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零售停擺,我們需思考什麼?

2020 年,註定是要被歷史銘記的年份。

時隔 17 年,國內再次因為傳染病出現全國範圍內的疫情。很多人誤以為是今天的信息傳播方式加劇態勢,實際上,根據衛健委公佈數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 30 天內,確診人數就已經超過了 2003 年的 SARS。

疫情期間,零售停擺,我們需思考什麼?

疫情期間,原本繁華的北京三里屯 SOHO 很少能看見人

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尤其是疫情嚴重區域,除重要民生行業外,不少企業仍處於線上辦公或等待復工通知狀態。2 月 10 日,國內幾大快遞公司相繼公告恢復運營,但實際上不少地區的快遞仍被勒令暫停工作,隨之而來的是個體電商受到影響。而原本核心賣點就在於面對面服務的零售門店,要麼是全副武裝空守店鋪,要麼乾脆歇業等候通知。對於本身客流量就在逐年下降的眼鏡門店,更是雪上加霜。營業額幾乎停滯,房租、人員工資等成本依舊,最煎熬的是目前狀況仍然不見好轉,相信每一位零售業主的焦慮感都已經爆表。

雖然之前已經有不少倡議,提議為房東們減租,也有一些店鋪的員工會主動提出降薪,但要意識到的是,在「天災」下,這些「人和」福利只能減輕壓力,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零售業主只是一味地轉發「最美房東減免租金」「最可愛的員工主動放棄工資」,卻不借此時機重新梳理自身的業務模式,很難保證下一次「天災」降臨之時,是否還能撐下去。

提升危機意識

儘管業績在下滑,很多門店依然沒有變革和轉型,或者有想法卻未曾付出實踐,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欠缺危機意識。在一切安好的日子裡,很多門店依然能夠依照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方法維繫著,但疫情爆發,讓平日裡潛在的問題全部暴露出來。

欠缺危機意識,是國內不少企業的通病,相比之下,日本人的危機意識就要強很多。日本國民的危機意識從小就開始培養,國土狹小、資源匱乏、自然災害頻發等等,一直在他們心底警鐘長鳴。相應的,即使處在太平時期,不少企業仍然在生產和研發應急用品,比如可以存放三年的泡麵,保質期長達五年的餅乾……連大家熟悉的索尼,至今都在生產手搖發電的收音機。

疫情期間,零售停擺,我們需思考什麼?

日本各大公司至今仍然在不斷更新防災產品

這些應對突發災害的產品,在平日裡看起來是不健康甚至是過時的,但只要給大眾普及了它們應對突發狀況的重要性,依然有著垂直市場。而且只要產品有著可循的科學性,做好相應的科普,就不用擔心消費者不買單。比如平日裡不少護膚達人大喊「酒精會傷害皮膚」,最近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消毒用品還不是被一搶而空?

另一方面,不少門店的營銷方法依然基於傳統模式,一面對電商平臺奪走流量耿耿於懷,另一面還是墨守陳規,最多隻是用簡單粗暴的微信+朋友圈形式維繫客戶。特殊時期,隔離迫使不少門店不得不電商化,但臨時應對,才發現其中存在原先諸多沒有考慮過的細節。反觀餐飲業的肯德基、麥當勞,一直以來儲備著自主外賣團隊,疫情期間終於派上用場。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是那些等著機會到來再行動的人。

正確看待市場形勢

「消費升級」,是去年不少 PPT 裡依然在提及的一個詞。但 2019,一個對應的現象呈現在大眾眼前——「下沉」。我們此前也在多篇文章中為大家呈現了下沉市場的趨勢和消費習慣,並提到,在未來,「下沉」會是一個越來越明顯的現象,原因在於中國的消費者趨向於理性、成熟的消費。

疫情期間,想必很多零售業主能夠更真切地看到下沉的表現:隔離減少了大眾出門的機會,消費集中於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不少基於「消費升級」打造的產品幾乎無人問津。

不久前,淘寶直播負責人趙圓圓表示,在疫情結束後,零售業會迎來短暫的提升,原因在於大眾會因為長期隔離後,進行「報復性消費(被壓抑的消費慾望)」。但各位零售業主千萬不要因此喜出望外,因為「報復性消費」的核心領域還是集中在餐飲、娛樂、旅遊行業,其他行業的形式並不樂觀。

疫情期間,零售停擺,我們需思考什麼?

Apple Store 因疫情關閉

比如很多人看到疫情期間交通不便,預估車市會迎來久違的光明。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的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國內汽車市場會更加嚴峻。疫情帶來的居家習慣和收入影響,也會導致消費者購車意向下降。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手機行業。

在這樣的形勢下,門店在挑選產品時,應該適度考慮「下沉」,縮減和多場景相關的產品,同時轉向拓展健康類的產品。

避免業務結構單一

前幾天,一家景區餐飲店的老闆向媒體傾訴苦水:原本應該是旺季的春節,至今只能歇業。比起普通餐飲店更糟糕的是,景區可能會延長關停時間,他們也只能被迫在家等候。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一些零售門店中,垂直、細化的分類能夠幫助門店更精準地定位,坐享垂直領域的紅利,但也可能在突發狀況下被反噬。所以在細化分類前,就要做好前瞻性的預期,考慮到其中利弊。

而更可怕的還是某些門店僅限於傳統的賣貨,完全沒有任何其他業務形式。疫情期間,大家在家難免會出現不小心損壞眼鏡的狀況,如果門店能夠提供遠程甚至上門(小區門口)無接觸式服務,就能契合這樣的用戶需求。但類似的業務,不應該只出現在特殊時期,要從平時就開始做起。更多有競爭力的服務才能提升零售門店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否則只會被更便捷的賣貨渠道代替。

當然,所有的零售業主都處於一個艱難的時期。但現實中沒有預言家,唯有審時度勢做出調整,才能挺過一個又一個關卡。祝各位零售業主都能平穩渡過這場疫情難關。

疫情期間,零售停擺,我們需思考什麼?

疫情期間,零售停擺,我們需思考什麼?

躍頭條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