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成為高危職業?教師心理枯竭調適小妙招

引言: 正值第35個教師節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共同關注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群體,為何要說其特殊,因為現如今的教師職業已成為一個高危型的職業。就在前些天聽聞高中時的一男老師罹患癌症的噩耗,而且不僅如此,已經有好幾個教師圈子的朋友向我傾訴過他們學校這幾年職工體檢都會查出有教師患癌症的例子,尤其是班主任居多。由此看來把它拉入高危型職業並不是危言聳聽,是什麼原因導致教師成為高危型職業的呢?

教師成為高危職業?教師心理枯竭調適小妙招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紹“emotional abor”(Hochschfld.1979, 1983)這一概念,即“情緒勞動”,指人在工作當中為了使得自己的外在表現更適宜公眾和工作需要,進而調節或偽裝情緒所做出的努力。情緒勞動是工作中處於人際關係與工作情境當中,以不同的策略來調整心理狀態和情緒狀態,以表達特定所需情緒的過程(孫俊才,喬建中,2005)

教師成為高危職業?教師心理枯竭調適小妙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好的和學生產生良性互動,更加高效的完成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在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課堂要求下,採取不同的調節策略和方法,對自身情緒進行良好的控制和心理調節,以保持適宜的心理狀態,以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所完成的情緒控制過程即是教師的情緒勞動 (Yin & Lee,2012)

教師成為高危職業?教師心理枯竭調適小妙招

教師“情緒勞動”分為三個個維度:表層扮演

(surface acting)和深層偽裝(deep acting)及真實表達(genuine acting)。

表層扮演主要是指當教師僅僅從表面上(面部表情、動作姿態或聲音語氣)表現出符合課堂要求的行為,但內心真實感受並非如此。通常情況下,表層扮演被認為是不真誠的,容易造成教師的情緒失調。

深層偽裝主要指教師在工作當中,不僅僅體會到工作要求所需要表達的個人情緒,並且能夠“發自內心”的主動迎合和表達組織需要的情緒,這也被稱之為 “真誠的扮演”

真實表達主要是指工作當中人不需要做任何的情緒偽裝,就能夠自然地流露出適合工作需要和組織要求的真實情感。

教師成為高危職業?教師心理枯竭調適小妙招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始終處於高“情緒勞動”的狀態,勢必會造成教師職業倦怠及壓力。這種需要較高情緒資源投入的職業特點使得教師容易出現情緒疲勞,曾經聽一位教師朋友的傾訴”上完課回到家裡都不想和老公說話”。教師為何會出現情緒疲勞?

教師成為高危職業?教師心理枯竭調適小妙招

根據資源守恆理論和控制理論的觀點:Hobfoll(1989)的資源守恆理論強調資源的耗費和補充,個體付出情緒努力時都會損失個人資源,當這些資源損失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補充(包括心裡的安慰、成就感充實以及物質獎勵等),這時候就會導致資源的失衡。當資源失衡的時候,個體就會感到威脅,降低努力程度,甚至導致工作倦怠;持續的能量損失可能導致工作者的情緒疲勞和壓力,進而減少工作投入的可能。

教師成為高危職業?教師心理枯竭調適小妙招

“情緒”作為人類的一種心理資源,它也是有限的。我們常常開玩笑說“浪費情緒”,殊不知,倘若我們不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它也會枯竭!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平等對待,但學生的脾氣秉性各有不同,俗話說“鐵打的學校,流水的學生”每一屆的學生,都具有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始終調整自己的“情緒勞動”節奏以適應不同特點的學生。那麼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情緒管理?

心理健康顧問給新入職教師的建議

適當表達出你的憤怒情緒:有研究發現,教師表達憤怒情緒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van Doorn, 2013),當然憤怒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不要過度就好。

愛上你的職業:當你真正愛上教師這一行業後,你的情緒積極性也會提升,這樣有利於你緩解情緒勞動後的疲勞感。同時教師體驗到的積極情緒越多,越會覺得自己的工作與自身匹配度高,自己選在教師這個職業是正確的,故而對教學滿意度也就越高(Cheung et al,2011; Yin, 2017; Zhang & Zhu,2008)。

儘快結婚:這也許跟我們習慣的認知有所不同,我們一般認為未婚教師會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但有研究表明,已婚教師比未婚教師能更好的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作為一名教師的重要性,因而會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到教學上,工作投入的意願也比較高,教學滿意度也就比較高(Oshagbemi,2003; Zhang & Zhu, 2008)。

最後,藉此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

教師成為高危職業?教師心理枯竭調適小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