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宋史:第十篇 南唐李景達欲攻六合鎮 趙匡胤以靜治敵立軍威

陸孟俊被韓令坤所擒的消息傳回南唐,南唐元帥齊王李景達緊急與眾手下商議,有人進言:“韓令坤鎮守揚州,揚州城卻是易守難攻,元帥何不西攻六合鎮,斷了揚州城的退路補給,揚州城就成了孤城,此時定能一舉拿下,不費吹灰之力。”可南唐眾人哪裡知道,連這個只有韓令坤帶領潰軍組成的揚州城都是十分難纏,反而想進攻由趙匡胤率領的虎狼之師所鎮守的六合鎮豈不是痴人說夢。可是南唐元帥李景達覺得此計甚妙,便依計行事,進軍六合鎮。

當李景達抵達六合鎮二十里,便安營紮寨,建立防守攻勢,又是刨戰壕又是建拒馬欄,準備固守不出。趙匡胤見得此景也是耐得住心性按兵不動,兩方相持數日,趙匡胤軍營這邊眾將懷疑趙匡胤怯懦不敢應戰,便闖入趙匡胤的營帳向趙匡胤進言:“揚州大捷,敵軍必然喪膽,我軍若乘勢出擊,定可取勝。”趙匡胤卻是不惱不急對進言的眾人道:“諸位可能有所不知,我所帶來的部隊不過兩千,如若咱們捨棄城池主動出擊,賊軍見我軍寥寥千人,定當壯起膽子,到時候咱們面對的將會是數萬大軍的圍攻。反倒是等他們先行出擊,我等在城中等他來襲,憑藉地利以逸待勞,豈不輕而易舉?”之前趙匡胤攻佔清流關憑藉的是急襲神速的用兵,這次屯兵鎮守六合鎮,又是以靜治敵。諸將有道:“倘若他不戰而退,自行回朝又該如何是好?”趙匡胤解釋道:“賊軍統帥李景達是唐主的親弟,既然都已經領兵到達此地,哪能有無功而返的道理?我已經料定再有數日,李景達定耐不住性子前來挑戰了。”一通勸說之下諸將這才不敢多言,自行散去。

戲說宋史:第十篇 南唐李景達欲攻六合鎮 趙匡胤以靜治敵立軍威

周世宗攻南唐之戰

果然不過數日,便有探馬來報,敵帥李景達已發兵前來了。趙匡胤隨即整軍待戰,擺好陣勢從容對敵。果不一時,就見唐旗招展,伴隨這士卒的吶喊之聲,唐兵蜂擁而至,趙匡胤指揮士兵前進殺敵。兩方都是鳴鼓衝鋒,鼓聲震天。兩邊一邊是要橫掃淮南殺盡敵寇,另一方則是志在保衛城土不動如山。兩方頓時殺得天昏地暗,自晌午殺到午後一直難解難分不分勝負,兩方士卒都是人困馬乏飢腸轆轆。趙匡胤便命人鳴金收軍回城,李景達也是十分默契不予追擊,自行退回大營。

待趙匡胤的部隊進入城中,趙匡胤親自迎接,經過仔細檢點,大軍傷亡不過數十名,這原本也算得上幸事,可趙匡胤卻命令眾將士將頭盔甲冑脫下呈上,親自查閱。待查閱完畢,怒目大喝,命人從軍中拽出幾個將士壓到眾人面前。“爾等不出力殺敵,難道要等到敵寇自己斃命嗎?”趙匡胤怒斥,言畢便命人將這些押解的人斬首示眾。眾將茫然不解,但都是同袍兄弟,不忍見這些人被斬首,紛紛上前為被押解之人求情。

趙匡胤道:“眾將士以為我是誣陷這些人嗎?今日我上陣督戰,發現有些將士趁著諸將士拼命與敵寇搏殺之時,擅自退後拒不向前,退縮避戰。所以我特意用劍在其盔甲之上刻上記號,不信的話可以看看他們的甲冑背後上是否有劍痕。若不將這些人揪出來殺之,眾將士豈不人人效仿,就會讓我軍毫無戰鬥力。現在形勢敵眾我寡,全軍上下應該一心出力,必當奮勇殺敵,才能贏取勝利,而這等敗類必須斬首示眾。揚我軍法,立我軍威。”言畢眾將士按照趙匡胤所指一一驗明盔甲背後的劍痕,確認無誤便一一斬首嚴肅軍紀,並將這些人的人頭和事蹟傳閱各個營帳。眾將見狀也並不覺得趙匡胤嗜殺殘忍,因為軍中將士哪個也不願意看到如此同袍,在自己奮勇衝鋒之時,每個士卒都希望自己身後是堅強的後盾,可以將自己的性命交於十分牢靠之人,不料自己的背後卻是一些膽小如鼠之輩,這樣的衝鋒陷陣與自殺有何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