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如何好喝?溫度對了咖啡就對了

在衝煮咖啡的過程中,水和咖啡會進行一些複雜的化學反應,而水溫會直接影響到衝煮時咖啡中不同成分的萃取率。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衝煮溫度的看法吧~~

咖啡如何好喝?溫度對了咖啡就對了


為了試驗的穩定性,來看看同一支豆子【日曬耶加 Aricha】不同水溫的實驗:

定量:V60濾杯

粉量:15g

研磨度:BG 4R

杯測風味:明顯的茉莉花香氣,柔和柑橘酸、清新的茶感、甜感中等,質地順滑

注水手法:悶蒸後第一段注水用小水流,慢慢注水,以硬幣大小集中在中央繞圈;第二段注水,注水流量不變,繞圈速度稍快一點,稍微多繞外圈粉層。


咖啡如何好喝?溫度對了咖啡就對了

試驗1 | 偏高水溫

V60濾杯

溫度:92度

粉量:15g

研磨度:BG 4R

時間:2:18秒

注水水量:用26g水悶蒸30s,第一段注水至133g,第二段注水至226g

風味口感:高溫時品嚐,比較明顯的澀味,質地較薄,感覺有些幹;稍微放涼後,酸味明顯,但有點尖酸,有些芒果的甜味,後段有苦味。


咖啡如何好喝?溫度對了咖啡就對了

試驗2 | 偏低水溫

V60濾杯

溫度:88度

粉量:15g

研磨度:BG 4R

時間:2:24秒

注水水量:用26g水悶蒸30s,第一段注水至133g,第二段注水至226g

風味口感:高溫時品嚐,香氣較弱,有輕微的草腥味和苦味,風味有點沉悶平淡,酸味不夠鮮明,質感變得粗糙,有種木質味;稍涼片刻,雖然甜度提高了一些,但是整體風味不夠令人舒服。


咖啡如何好喝?溫度對了咖啡就對了


結論

在同樣的研磨度,不同的水溫會影響一杯咖啡的風味走向。

【高水溫】容易讓咖啡粉過度萃取,這樣的咖啡會有苦味,而苦味多數來自咖啡因,苦味也和其他化學作用有關係。乾澀感在高水溫中也容易萃取出來,很強烈且持續很久,因為【多酚】是苦的,會跟唾液中的蛋白質結合,它會吸乾舌頭,在口中產生沙沙的或者乾燥的感覺。而平淡感和空洞感,是指把咖啡的新鮮和光亮抽離,扼殺了美好的物質,缺乏風味。

【低水溫】衝煮容易萃取不足,沒有帶出足夠的物質,例如臭酸味、缺乏甜感、奇怪的鹹味、短暫的餘韻等,基本都是萃取不足的表現。第三次試驗中,甜感的缺乏,反而更加突出酸質的沉悶和空虛感,並沒有讓人感到滿足。風味不足,餘韻短暫,口感讓人不滿意。放涼後的刺激酸味,可能會讓人皺起嘴唇,舌頭兩側有觸電和尖銳的感受,破壞味覺。

適當的水溫良好的萃取表現出來的香氣和風味是正面、令人舒服的,例如酸質會很豐富,像李子或者核果類的酸甜感,整體的乾淨度、清澈和透明感,能比較清楚喝出是什麼風味,細膩、豐富的鮮明酸質,並且能讓人聯想到某種水果甚至是葡萄酒,停留在口腔的餘韻持久,讓人回味。

溫度對咖啡的萃取味道影響還是蠻大,苦澀焦等是較後段的風味,在同一研磨度下,如果衝出來的咖啡苦、焦、澀等,可降低萃取水溫調整;相對的,如果衝出來感覺水味重、味道寡淡等,那就是還有很多風味仍留在咖啡渣中,這樣可以考慮提高溫度。

總結:

91~98℃

水溫高,給予咖啡的熱能高,溶解速度快,萃取率高。

優勢:能快速提升萃取率;香氣奔放、酸質明亮,適合短時間萃取。

風險:需短時間內完成衝煮。


82~90℃

水溫低,給予咖啡的熱能低,溶解速度慢,萃取率低。

優勢:衝煮安全範圍較廣,比較容易避免苦澀,酸甜平衡感佳。

風險:萃取不足可能性大

另外,在相同的溫度下衝煮,酸物質比較怕熱,容易萃取,甜物質則不會,所以甜物質需要衝泡時間稍長才會溶解。

想在相同浸泡(衝煮)時間下讓甜物質快點溶解,可以提升溫度(但是如果衝煮時間不夠長,有可能只加速溶解出比較多的酸)。

過低的衝煮溫度讓酸甜物質都溶解緩慢,會造成萃取不足,風味稍淡。

過高的衝煮溫度,則有可能加速負面風味的溶解,造成苦澀味產生。



咖啡如何好喝?溫度對了咖啡就對了


簡單來說,如果一杯咖啡喝起來稍微酸了點,可以試試看提高衝煮溫度,並搭配合適的衝煮時間,讓甜物質有時間同時加速流汗(溶解),所以選擇適當的溫度及浸泡時間,可以有效調節酸甜的平衡感。

咖啡如何好喝?溫度對了咖啡就對了


但水溫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畢竟能否萃取出好風味,和水溫、燜蒸時間、萃取時間手法、研磨度粗細,甚至不同的刀盤,磨粉後顆粒形狀不同等等變量都有相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