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艺术家与协会票友共同表演京剧《大登殿》

承认戏曲有危机存在,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只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就够了。但是,要想认识造成危机的原因,那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因为,造成戏曲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这里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戏曲自身的原因,而所有这些原因中,又都包含着多种因素。要想对这些原因做全面的深入的分析,不是笔者这本小书所能胜任的。这里只能就其大者条分变析,而重点则放在戏曲自身存在的问题上。由外到内、由表及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我们在观察戏曲遇到的麻烦时,也是从寻找外部原因开始的。这里所谓的外部原因,实际上主要是指激烈的艺术竞争对戏曲的冲击。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省京剧团演出之——失街亭剧照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千百年来阳关锁国局画的结束,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纷繁、复杂,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智力开发的迅速发展,社会的文化生活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葵学趣味也在潜移默化地有所改变。这些变化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内,引起了小说、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的迅速发展。小说以其灵活的表现方法和巨大的生活容量,独占文学的整头。电影和电视则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丰富的表现力,以及人们对现代物质文明的柴满心理,成为艺术领域的骄子。在这里,生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较小。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湖南卫视华人春晚,黄圣依首次跨界京剧表演

因此,无论是古代生活,还是现实生活中各类题材、思想、感情,都可以在这些艺术形式中得到迅速而深刻的反映。戏曲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综合艺术,它馆歌舞和表演于一炉,以唱、念、做、打为表现手段。这种反映生活的独特方式,以及它的写意性、程式性等特征,即使它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给它带来很大局限。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提出的“减头绪,立主脑”的编剧主张,既抓住了戏曲的结构规律,同时也是对戏曲的局限性的认同。因为演出时间的限制和表现方法的要求,使一出戏不可能有过大的生活容量,也不允许有过多的纠葛和头绪。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戏曲的综合性特点,不但对剧作家 而且对演员乃至观众都提出很高的要求,致使不具备较高的、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和丰富的舞台经验的人,很难打出好的本子来而不具备一定的唱念做打天赋的人,也很难成为一个好的演员。至于说要做一个较有艺术修养,能够较好地欣赏戏曲的观众,如果不认真地看几十出戏,没有一个陶冶的过程,恐怕也是很难奏效的。由于戏曲的特定的艺术形式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较大,这就使它在表现现实题材时,在生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这样一来,戏曲在表现现代观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传达时代的心声时,就会比电影、电视和话剧遇到的困难多一些。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小说、电影、电视、话剧等艺术形式,都属于写实艺术范畴,而戏曲则以写意为重要审美特征。写实艺术与写意艺术的表现方法不同,审美效应也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两种审美习惯 在现代社会里,大量的观众是在写实艺术的引亭下开始审美活动的,他们也因此培养了自己在这方面的露赏力和审美趣味。当他们习惯于这种欣货活动,并得到感情上的满足和美的享受后,再去接触戏曲时,便会对戏曲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感到困惑,甚至是无法理解,与此同时,另一种情况也出现了,戏曲观众中的很大一部分入同时又是电影、电视剧等现代艺术样式的爱好者。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加拿大米西索加市,张火丁与徐畅表演京剧《锁麟囊》

胶赏过程本事就包含着比较和鉴别,他们发现,戏曲的表现内容、思想意识、表现形式和手法,常常都显得过于凝围、沉闷和陈旧,因此很多人转移了对戏曲的兴趣。我们一般都有这方面的体会,在观看电舰时,一看到播送戏曲,一些人往往会改换别的频道。这反映了很多人的欣赏时尚的变化。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的人为的原因,就是十年浩劫,长期的文化禁钢使戏曲失去了一代观众。很多年轻人对戏曲的全部知识,就是八个样板戏。待到社会昌明、戏曲复兴时,由手他们对这种民族的传统艺术所知甚少,再来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普及戏曲艺术的常识,都已经为时过晚了。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基于上述原因,戏曲在周现代艺术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是不可避免的。据北京大学电影爱好者协会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调查氯对北大、清华等首都八所高等院校所作的调查,在519人次的大学生调查中,对电影最感兴趣的85人次,占19.8%,对电视最感兴趣的38人次,占8.9%;对话剧最感兴趣的10人次,占2.3%;对其他戏剧最感兴趣的7人次,仅占1.6%。戏曲在现代大学生心目中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戏曲受到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知道,随着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的舞台艺术一直在走综合化的道路,其结果是,歌唱、表演和舞蹈等艺术越来越向戏曲中综合。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沿着戏剧化的方面发展,它们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则失去了独立发展的能力。然而,现代社会改变了这种趋势,各种艺术都在争取独立,并努力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在种舞蹈艺术样式中,造型艺术较它们被戏曲综合之前有了不可思议的发展。同样,由于现代音乐中多种形式的声乐与管弦乐作品的广泛流传,多声部已经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为他们的听觉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当人们从合声效果丰满的多声部合唱中,获得一种充分的艺术享受时,就会对戏曲的单声部的旋律和简单的伴奏形武感到不能满足了。在话剧艺术中,表演技巧有很大发展,并在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总结,从艺术竞争的角度上看,这当然也是对戏曲的表演艺术的一种挑战。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总之,电影、电视等现艺术的迅猛发展,使戏曲艺术失去了昔日独尊的地位;歌唱、舞蹈、表演等艺术样式的独立化趋势和高度发展,则反衬出戏曲艺术的综合内容和表现手段的陈旧。然而,在这样空前激烈的竞争中,戏曲不但没有表现出令人振奋的优势和潜力,相反,它的扁限性和堕性却暴露得愈加突出和彻底,其处境当然可想而知。有些同志不认为戏曲受到了电影和电视的冲击,理由是现在电影也在叫喊危机,而电视剧的收看率也并不理想。毫无疑问这是事实。但是,从各种社会调查的数据以及我们平常的观察看,就总体而言,电影的观众是越来越多;人们在电视机前消磨的时间,也远远超过他们走入剧场的次数。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不管它们自身的水平如何,也不管它们存在着多少问题,它们在人们文化生活中所占的比重,的确是超过了戏曲。如果我们承认这是事实,那么这一事实本身就意味着对戏出观众的争夺。尽管在现阶段艺术危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样是危机,却有本质、程度、范围的不同。处于上升阶段的现代艺术的危机,同古老的艺术的危机,恐怕不能同日而语。电影和电视的危机,主要表现为如何提高艺术水平的问题,而戏曲艺术面临的则悬如何实现更新换代,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这要经过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所以我们说,电影、电视的困难与戏曲相比,是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的危机。我们在讨论戏曲遇到的问题时,大可不必拉上其他艺术做陪衬,这样会人为地造成麻烦和错觉。艺术竞争是一件好事,它标志着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表明群众文化生活结构的变化。八十年代的群众业余兴趣和爱好,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变化是十分明显的。在对上海群众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中,可以请楚地看到这一点。电视机的普及,对戏剧的冲击很大,很多人不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还要克服交通的困难,去坐在剧场中并不舒适的椅子上。现代社会使群众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戏曲危机”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而文化娱乐方式和内容的不断增加,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自由。除了舞台、银幕和莹光屏之外,流行歌曲、轻音乐、体育竞赛、电子游戏、摄影等艺术或准艺术正在方兴未艾,它们为人们追求多方面的精神享受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想保持千百年来戏曲作为舞台艺术的主导地位是不可能的,今后也不会再出现以一种艺术为中心的局面。各种艺术都要在新的文化生活结构的变化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它们的地位和影响也将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果从这一角度看问题,那么戏曲现众的减少和影响的缩小,也是一种必然的事情,它是社会文化结构自我调节的产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