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元佑宮

【與北京故宮結構類似】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為鍾祥市博物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御刺興建,三十七年(1558)建成。四周圍以牆,牆外環以水,堵水有堤,通水有橋,建造精緻,佈置嚴整,是中南地區不可多得的一處明清古建築群。“元佑宮門”四字為明代宰相嚴嵩所題。

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元佑宮內收藏有各類文物6000餘件,有研究原始社會中晚期人類在鍾祥活動時遺留下的玉、石、陶等器皿的“邊畈文化”;有別具特色的楚器、瓷器,其精美程度堪稱一絕。館內700餘件古代書畫作品,如明末清初的《莫愁古渡》、鄭板橋的《幽蘭圖》、朱耷的字、楊延珍的《百壽圖》、黃雲軒的《九老還鄉圖》等,反映了明清時期的文化面貌。

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明顯陵

【是我國曆史上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寢】

顯陵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嘉靖四十五年(1566)建成,前後歷時共47年,是明嘉靖初期重大歷史事件“大禮議”的產物,規劃佈局和建築手法獨特,在明代帝陵規制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后的合葬墓,一陵雙冢舉世罕見。整個陵園雙城封建,外邏城長3600餘米,牆高6米,牆體厚1.8米,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其陵寢建築中金瓶形的外邏城、九曲御河、龍鱗神道、瓊花雙龍琉璃影壁和內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僅見的孤例,尤其是“一陵兩家”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由瑤臺相連而呈啞鈴狀的兩座隱秘的地下玄宮神秘莫測,一直為世人稱奇,是我國曆代帝王陵墓中遺存最為完整的城牆孤品。

陵園由內外邏城、前後寶城、方城明樓、祾恩殿、祾恩門、神廚、神庫、祾戶、軍戶、神宮監、功德碑樓、新紅門、舊紅門、內外明塘、九曲御河、龍形神道等30餘處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組成。

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象山

【山上老萊山莊為荊門歷史上的“三臺八景”之一】

在荊門市西郊,原名蒙山,因象山先生陸九淵曾在此講學而得名。象山有龍泉書院、陸夫子祠(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陸九淵在荊講學的地方)、老萊山莊(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萊子隱居自耕奉養雙親的莊園)、蒙泉、龍泉、文明湖、講經臺、清河橋、烈士陵園、唐宋古柏遺址等。蒙泉在象山東龍,為荊門眾泉之首。

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漳河風景名勝區

【山清水秀,風景如畫】

有山水景觀和山石景觀兩大類,尤以山水景觀最具特色,山清水秀,景色如畫。夏季的多雨時節,漳河開閘洩洪,“飛瀑三跌”別有一番情趣。

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伍峰寨位於小漳河與漳河交匯處的高山頂處,是一座軍事防禦石寨,居高臨下,緊鎖要道。樂天處是清朝時修建的一個藏軍洞,懸壁巖樓營造在陡峭石壁之腰,進可攻,退可守。青蛙巖又名蛤蟆石,它與青蛇嶺、娛松山呈“三怕”鼎立之勢,這裡流傳著一個“三怕”的故事,即蛤蟆怕蛇、蛇怕蜈蚣、蜈蚣怕蛤蟆,一物降一物。

另外,漳河第一壩——觀音寺大壩是漳河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也有虹鱒魚、鰻魚等珍貴魚類養殖場。

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娘娘寨

【“最適宜人類生存的世外桃源”】

娘娘寨四周群山環抱,與世隔絕,相傳是唐代楊貴妃家人隱居的地方。有趣的是,數百年來,這裡二十幾戶人家,無論生老嫁娶,人口一直維持在80餘口,令人疑惑不解。娘娘寨從古至今人跡罕至,故而生態環境得到了完好的保護。更稀罕的是景區內擁有5公頃的世界最大的古銀杏群落,最大的一棵“銀杏王”樹齡達2400多年。這個地域也被稱為“20世紀末中國最有價值的重大地理發現之一”。

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空山洞

【被譽為“鄂中第一溶洞”】

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空山洞是一個半環形的溶洞,進口和出口由一條公路相連。空山洞主洞可容納數萬人。洞內石開七竅,鬼斧神工,尤以金龜戲蟾、狡兔三窟、虹橋擷蕉、金雞獨立、虎口鬥象等景觀著稱。

風景區湖畔山腰上有一處甘泉洞,繞山抱水,隔湖與空山洞地宮聯訣。

對於荊門,我不想你僅僅用圖片來看看它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