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帝國的歷史簡介

  從宗教運動轉向政治發展,一個突出的事件是印度出現了第一個帝國——孔雀帝國。當雅利安人遷居恆河流域時,也就把重心轉移到該地區,特別是轉移到該地區的摩揭陀王國。當時,西北地區正獨自行動,憑藉同波斯文明的密切聯繫而與印度其他地區相分離。實際上,約公元前518年時,大流士皇帝已越過興都庫什山脈,使旁遮普西部成為其帝國的第二十個行省。兩個世紀後,也就是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大帝也從西北部侵入印度。但是,他在印度僅待了兩年,在他離開後不久,希臘人在旁遮普的統治就結束了。儘管亞歷山大在印度待的時間不長,但他對印度確實有相當大的影響。

  其中一個影響是,使從印度西北部經阿富汗和伊朗,然後通達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部諸港的東西向貿易迅速發展。亞歷山大在整個中東建立的希臘殖民地無疑也為這一貿易做出巨大貢獻。亞歷山大之後的希臘化國家促進這一貿易達200年之久。

  對印度歷史來說,最重要的是亞歷山大在印度西北部廢除當地的幾個王國和共和國、造成政治真空地帶方面所起的作用。旃陀羅笈多·孔雀迅速填補這一真空,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帝國。公元前320年,旃陀羅笈多還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青年將領,他奪取了摩揭陀國難陀王朝的王位,建立了他自己的王朝。在以後幾年裡,他穩步地朝西北方向擴大自己的統治,直到他的帝國從恆河流域擴展到印度河流域,幷包括這兩條大河的三角洲地區。與此同時,他還組織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和一個有效的政府來維持他的國土。因而,當塞琉古作為亞歷山大的繼承人之一而當上中東的國王,並試圖重新獲得亞歷山大的印度地區時,旃陀羅笈多毫不費力地擊退了希臘軍隊。


孔雀帝國的歷史簡介

  在薩爾納特出土的阿育王圓柱上的獅形柱頭。這是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朝代的作品,是這位孔雀帝國的統治者為紀念佛陀而下令豎立的許多石柱中的一個,現陳列於新德里博物館。

  旃陀羅笈多的兒子征服了南部的德干地區,而他的孫子,著名的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則征服了羯陵伽,即印度東部。因而,阿育王統治下的孔雀帝國包括了除南端以外的整個印度半島。

  孔雀王朝統治下的印度十分富裕,且得到很好的治理,就像處於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一樣。許多驛道上,成群的商人、士兵和王室信使往來不絕。對東海岸羯陵伽的征服促進了貿易,所以專門成立一個海事部來維護航道和港口。首都華氏城被稱為“花城”,因它的公園、公共建築物和9英里多長的河邊綠地而聞名於世。它的一些學校裡擠滿了來自帝國各地和國外的學生。

  所有這一切全靠“國王提取的六分之一”的收成來供養,不過,國王提取的收成實際上常提高到四分之一,留給農民的僅夠維持生存。法律是嚴厲的,維持秩序的手段也是無情的。軍隊號稱有70萬人,配備9000頭大象和1萬輛戰車。精幹的密探無處不在,通過信使和信鴿將一連串的報告送交首都。嚴酷的刑罰常被用作懲罰和逼供的手段。總而言之,這是一個高效率的、嚴厲的、官僚政治的社會,充分體現了考底利耶所說的名言:“政治學是一門關於懲罰的科學。”

  阿育王的統治根本不同於這種傳統型的帝國統治。他在通過特別殘忍的戰爭征服羯陵伽王國之後,內心經歷了一番變化。他自己描述道,看到十多萬名俘虜被殺死,他感到“深深的悲傷和悔恨”。從此以後,阿育王設法實行佛陀的溫和的教義。他以佛教信條為根據頒佈敕令;這些佛教信條是:樸素、同情、相互寬容和尊重各類生命。他下令興辦了許多對他的人民而不是對他的政府有好處的公共事業——醫院和國家公費醫療,驛道兩旁的果園和休息場所,分配施捨物給各個教派,派佛教傳教團去外國。

  阿育王並沒有使佛教成為國教,也沒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他對任何教派的傑出人士都予以幫助。這不是宗教信仰的改變,而是一般態度的改變。他最強調的是寬容和非暴力主義,不僅因為這兩者是道德上合乎需要的東西,而且因為它們會促進他那龐大且複雜的帝國的和諧。這種態度在阿育王統治期間被證明是很成功的,因為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長達41年的時間。但是,在他去世後的半個世紀裡,他的王朝被推翻,他的帝國被毀滅。

  這已成為到現代為止的印度歷史的一個模式。印度與中國不同,在中國,是長期的帝國統一間隔以短暫的分裂;而在印度,則恰恰相反——是短暫的統一和長期的分裂。這並不是說印度就沒有統一。印度有統一,但這是文化的而不是政治的。印度文化強調的是忠於社會秩序而不是忠於國家,正如種姓等級制度的地位高於任何政治制度這一事實所證明的。因而,在一個範圍裡增進了統一的文化又在另一範圍裡破壞了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