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仓位系列三,惊人发现

​接着系列二,我们今天说说比较基准和具体建模过程。


上次我们选了一个叫统A的比较基准,我们来看看他和其他宽基指数的比较:

私募仓位系列三,惊人发现

从2009年12月到2019年12月,整10年的数据对比。十年间这几个宽基指数大多收益不佳,沪深300年化收益1.37%,中证500年化收益1.62%,上证50 年化收益1.84%,中小板1.65%。只有创业板的收益不错有6.94%,但是创业板指数是2010年6月才开始编制的,而等权统A的年化收益是7.25%。


其实从图上我们直观的就可以看出这几年A股的风格变化分为这几段:

1、2009到2012泥沙俱下,没有赢家

2、2013到2015是创业板的狂欢,小市值的盛宴。

3、2016到2018是蓝筹白马行情,这个不太直观,但是从等权的统A表现优于创业板也能判断出,是上证50、和沪深300这样的权重在抬升指数。

4、2019至今的风格似乎有所回转


所以目前等权重是能最好的反应A股的实际情况。这个也好理解,比如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等权重就是绝对平均的民zhu,每人一票。而加权就是根据体重大小给与不同的投票权。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体重200斤的孩子给8票,体重正常的孩子1票,那么一旦有事投票,反应的就不可能是全体班里孩子的平均意愿,而是超重的孩子们的意愿。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因为我们的超重孩子都是虚胖——那些巨无霸都不太给力,所以我们的指数这10年没动。而美国那边巨无霸不仅胖还是十佳青年,所以一直涨不停,指数就涨上天了,他们那边加权的结果肯定会优于等权的。如果我们未来也往这个模式发展,有一天等权指数也不会再有最好看的收益率了。


既然目前最好的是等权统A,那我们就对标他。接下来,我们能通过对于私募仓位的调整获得超额的收益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第三步,煎炒烹炸来了。


一上来,我们尝试一个简单的小炒:

比如2010年1月10号左右,我们得到2009年12月的私募仓位数据,我们已经来不及在一月整个月调仓了,我们就在下个月2月调仓。


怎么调呢?很简单设定一个及格线的低仓位和一个高标准的高仓位,比如:分别是60%和90%吧。


当前一个月的私募仓位是50%时,低于及格线60%这时空仓;

如果前一个月的私募仓位是70%,介于60%和90%之间,不调仓维持半仓;如果前一个月的私募仓位是95%,高于高标准90%,这时满仓。


好了,模型就按照这种机制运行,最终只看收益率高低决定好坏,不考虑其他指标。其实,仓位的状态就三种情况,我们分别用三个系数来表示:空仓是0,半仓是0.5,满仓是1。根据每个月月末和月初的指数能到到一个收益率。用这个系数乘以指数收益率,就能得到我们的调仓收益率。但是低仓位和高仓位分别是两个变量,比如(低仓位30%,高仓位60%)和(低仓位50%,高仓位90%)就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其实模型的寻优就是找到使收益率最优的结果。


这里我们不讨论严格的数学过程,只说结论:在低仓位30%和高仓位为80%时有最优解是年化7.76%,略优于7.25%的等权统A收益。但是这就是最优结果了吗?我们观察数据会发现其实历史上私募仓位一直都大于30%,很少高于80%。所以实际上,是没有空仓,很少满仓,经常半仓得到了最优的结论。

私募仓位系列三,惊人发现


那么如果反向操作呢?就是在私募低仓位时,满仓;私募高仓位时空仓,其余时候继续半仓,会怎样呢?结果很惊人:年化达到了9.06%:

私募仓位系列三,惊人发现


所以说拿私募仓位当作反向指标会更好?这个似乎有点和常识不太符合啊。问题出在哪里?有可能是我们的操作太滞后了。所以改变方法,上煎炸炖煮焖:


这次,我们将每个月的收益率分成两段,一段是得到私募仓位前的半个月,另一段是得到私募仓位后的半个月。然后再引入两个变量:前半月的涨幅限制和前半月的跌幅限制。


举例:

还是有空仓系数为0,半仓系数为0.5,满仓系数为1三种状态;

低仓位,高仓位,前半月涨幅限制,前半月跌幅限制,四个变量;

后半个月的收益率乘以当月得到的仓位系数,前半月的收益率乘以上一个月的仓位系数;


比如四个参数分别设为30%,80%,10%,-5%

那么2010年1月得到了2009年12月的私募仓位为55.5%,得到数据的这个前半个月指数涨了6.32%,那么我们按照一般的正向思路操作下来:


首先比较55.5%和高低仓位,正好介于30%和80%之间所以保持半仓,不调仓。如果这个仓位是大于80%的,本来计划要满仓的,但是再比较这个前半个月的涨跌幅6.32%与涨幅限制10%的大小,现在是小于10%,就调整为满仓。如果大于10%,就不调仓了,因为虽然高于高仓位,但是已经涨了,所以继续保持半仓。同理如果小于30%,就要比较跌幅是否小于跌幅限制,如果小于,就不空仓。反之则按计划调整为空仓。这里的思路有点绕,需要读者朋友们自己多捋顺几遍。不愿意烧脑的朋友们也可以跳过直接看结论:


最优结果是可以得到12.37%的年化收益,大大高于等权统A的7.25%,超额收益达到5.12%。当然我也试验了高于高仓位减为空仓,低于低仓位加满仓的反向做法,结果并没有正向操作来的好。

私募仓位系列三,惊人发现


结果最优时的低仓位参数为40%,高仓位参数为75%,最大涨幅限制参数为10%,最大跌幅限制参数为-5%。这些参数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分别拆解每个参数发现,除了低仓位参数是在均值2个标准差以下达到最优,其他3个参数都是在均值1倍标准差附近达到最优。用白话翻译最优结果实际上是要求:不能出现空仓,常常半仓,偶尔满仓。


最后,我总结一下。针对这些私募大佬的平均仓位变化,我们滞后较短的时间调仓(滞后10天到1个月左右),可以得到超额收益。证明这些私募大佬的平均仓位里含有有效的市场信息。


另外不要空仓。这是重要的一点,在不用杠杆,买指数的情况下,踏空永远比被套的风险更大。


当然,这里有个现实的问题,等权的统A指数是普通投资者摸不到看不着的,我们如何能在实战中利用这个优势呢?这个是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也在思考中。也欢迎大家集思广益,一起发散思维。


点在看、点转发、点关注、点星标。点点点点点!

欢迎关注“宏观数据种草”,希望抛砖引玉,启发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