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后花园”摩洛哥,我在这里亏掉了400万

文丨Fred

在欧洲“后花园”摩洛哥,我在这里亏掉了400万

1

对于北非,多数国人比较陌生。但提起卡萨布兰卡,多少会有所耳闻。

这个名字有些与众不同。这座北非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城市,却用西班牙语给自己命名,意思是“白色的房子”。又因一部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经典同名电影,这里闻名于世。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王国最大城市、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大西洋沿岸重要港口,人口290万,拥有该国近八成的现代工业。

说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上海”一点都不为过。就像外资进中国内地时偏爱上海一样,国际资本进入摩洛哥,同样会抢滩卡萨布兰卡。

在欧洲“后花园”摩洛哥,我在这里亏掉了400万

我来自湖北,是恩施利川市一家茶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恩施地处大巴山、武陵山区,盛产优质绿茶,尤其是硒茶。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当地很多人都通过种茶叶、做茶叶生意来脱贫致富。

当年从国营茶叶公司出来后,我开始从事茶叶的生产、进出口和销售业务。随着近年来茶叶供给逐步过剩,产业发展逐渐脱离健康的轨道,国内和出口市场都越来越难做。

摩洛哥人口3300万,2014年海关数据显示,当地是中国茶叶的第一大进口国,每年进口中国茶6到7万吨,人均饮茶量仅略低于土耳其。

过去一两百年,摩洛哥上到王室、下到百姓,对中国茶叶的依赖都很深。可以说摩洛哥是个茶文化盛行、又认可中国茶叶的国度。

2014年12月,我们参加了摩洛哥的一个茶叶展会,产品很受当地客户欢迎。我们索性留在了当地,从南到北考察了一番。

在欧洲“后花园”摩洛哥,我在这里亏掉了400万

摩洛哥马格里布食品展参展现场

当时摩洛哥对茶叶进口推出利好政策:未经精细包装进口的大包茶叶,关税可以大幅降低至2.5%;成品包装的小包进口茶叶,关税则高达30%。摩洛哥意在让外国企业进驻,在当地设立加工和包装生产线,以促进经济和就业。

恰逢国内遇到“产能过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也刚提出不久,我们决定直接到摩洛哥开拓销售市场,设立茶叶包装厂。

2

如果有人说在海外投资时没走过弯路,要么他是上帝,要么他在骗你。

通过迪拜辗转来到卡萨布兰卡后,我们联络了当地中国使领馆和孔子学院,做好一系列详细的咨询和筹备工作。办好了冗长的行政手续,北非“淘金之旅”开始了。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幺蛾子”出现了。

2015年初,公司租下一处设施十分完备的仓库,在国内都很少见到这么好的仓库。从国内进口的生产设备和原料也已在路上,马上就要运抵卡萨布兰卡投产。

这时我们却被当地监管部门告知,由于法律对仓库性质有所规定,仓库只能用于物流仓储,不能用于工厂生产。

厂房建设滞后,直接导致没有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已到港的生产设备也被扣在海关。

初期遭遇这一闷棍导致的直接损失,就达到七八十万人民币。

直到2015年12月,两条生产线才完全弄好。从年初筹备到正式投入生产,差不多花了一年功夫。

3

过了一段时间,在当地总共招了90名工人,加上国内的员工,我们的规模大约达到了100人,生产也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欧洲“后花园”摩洛哥,我在这里亏掉了400万

在摩洛哥的生产现场

好不容易投产,更大的麻烦却不期而至。

以前,摩洛哥的茶叶进口,主要靠国内沿海地区与摩洛哥茶叶经销商合作,进行贸易型茶叶出口。我们的到来,将老的“沿海贸易型出口模式”转变成“内陆地区生产型出口转移”,直接打通了国内茶叶产区和国外销售市场,改变了当地茶行业的经营模式。

虽然产销链缩短利好当地消费者,但无意中动了当地大分销商和其他一些茶叶贸易商的奶酪。再加上当地分销商跟王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就被“特殊照顾”了。

2016年3月,由当地最大的茶叶分销商组成的茶叶协会联合劳动部门、警察局等十多个部门对我们进行了检查,新、旧两个工厂被直接查封。

他们并没有给出具体查封原因,只说要调查这家中国企业有没有走私、违法等行为。我们提供了所有资料以配合调查。

在工厂被查封时,恰巧摩洛哥地中海电视台要在中国拍摄一部《茶叶古道》的纪录片,我们在国内做了接待。

在欧洲“后花园”摩洛哥,我在这里亏掉了400万

摩洛哥地中海电视台在公司茶园及加工厂拍摄

摄制小组的制片主任得知无故被查封事件后非常气愤,他非常有正义感,回国后找到了摩洛哥相关部门,从中进行协调,帮助我们四处奔走。

最后的调查结果出来了,并没有任何违规。

但等待这个简单而又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让我们付出了旧厂停工8个月、新厂停工3个月的沉重代价。期间,工人和高管的工资一分钱都不能少,公司白白损失了400多万人民币。直到2016年8月生产才重新恢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患难中,结识了这位当地电视台的好朋友。过程中,也得到来自中国大使馆、商务部、省工商联、省商会等的关心和帮助。有他们在背后,也觉得更温暖,更有底气了。

经此一役,由当地大分销商组成的茶叶协会,也开始邀请我们加入协会。协会副会长(当地最大的茶叶商人)也和我们签订了长期的包装服务协议,建立起合作关系。

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公司在卡萨布兰卡的产销情况也逐渐稳定下来。我们还在市中心开了中国茶文化展销和体验店,传播来自东方的茶文化。

在欧洲“后花园”摩洛哥,我在这里亏掉了400万

位于卡萨布兰卡的恩施硒茶体验店

4

和摩洛哥当地政府打交道,着实需要适应。

一方面,这里法律执行比较严,例如此前仓库类型不合规,就是不能投产;另一方面,向政府人员给小费也很普遍,办事情常需要“打点”一下,还好不算过分,几百提拉姆(1提拉姆约合0.7人民币)就好。而且给点小费,他们就会非常贴心地帮助你。

摩洛哥南部有个西撒哈拉地区,很多国家不承认这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和邻国阿尔及利亚也关系不好,因后者经常策动西撒哈拉的反政府武装闹事。因此,摩洛哥的武装力量基本集中在南部,中北部武装力量很少,治安基本就靠一些片警和管区民警维持。

而打点一下这些警察,对维护自己工厂的经营和治安都有好处。总体来说,摩洛哥治安状况尚可,当地小偷小摸比较多,但很少听说有刑事犯罪。同为非洲经济状况较好的几个国家,这里的治安比南非要好多了。

除了要习惯“打点”,还要习惯这里的办事效率。

在办理行政手续时,这里不会像国内有清单,准备好材料一次性就能办好。这边的公职人员比较“意识流”,想到什么就要什么。今天是护照、明天要水电单、后天要税单,基本要一个星期才能提交完材料。

以行政手续为例,国内一天能办好的事,在摩洛哥起码要一两周。政府部门说是一周工作40小时,但9点钟之前千万别去,肯定找不到人。9-12点是大家默认的工作时间,得抓紧时间办事。

下午最好也不要去,因为只有自觉性稍高的公务员才会上班,有些偷懒的人下午直接旷工,在街边喝咖啡就能混一下午。

这种悠闲的生活方式深受西班牙、法国的影响,只是摩洛哥将其发展到了“夸张”的境地。

5

除了和政府打交道的方式变了,当地员工也并不那么好相处。

摩洛哥平均工资较低,普通人每月1500-2000提拉姆(合人民币1050-1400元)。而我们厂的工资水平较高,生产车间一线工人每月到手2500提拉姆(1800人民币),算上社保大概3200,管理层中,会计和行政副总的工资更是高达8000-10000提拉姆,附近的人都想来上班。

即便给出这样高水平的工资,他们也并不会对你心存感恩。

之前,工厂实行了国内的计件和绩效工资。第一个月还好,大家确实产量很高,工资也较高。但第二个月到了当地的宰羊节(相当于国内“过年”),要放一个月假,大家上班少了,绩效工资自然就下降了。但当地工人并不理解这是因绩效变少而导致的,居然全体罢工了。

如果遇到生产时间紧张需要加班,即便给他们两、三倍的工资,也绝对不肯干,就更别提两班倒、三班倒。这边的生产效率,撑死就是国内的30-40%。

当地员工的标签,基本可概括为“不肯加班、罢工、偷懒”,且熟练工几乎没有,全部都得从头培训。

虽然工厂被查封时,碰到过好心的电视台记者帮助我们,但当地民风离“淳朴”二字相去甚远。在工作中,经常被员工坑。

刚到卡萨布兰卡时,认识一位娶了中国人为妻的当地人,他之前在海关工作,所以当时对他很信任,海关相关的工作他的确也做了很大的贡献,因此给他开了高达8000提拉姆的工资。

但后来我们发现,他每次说“要给海关几千提拉姆的小费”,“清关费用要几万”时,他都会“中饱私囊”。直到发现问题时,他一共吞了十多万提拉姆。将其开除后,他反倒去法院发起诉讼,我们最终还不得不做出赔付。

还有另一名生产车间的当地管理人员,她对工厂的管理的确很有方法,所以对她也比较照顾。她利用这种“照顾”开始漫天要价,今天说上班太远,要借5万买车,明天说孩子上学要借2万交学费,我们都答应了,当提前透支工资,奖励优秀员工。

后来,她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再也没出现过。我们也吸取了教训,不管任何情况都要先签支票再借钱。

虽然当地人信誉不好,但银行信誉却不错。

摩洛哥16岁以上的公民可以签发支票,如果到了支票规定的兑付期账户上却没钱,首先银行会发通告。规定时间内没有补齐款项,银行会直接移交警察局,强制执行。

另外,当地人的时间观念几乎为零。与此前描述政府工作人员上班偷懒类似,如果在这边约人谈生意,迟到已经是对你“客气”了。约了3点钟见,你最好4点钟到,而且就算这样,你也绝对比他早到。很多人甚至直接自行改了见面时间,也不通知你。所以见面前一定要提前确认,否则要么干等,要么只能再约。

6

当然,也不要被当地政府和普通人的做事风格吓到,这里并非一无是处。

首先,这里人口结构较年轻,年轻人失业率达40%,这也意味着劳动力充沛,人工成本较低。当然,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市场,有喝茶的文化。

这里欧洲元素也比较浓,经济状况在非洲国家中排名前三,人口主要是阿拉伯人。由于曾是法国殖民地,法语也和阿拉伯语一样是官方语言。同时,也深受西班牙影响,多元文化的碰撞,让卡萨布兰卡和摩洛哥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堪称欧洲的后花园。

在欧洲“后花园”摩洛哥,我在这里亏掉了400万

早期在摩洛哥经商的中国人大概只有2000左右,主要是浙江人做小商品生意,这样不容易引起当地人注意,不会“树大招风”。

2016年5月,摩洛哥国王默罕默德六世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后,6月就宣布对中国游客实行90天的免签政策,中国游客变多了。

目前,很多国人在卡萨布兰卡租下一栋楼,改成小旅馆和民宿再转租给中国游客和其他外国游客。当然,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国企在摩洛哥还是不少的。

总体来看,在摩洛哥开拓市场也与其他任何地方一样,前期很艰难,稳定后会好很多,当地普通民众对中国人总体也比较友好。

另外,当地还有一些政策优惠,如一年之内所得税减免等。严格来说,这里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六世国王比较开明,也不强制女士戴头巾。

按照我国的政策导向,摩洛哥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国家,这里靠近欧洲、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地理位置优越。

当然,出海投资一定要跟大使馆经商处先取得联系,能更快了解在当地经商的政策要求,有难题时也不至于求助无门。

到一个宗教、文化、语言和生活习惯完全陌生的国度投资,冷暖自知。

在欧洲“后花园”摩洛哥,我在这里亏掉了400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