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征善战,领过兵,上过战场,砍过敌人头颅,写过军事著作。
他,忠于朝廷却始终不得重用,满腔爱国热情却无处安放。
他,曾经立志打遍天下,一生中却写下了六百多首词。
他的词可婉约、可豪放。
他,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横刀捉叛将”。
粱衡先生曾评价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人。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他,就是辛弃疾。
01 少年立志
1140年,金人在靖康之耻后又一次违背盟约南侵。岳飞、韩世忠等中原将领不甘示弱,奋勇围攻,收复失地本不在话下。
然而此时,临安却连下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飞班师,岳飞无奈之下只能撤军,中原复兴已然无望......
同年五月,山东济南,一名男婴呱呱坠地,辛弃疾的降生寄托了全家的希望。
在辛弃疾的成长中,他的祖父辛赞影响了他的一生。因为父亲去世的早,他由祖父抚养长大。
辛弃疾的祖父虽是金朝官员却始终没有忘记亡国之恨,他常常抱着年幼的辛弃疾在城墙之上指点江山,给他灌输军事理念。
幼年的辛弃疾对祖父讲的兵法非常感兴趣,因此他读过很多兵书。祖父对他也非常满意,经常称赞他。辛家祖先曾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被封为将军。
做为将门之后的辛弃疾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从小就喜欢学习兵书武艺。
一天祖父带着他逛街,恰好碰到金国皇帝路过。小小的辛弃疾忽然悲从心起,怒目而向,紧紧攥起拳头:“哼,我早晚要将你赶出中原!”
祖父吓坏了,赶忙捂住辛弃疾的嘴,颤声道:“孩子,小心祸从口出!”十来岁的辛弃疾此时已显示出满腔家仇国恨的怀胸。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少年时的雄心壮志为辛弃疾不平凡的人生埋下了种子。
02 嫉恶如仇
辛弃疾熟读四书五经,在祖父的安排下,他分别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尽管两次都未考中,但辛弃疾一点也不气馁,他继续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
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出生就成为亡国奴的辛弃疾目睹了太多金人铁骑蹂躏百姓,积攒在他胸腔的家仇国恨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1161年,辛弃疾抓住了金兵南下侵宋的时机,迅速在家乡拉起了一只2000多人的革命队伍!准备投身杀敌。
与此同对,一位农民起义家耿京集结了25万人的农民起义大军。为了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辛弃疾当即就和耿京谈合作的事,人多力量人嘛,俩人一拍即合。
当时附近还有一支义军,首领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辛弃疾劝说义端也去投奔耿京。但是义端是个不守清规戒律的花和尚,一天晚上,义端偷走了耿京的帅印准备献给金人,换取荣华富贵。
耿京大怒,以为义端与辛弃疾是同伙,便要杀了辛弃疾。辛弃疾十分的冷静,说只须给他三天时间,他一定带着义端的人头和帅印一起回来。
他推测了义端的路径,在半路上拦住了他,义端看见了辛弃疾,吓得跪伏在地上,说:"兄弟,我知道你是青兕转世,力大无穷,看在往日的情面上,不要杀我啊。"
辛弃疾手起刀落,一剑就将义端的头颅给砍了下来。此后,耿京对他更加器重。
能背判你一次,就可能背判你二次三次,这样的人放过他就是给自己留隐患,嫉恶如仇的辛弃疾深知这个理。
03 活捉叛贼,当众斩首
在耿京的赏识下,辛弃疾发挥了自己无限的军事才能,他领导的义军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为了将队伍扩大,辛耿二人合计与宋军合作,彻底击退金兵。
就在辛弃疾前往朝廷谈判回来的路上,耿京却被手下给杀了。
此叛徒是义军的一个将领张安国,早被金人收买,趁辛弃疾不在军营,就找机会杀了耿京。还煽动一伙人跟他一起投奔了金人。
因为自己被人背叛过,所以当看到耿京被背叛后,辛弃疾忍着怒火沉默了许久。
队伍中有人问,将军都不在了,我们还走不走?
辛弃疾深吸了一口气,说,将军给朝廷写信推荐我们,如今将军死了,我们岂能这样就走?
那能怎么办呢?
辛弃疾回答,报仇。
他立刻点了50名死士,一路杀进五万人的敌营。此时敌营正在开庆功宴,突然看到辛弃疾提刀纵马而来。
刀光一闪,叛徒身前的人潮退尽,浑身颤抖着,被辛弃疾活捉了回去。
随后辛弃疾将叛徒张安国押解到了当时的首都临安,当众斩首,此举轰动全国!
这一年,辛弃疾二十三岁。后来他在诗词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04 换个方式寄托理想
本以为归附宋军,便能够灭金。但当时的南宋太过于孱弱,而辛弃疾由于几次三翻上奏朝庭要求打仗,皇帝不胜其烦。奸臣当道之下他手里的兵权又一步步被夺走,最后只落了个文职。
即便如此,心怀天下的辛弃疾不与任何官员为伍,有人看不惯他,便找理由弹劾他。皇帝便把他发配到江西、湖南等当时最穷的地。
沦落到此的辛弃疾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在湖南,他又训练了一支特种部队,准备随时为国献身。
这时,又有人弹劾他劳民伤财,滥用私权私自操练军队。皇帝一听大怒,当即就将辛弃疾辞退回家种地。
报国无路的辛弃疾,只好将自己满腔爱国热情注入词中,将词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化作一缕叹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此后辛弃疾被朝庭三次启用随后又罢官,如此反复,曾经少年的激情早已不复。
对朝庭失望后的他退隐闲居,在他被解职后的第八年写下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此时的他已到知天命的年纪,仍忘不了年少的那段梦一般的经历,他以笔为剑,以梦守边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
——看试手,补天裂。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后来成了宋朝与苏轼并列的豪放派词人,开创了词的一个新高度,被誉为是"词中之龙"。
他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他不过换了个方式寄托理想。
05 男儿到死心如铁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不惑之年的辛弃疾客居他乡,写下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千古绝句。年少成名,被弹劾,被流放,被忽视。经历了诸多苦难。
当皇帝任命他指挥南宋军队对金作战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一个玩笑。
任命期到达时,辛弃疾突发重病。他再也没有力量去完成这个使命了。
1207年九月初十,已经昏睡了很久的辛弃疾忽然睁开了眼睛,大喊了几声“杀贼!杀贼!”然后,一切归于沉寂。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终究,他没能当上将军,没能戎马疆场,荣归故里。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有人看到了悲凉,有人看到了固执,有人充满感动,有人为他遗撼。然而最为重要的,是他不放弃,不言败的精神。
历史之中的辛弃疾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悲愤远去了,而文学中的辛弃疾却像一座不老的青山,永远豪迈,永远妩媚。
06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他对朋友重情重义,他是一只猛虎,却也有细嗅蔷薇之时。
真正的朋友,价值观必然一致。陈亮是一名才华豪迈的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主张,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同道和挚友。
他们的命运大致相同,都被南宋统治集团排斥、打击,在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懑中度过一生。郁郁不得志的两个人在这样的境遇相遇,如荒漠中的甘泉,暗夜中的月光。
二人皆有相见恨晚之感,直接跨过了寒暄阶段,他们在鹅湖雪中煮酒论英雄,畅谈天下事,诉尽衷肠。
夜里,听到笛声的辛弃疾,心中悲凉,提笔写下《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他将陈亮比作陶渊明、诸葛亮此等高风亮节,文采纵横的人。
他将与陈亮分别后的失落,怀念诉诸笔端。
陈亮后来回信:受尽污蔑,也无妨,只要你知我即可。并用伯牙子期来比喻二人的友情。
朱熹被朝廷打压禁令后,无人敢去祭奠。
只有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来到朋友的坟前,把最光辉的荣耀送给了朱熹: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这是朱熹的一生,何尝不是他的一生呢?
这个被文采耽误的将军,一生不得志,数度蒙尘,可他却生而有光芒。
蓦然回首,他就是那灯火阑珊下,遗世独立的英雄。
作者:简十一,愿和同样爱好文字的朋友一起,执笔取暖,煮字疗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