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大敗40萬金軍,從此蒙古鐵騎馳騁天下

自成吉思汗鐵木真1211年對金髮動第一場戰場到1234年徹底消滅金國,前後共歷時24年,

期間大小戰役數十場,其中最關鍵最激烈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當屬野狐嶺之戰。野狐嶺之戰對蒙古、金國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金國喪失了幾十萬精銳之師,從此一蹶不振處處被動挨打,最終走向亡國;蒙古大軍大敗金軍後愈戰愈勇,馳騁天下,再無人抵擋住蒙古鐵騎統一全國的進程。

淺析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大敗40萬金軍,從此蒙古鐵騎馳騁天下

野狐嶺戰役路線圖


一、野狐嶺之戰爆發的原因分析

(一)金國對蒙古前可汗的殘忍殺害和毫無人性的“減丁”政策是這場戰役爆發的根本原因。

金朝是完顏阿骨打率領的女真族建立的北方王朝,建國後為擺脫遼國的壓迫和奴役起兵反抗,並不斷取得勝利,腐朽的遼國被完顏阿骨打所滅。金國入主中原後並沒有吸取遼國滅亡的教訓,與遼國對其他民族採取的壓迫政策相比,有過之而不及,尤其是對蒙古部族毫無人性的欺壓、迫害,導致了蒙古人從思想上對金國充滿著敵意。

殘忍殺害蒙古部落首領俺巴孩汗。俺巴孩汗是蒙古草原上各部落之間的可汗,他出於蒙古草原的長遠發展,帶著誠意前往塔塔兒部落聯姻,卻被塔塔兒人出賣,塔塔兒人把俺巴孩汗交給了金國邀功,金國殘忍的把俺巴孩汗釘死在木驢之上。

俺巴孩汗臨死之前命人帶信給部落,要求後人“今後以我為戒,即使你們將五個指甲磨盡,十個指頭全部磨壞,也要為我報仇雪恨。”《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

淺析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大敗40萬金軍,從此蒙古鐵騎馳騁天下

俺巴孩汗劇照

俺巴孩汗之死在忠於他的部落及後人心中埋下了一棵仇恨的種子,為先可汗報仇成為每一位繼任可汗的奮鬥目標。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落後自然不會忘記曾殺害自己堂祖父的仇人。

毫無人性的“減丁政策”。金國為了抑制蒙古各部落的發展,防止對蒙古草原的威脅,粗暴地迫害蒙古人。一是,實施每隔三年一次的“屠殺”政策,即派兵殘殺草原上遇到的蒙古男人。元朝人鄭所南記載:

“昔金人盛時,韃雖小夷,粘罕(完顏宗翰) 兀朮(完顏宗弼)輩嘗慮其有難制之狀,三年一徵,五年一徙,用蒿指之法厄其生聚。蒿者,言若刪蒿也。去其拇指,則壯丁無用。”《心史》

二是,金國想方設法故意挑撥蒙古各部落之間的關係,使各部落之間連年征戰,草原上的居民死傷慘重,如此一來蒙古就處於一盤散沙狀態,對金國無法構成威脅。

自己的子民被金國肆意殺害,此仇更是不共戴天。為使百姓以後不再慘死在金兵的屠刀之下,讓百姓過上幸福安定日子,也為了蒙古草原的長治久安,成吉思汗必須出兵攻打金國。

淺析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大敗40萬金軍,從此蒙古鐵騎馳騁天下

減丁政策

(二)金國成為成吉思汗擴張版圖統一全國進程中的巨大障礙而攻金的條件已具備是這場戰役爆發的直接原因。

鐵木真已經成為蒙古草原上最強大的霸主,他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當時金國、西夏、南宋中屬金國最為強大,“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金國成為鐵木真對外擴張版圖路上的一大障礙。

成吉思汗以已於1205年、1207年、1209年三次征討西夏,降服西夏並使之成為了蒙古的附庸國,金國的盟國已被剷除,從戰略意義上講,攻打金國的條件已經具備。

淺析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大敗40萬金軍,從此蒙古鐵騎馳騁天下

西夏成為蒙古的附庸國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成吉思汗利用汪古部人和畏吾兒商人摸清了金國的經濟、交通、兵力部署等內部情況,獲得了詳細的情報,這增強了成吉思汗打敗金國的信心

1208年,金國金章宗去世,衛王永濟登基為皇帝。金章宗去世時留下了兩個懷有身孕的妃子,並留下遺言如果兩個妃子誕下的孩子中有男孩,衛王永濟需傳位於他。衛王永濟當上皇帝后為了保住皇位加害了懷有身孕的妃子,並剷除了幫助他登上帝位的外戚,這引起了朝廷中許多大臣的不滿。成吉思汗看到金國朝局動盪,皇帝昏庸無能。成吉思汗認為,從戰術上講,攻打金國的時機已經出現。

淺析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大敗40萬金軍,從此蒙古鐵騎馳騁天下

衛王永濟劇照

二、野狐嶺之戰的整個經過

戰役地點:野狐嶺。

野狐嶺:“名曰‘無窮之門’,所以昭後而期遠也。”《戰國策》

根據《戰國策》的描述,可見野狐嶺是一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之地。蒙金兩軍在野狐嶺展開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激烈戰役。

戰役時間:1211年秋。秋季正值馬匹肥壯之時,成吉思汗率軍出征伐金,在迅速攻克烏沙堡後到達金軍駐守的野狐嶺地區。

戰役雙方:蒙古方面以成吉思汗鐵木真為最高統帥,名將有木華黎、哲別、哈薩爾、者勒蔑、納牙阿等,參戰兵力近十萬鐵騎;金軍方面,前最高統帥獨吉思忠因丟失烏沙堡被金國皇帝撤職,臨時更換為完顏承裕為前線最高指揮官,將領有胡沙虎、紇石烈執中、定薛

等,參戰兵力四十餘萬,從人數上金軍佔領絕對優勢,是蒙古軍隊的四倍之多。

淺析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大敗40萬金軍,從此蒙古鐵騎馳騁天下

蒙軍名將木華黎

戰役部署:

首先來看金軍方面,金軍完顏承裕接管了前線指揮權後,面對來勢洶洶,英勇善戰的蒙古鐵騎,為避免金軍在桓、昌、撫三州被成吉思汗逐個擊破,他採取了

“主動放棄城池,合兵一處”軍事防守策略,發揮兵力優勢將四十餘萬大軍聚集在野狐嶺一帶,佔據險要位置,依靠天險阻擋蒙古軍隊的進攻步伐。

再看蒙古進攻部署,成吉思汗同諸軍將領仔細研究了金軍的防禦部署後,發現金軍將主力駐守在前方的各個要塞,兵力眾多。如果向野狐嶺全線進攻的話,1個蒙古將士將面臨4個敵軍,形勢對蒙古軍隊極為不利,“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使勝利,成吉思汗也將元氣大傷。

大將木華黎建議“非拼死奮戰不能取勝”。成吉思汗決定集中十萬大軍猛攻金軍的十萬中軍。他先派出五千騎兵打頭陣,木華黎、哲別分別率三千弓箭手掩護騎兵衝鋒,者勒蔑率領由一萬敢死之士組成的八路營衝擊敵人的中軍,納牙阿則率怯薛軍嚴陣以待。

淺析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大敗40萬金軍,從此蒙古鐵騎馳騁天下

蒙金決戰野狐嶺

雙方交戰:雙方鼓聲震天,在完顏承裕的指揮下,金軍先鋒部隊盡出,迎擊蒙古騎兵的衝鋒,兩軍頓時陷入激烈廝殺中。成吉思汗的敢死之士在弓箭手掩護之下不顧一切地直衝完顏承裕的中軍,蒙古鐵騎作戰勇猛,金軍未能壓制住八魯營進攻勢頭,帥旗被奪去。金軍帥旗一倒軍心出現動搖,此時成吉思汗率領怯薛軍出擊,金軍全線崩潰。

戰役結果:完顏承裕的中軍被成吉思汗擊敗後,分散在野狐嶺的其他金軍四處逃散,蒙古鐵騎乘勝追擊,金軍的屍體遍佈於野狐嶺之上。

三、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以少勝多原因分析

成吉思汗軍事指揮能力強,戰術正確,而金軍統帥貪生怕死,軟弱無能。戰爭並不是靠武力取勝,更多的是雙方智慧、膽識的較量。在野狐嶺之戰中,成吉思汗並沒有令十萬大軍正面對抗四十萬金軍,而是尋找關鍵突破口,

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方中軍,中軍失陷意味著軍事指揮系統的失靈,敵軍群龍無首四處逃散,也就失去了反擊能力。反觀金軍,完顏承裕軍事指揮能力低下,將四十萬大軍聚攏在一起,不敢主動出戰,名義上是“聚”,實則是“散”,野狐嶺綿延寬廣,四十萬大軍分佈在不同的隘口,中軍遭受到攻擊,其餘部隊並不能有效救援。金國用人不當以及軍事指揮上的失誤讓金軍的優勢蕩然無存,也為成吉思汗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淺析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大敗40萬金軍,從此蒙古鐵騎馳騁天下

雄才大略成吉思汗

蒙古軍隊戰鬥力強,士氣旺盛,而金軍消極應戰,畏戰情緒濃。一是,前面講到蒙古士兵都有一顆對金軍仇恨的心,面對曾經殺害前可汗和宰殺同胞同族的敵人,士兵都想一雪前恥,這樣的軍隊士氣怎能不高昂?二是,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部落過程中先後滅掉了塔塔兒部、泰赤兀部、克烈部、乃蠻部等不可一世的部落,他所統領的士兵身經百戰,戰鬥力強。反觀金軍在丟失烏沙堡後,看到蒙古軍隊推進速度如此之快,作戰如此勇猛,個個不怕死,心裡已經對蒙古鐵騎產生畏懼情緒軍中士氣低落,消極地進行防禦應戰。金國軍事統帥不為士兵打氣做好戰前思想動員工作,想到的確是如何保證自己在第一時間逃跑,完顏承裕已在戰前規劃好了逃跑路線,這樣的軍隊焉能不敗?

淺析野狐嶺之戰:成吉思汗大敗40萬金軍,從此蒙古鐵騎馳騁天下

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

蒙古軍隊佔領三座城池,保障充足,而金軍軍事物資供應出現困難。金軍在退守野狐嶺一帶時,主動放棄了桓州、昌州、撫州三座城池,這三州是金國圈養馬匹、存放糧草的重要城池。成吉思汗從桓州、昌州、撫州三座城池中獲取了大量馬匹和糧草,這讓成吉思汗驚喜不已,蒙古軍隊跋山涉水,不遠萬里來到金國邊境,一路上自然損耗不少,金軍免費提供的馬匹和糧草使蒙古軍隊得到了充足的補給。而金軍放棄城池,駐紮在荒山野嶺,馬匹和糧草的供應卻出現了困難,甚至到了短缺的地步。金軍主動棄守,卻不實行“堅壁清野”政策,等於拱手把三座完整的城市送與蒙古軍隊,反而增加了蒙古軍隊的力量

結語:

野狐嶺之戰,這是一場關乎蒙古、金國兩國國運的大戰役,雙方都出動了國內的精銳力量

,都做了較充分的準備。但蒙金兩軍統帥的智慧和指揮能力在此戰中一覽無餘,並直接決定了戰爭的走向。擁有報仇雪恨決心和統一天下雄心的成吉思汗在野狐嶺之戰中指揮得當,任人唯才,重用猛將木華黎、哲別、者勒蔑等人,最終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金國;而昏庸無能的金國皇帝重用貪生怕死的完顏承裕,最終葬送了金軍四十萬精銳,也敲響了金國走向滅亡的喪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