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背後的心理危機

網絡背後的心理危機

網絡背後的心理危機

網絡背後的心理危機

近年來,隨著網絡而發展和網民群體的壯大,網絡已全方位的融入並改變著我們的社會。網絡暴力隨之應運而生,逐漸成為理論界,網絡媒體以及國家網絡主管部門等重視的新問題。近年來,“網絡暴力”事件頻繁地出現在各種媒體上,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並不斷地挑戰社會既有行為規範與道德價值觀念。

自網絡暴力問題出現以來,屢屢發生的令人觸目驚心的事件讓人對它不可忽視。人們對它的研究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入。但是,對於網絡暴力的定義,至今還是非常模糊,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定論。現在普遍認為網絡暴力是指藉助互聯網這一載體,對一定的人物、事物進行謾罵、抨擊、侮辱、誹謗等進行攻擊,並對當事人的隱私權、人身安全權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脅或某種不良影響的行為。

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肉搜索”,將其真實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細節等個人隱私公佈於眾,然後導致線上甚至線下更加激烈的辱罵和攻擊。究竟是什麼原因或者究竟是哪些因素的合力造成了網民如此不冷靜,非理性的表現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網絡的匿名、虛擬性等特徵為網絡暴力的形成提供了溫床

在網絡傳播中,人們所處的傳播情景是虛擬的,網民是以匿名的身份發表言論,他們是“無名的大多數”現實生活中本該遵守的規範和約束在網絡傳播中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網民不必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風險趨近於零。網民的責任感和法律意識將大大降低。他們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線,並在情感上表達自己的意見。當受事件刺激時,許多網民處於非理性狀態。他們迫不及待地抨擊當事方,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表示不滿和憤怒。當越來越多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隸屬於聯盟時,就會發生網絡暴力。


網絡背後的心理危機

2、人肉搜索”是網絡暴力的內在原因

“人肉搜索”不僅在輿論監督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而且也暴露出侵犯隱私權、影響當事人正常學習生活等弊病,它利用人問人,人尋人的人際交往方式,不斷更新當事人的信息,為網絡輿論提供一種新的資料,促進網絡輿論高於另一波,使形勢發展到 這種無法控制的局面,最終導致網絡暴力的形成。

那麼“網絡暴力”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1、社會各界應加強社會性的網絡防範意識教育與防範技術普及;加強宣傳,引導網民以積極介入公共生活之善,替換偷窺隱私、口誅私刑之惡。

2、政府應加強網絡跟蹤和監控工作,探索和完善實名上網等確認身份制度,實行公民網絡行為的預警制度。

3、完善法律制度。我國法律在對於與互聯網有關的立法方面嚴重滯後,相關部門應該出臺新的法律法規來規範網民和網站的行為。

4、網絡媒體應該正確選擇報道角度和取向,營造出一個具有理性的公民意識、道德意識和人文情懷的網絡輿論氛圍。同時還應加大對網站的監管力度,建立責任追究制,以淨化網絡暴力發生的平臺。

5、受害者應該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採取積極態度回應:道歉,澄清,或是求助;為預防成為網絡暴力的攻擊目標,防患於未然,個體應修身養性,嚴格用道德和法律來規範自己的言行,在堅持原則、保持個性的前提下,儘量避免與人結怨,儘管再高明的處世藝術家都很難面面俱到,但努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應該成為每個公民的人生目標之一。

網絡背後的心理危機

網絡暴力時隱時現,任何關注的話題都可能在互聯網上引起風暴。 我們無法預測下一場風暴何時開始,但我們應該相信,只有當行為人自身的行為受到某些約束時,“網絡暴力”才能最終消失。

在這裡點津心理中心全體員工祝願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