主要元素:“火”“言”“爍金”“人感天”“虺蛇”“文”。這些元素對應到瑪雅文明之中,輕鬆可見金字塔構成元素“日火流金”“人感天”“羽蛇”“文”“曆法”。據科學家考證,羽蛇的臺階在某個節氣之日,日照之後隨著日影而動,狀如飛蛇。也就是說,瑪雅文明成就蘊藏於建築學裡,而深奧的觀日影蘊藏在卓金歷裡。科學家很奇怪週期為“260日”的卓金歷,居然沒有行星週期可與之對應。今天看來,260這個數字應當是八階幻方的幻和。換句話說,瑪雅文明輝煌於“六十四卦”幻方,之後逐漸式微。概括地說,瑪雅文明是二進制數發展到八階幻方時期的具體應用。

回到比《卓金歷》260日記載更早的《河圖洛書》上來。我們知道了“260”這個數字是十進制數,知道了六十四卦這個概念是“二進制數”。那麼,為何人類社會目前的思維模式僵化為“十進制”了呢?怎麼就沒有人出口成“陰陽二數”了呢?或許這是《周易》無法大行其道的原因吧。

宋儒為了保留易經二進制模式,煞費苦心地設計出“黑白點”圖,不幸的是被後人重新打回數字原型,沒有發揮模式本身的巨大作用。這不能不說是易經學術的一大退步。

講的有些亂,跳躍大了點。只要記住兩點:①八卦圖是三維動圖。②瑪雅卓金歷260來源於周易八階幻方的幻和。

下一課講一講《河圖洛書》對今天科技發展方向有哪些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