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说: 一片茶叶三张嘴成就百年晋商 看后生们生意如何纵横亚欧!

茶叶与财富(上)

——大盛魁

前一篇的最后实际上已经透露了这一期的内容了,是的“大盛魁”这一富甲天下的晋商商号。雄踞塞外三百载,横跨欧亚九千里,这就是对“大盛魁”的真实写照。

——题记

三百年前几个不知名的小人物来到人迹罕至的蒙古草原,没人会相信他们的将来会用茶叶创造出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会,创造这一奇迹的便是当初走西口的几个山西汉子。

茶说: 一片茶叶三张嘴成就百年晋商 看后生们生意如何纵横亚欧!

图为王相卿画像

明末清初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和战乱导致民不聊生,大批山西陕西的居民不得已背井离乡,翻过长城的关隘杀虎口去关外谋条生路,这便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迁徙事件“走西口”。而在不远的未来创造出大盛魁的人便在这人群之中,这个人叫王相卿,一个年轻的山西后生。

茶说: 一片茶叶三张嘴成就百年晋商 看后生们生意如何纵横亚欧!

图为现在的杀虎口关

初到杀虎口之时,王相卿身上便只有一副扁担,上面便是他的全部家当。杀虎口一个守边疆的军事重镇,王相卿在这里认识了他的两个山西老乡,张杰和史大学,相同的命运让他们熟络起来,并结为异姓兄弟。不久在边疆爆发的战事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最大的契机,用现在小说的俗话就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茶说: 一片茶叶三张嘴成就百年晋商 看后生们生意如何纵横亚欧!

图为大盛魁电视剧剧照三人结义

十七世纪末,蒙古部族首领噶尔丹,率部队进军进攻清廷,为了稳定边疆,维护清政府统治,康熙大帝决定御驾亲征,平顶噶尔丹部。由于平定噶尔丹叛乱需要向千里之外的漠北地区运送粮草补给,当时的康熙决定征调民夫走卒随军出塞负责大部队的给养。就在这时王相卿三人被征召进队伍,成为当时杀虎口的安北将军旗下的队伍之中,为部队采买食物牛羊等军给用品。这就需要他们和蒙古牧民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慢慢的学会了蒙古语,令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技能将会是他们闯荡塞北的最大依仗之一。在任职期间,王相卿等人以他们的诚恳勤奋获得了清军军将士们的信任,在平定噶尔丹大获全胜之后,清军将领将缴获的牛羊牲畜赏赐给他们,王相卿他们想方设法的将这些被清军抛弃的牛羊赶回杀虎口出售,这也成为他们人生的第一桶金。

茶说: 一片茶叶三张嘴成就百年晋商 看后生们生意如何纵横亚欧!

图为清代平定噶尔丹

平定噶尔丹后,清军在附近进行布防,杀虎口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清军的后勤中转的关键之处,王相卿看中商机在杀虎口建立了吉胜堂,为清军提供烟酒茶叶等生活物资。之后随着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中俄之间的茶叶贸易已经开始形成,为了顺应这个趋势,康熙决定建立一个新的贸易体系“旅蒙商”。“旅蒙商”顾名思义,就是在蒙古境内的旅行商人,这些商人不能在蒙古有固定居所,只能采取流动经营。成为旅蒙商的依据是票引,只有取得票引才能合法的在蒙古地区活动经营从事贸易。王相卿凭借有随军出征经历又负责对部队进行生活补给,打通关系终于拿到了在蒙古高原进行商贸的票引。通过这次的改变,他们把原本的吉胜堂改名成为了“大盛魁”。

茶说: 一片茶叶三张嘴成就百年晋商 看后生们生意如何纵横亚欧!

图为大盛魁创始人塑像

大盛魁和传统晋商的家族式商号企业不同的是,为了公平大盛魁采用的是原始的股份制度,是把大盛魁的所有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们共同占有的股份三人平均的占有这份股权;另一部分是财神股,任何人不可占为私有,用于大盛魁的发展;最后一股是为了员工奖励而存在的。这种股份构成大大调动了大盛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商号的稳定发展,也保护了创始人的基本利益,股份也成了大盛魁保持兴盛的重要基础。

不仅仅是股份制,大盛魁的繁荣也离不开他们不断的努力和灵活的经营策略。在蒙古高原上有句谚语“一条舌头的商人挣钱有数,两条舌头的商人挣钱刚够,三条舌头的商人挣钱无数”这里的舌头指的是语言,也就是说只会汉语的商人挣得钱不多,会汉语蒙语的商人挣钱会很多,要是你精通汉蒙俄三国语言就会挣钱无数。而王相卿他们恰恰符合这个要求,在过去不断的与蒙古人的交流过程中蒙语早已不是障碍,不仅如此他们还更为了解蒙古人的生活风俗和生活状态,他们深知蒙古人大量缺少的是茶叶布匹生活用品,而且蒙古人富有牲口和皮毛,这就造成了一个重大的商机,只要提供了流通和交换,便会有财源不断涌来。 由于大盛魁生意做的本分,产品质量好,价格公道信誉高适销对路,深得牧民和部队喜爱。

茶说: 一片茶叶三张嘴成就百年晋商 看后生们生意如何纵横亚欧!

文章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此文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