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那些孩子吧,別一到國慶節就帶他去旅遊

國慶節到了。很多家長為孩子安排了滿滿當當的旅遊行程,準備從自己城市的中山路跑到他人城市的中山路,看看其他地方公園裡的猴子跟自家門口那屯有何區別。然後就是咔嚓咔嚓,P圖上線朋友圈,期待別人點贊或評論一句:哇,你們去xx旅遊了。這種滿足父母虛榮心的旅遊或是完成自身想帶孩子增長見識夙願的旅遊對孩子而言,意義在哪?

放過那些孩子吧,別一到國慶節就帶他去旅遊

當你帶孩子轉遍祖國大好河山,私以為讓孩子學到很多知識,但除了那些你硬要他拍的景點合照或者一支10元錢就讓他愛不釋手的泡泡槍,孩子真學到了什麼?帶孩子旅行,不管到哪座城市,住的都是標準化的酒店或優網評的民宿,逛的都是大套票+小套票的人氣景點,踩的都是五湖四海同胞的腳後跟,花的都是辛苦攢x個月x天內花完的費用,這種7天內流水線式的旅遊真能讓孩子瞭解一個地方真實的風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真能讓孩子對生活或生命所有認知和思考?

我只能說,你又成功讓孩子走馬觀花一回了!

放過那些孩子吧,別一到國慶節就帶他去旅遊

你的所有旅遊動機都私認為正確,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探索動機,我敢說,幾乎80%以上的父母想帶孩子去旅遊的地方都是父母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不是孩子想去的地方。而你想帶孩子增長見識的夙願更多是你強加給孩子,你難道沒發現到一個高大上的地方,孩子最痴迷的還是滑滑梯、泡泡槍或冰淇淋?因為在他們的年齡裡,你所認為的知識並非他所興趣的知識,他探索世界的點你根本沒get到!

我這麼說,並不是反對家長帶孩子出去旅遊(因為可能旅行社或航空公司會告我),而是要在孩子對旅行的地方有探索慾望的時候才帶他去。因為當他有探索慾望時就會先從課本或網路上深入瞭解那個地方的文化,帶著知識去旅遊,才能更好增長鞏固知識。譬如當他讀完張繼《楓橋夜泊》,對你說:我想去一趟寒山寺;當他對爬山和山間植物痴迷時,並想要爬一座名山看看山裡的風景;當他對烤全羊的過程相當興趣,並執意想要去火焰山體驗下人間的炙熱等等。這時,才是他出發旅遊的起點!

放過那些孩子吧,別一到國慶節就帶他去旅遊

有思考與慾望在先,才有所謂的新發現;有追逐的心,才能爬到知識的頂峰。

所以,放過那些孩子吧,別一到國慶節就帶他去旅遊!給孩子留些自身想要的體驗,做她這個年齡該做的、想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