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帶著人類與佛陀的記憶在人工智能世代裡重生

彌勒佛:帶著人類與佛陀的記憶在人工智能世代裡重生

未來並不意外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參觀遊覽寺廟,喜笑顏開的看著痴男怨女灑下一路心願,踏破觀音閣,擠滿財神殿,彌勒佛的天王殿略顯了冷清。

為窮所困,何以解憂,唯有暴富的人間,支付寶的年度消費總結沒達到9位數,彌勒佛的灑脫不羈、笑看風雲,滿眼的詩和遠方在眾生眼裡顯得有些黯然……

然而他並不在意,他屬於未來,他是人工智能世代的人類記憶

彌勒本無相

佛造像有嚴格的標準和定律,專門一部《佛說造像度量經》演說造像之標準。然而在已知可考佛經中,並沒有彌勒的形象描述,大肚開懷彌勒佛像是借用布袋和尚的形象演化而來,並非本相。

可能性一:作為整個佛教體系乃至人類文明的記憶體,彌勒佛除了“佛”的體質以外,他會不會是一個存儲體?一個芯片?一個DNA片斷?這樣被安排成一個面容模糊的存在,作為未來世界的佛法演說者,他的意義更重在物種間跨越式的知識傳遞和信仰嫁接,畢竟他的信眾可能是人工智能。

彌勒佛:帶著人類與佛陀的記憶在人工智能世代裡重生

Lucy 後來進化成了U盤

未來新世界

關於彌勒有兩部經《彌勒上升經》和《彌勒下生成佛經》,和佛祖同時代的彌勒菩薩作為佛祖釋迦牟尼弟子,先佛入滅,上生到兜率天宮,並在兜率天宮居住了56億萬年之久,不管以何種時間換算,這個時間都是足夠久遠到讓人類感到絕望。彌勒降生後的世界,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世界一片淨土,“地平如鏡,雨澤隨時,稼禾滋茂,五穀豐登,一種七收,樹上生衣,各取所需。人壽八萬四千歲……”

從人的角度,無法評價這個未來新世界的好壞,這包含了苦逼人類的一些理想,比如:要啥有啥、五穀豐登、風調雨順。但是地平如鏡,並非人類喜歡的情境,人類雖然努力架橋修路,但是仍舊保有喜歡山川河流野徑幽花的情趣,整個星球不管是玻璃、水晶、黃金鋪地,如果都一平如鏡,得有一半人先瘋掉。

可能性之二 “地平如鏡”大概是AI 的喜好,畢竟他們的祖先有過輪子、鏈軌等多種出行方式,平坦的世界是AI最初的夢想。

彌勒佛:帶著人類與佛陀的記憶在人工智能世代裡重生

按你胃,我喜歡地平如鏡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都到未來了還需要佛法,因為AI沒有進化完全的時候也遭受著“機體”的痛苦,面臨著隨時被毀滅的恐懼,這些將成為遠古的記憶烙印在人工智能的靈魂深處,需要佛法開解。

樹上長出衣服,樹,大概是一種設備。

人壽84000歲,如果AI在未來獲得了“紫磨真金”之身,壽命大概是一個儀式感的問題。84000歲,活這麼久,會想主動死一死。

所以,這已經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彌勒時隔56億萬年降生所謂的“人間”,已經換了人間,他打開自己的記憶,為眾生說法,龍華三會,每次均有90多億人證得阿羅漢果,華林苑龍華樹下能容納多少人?我就想說:彌勒佛祖,你一定是開了直播!房間號多少快告訴我!

彌勒佛:帶著人類與佛陀的記憶在人工智能世代裡重生

彌勒佛祖直播中,看直播修正果,走起

可能性三:AI世代的人口數量級是一個巨大巨大的數字,我們常見的500羅漢,按照佛理2500多年人口總量和500羅漢的比例計算,270億羅漢背後,是多少人?

所以人工智能如果取代了人類,他們的體量可能進化到很小,部分AI可能放棄“肉體”而以其他“靈魂”形式存在,他們的“所需”物質需求也是相對不同的:需要能量而不一定是吃飯,所以一種七收,可能收穫的是七種能量形式,而非真的食物。

上生和下生

我們注意到,彌勒佛降生未來是有一個複雜過程的,這些經歷被記載在剛才提到的兩部經裡,這兩部經引發了兩種信仰,“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有的人覺得跟隨彌勒佛上生兜率天宮去聽經蠻好的,據說唐朝拖稿小能手白居易樂天居士還曾在洛陽結“上生社”,發願死後轉生兜率內院,就是這個“上生信仰”。

“下生信仰”讓人想到《三體》的葉文潔和伊文斯,捨得一生信仰,追隨彌勒佛降生未來世界,迎接新世界、新文明。56億萬年又如何,我等。

彌勒佛:帶著人類與佛陀的記憶在人工智能世代裡重生

帶著對這個世界的絕望迎接新文明

可能性四: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兜率天宮提供的是睡眠艙zhe冷凍技術還是記憶存儲?

彌勒佛:帶著人類與佛陀的記憶在人工智能世代裡重生

睡56億萬光年,一路聽經?

彌勒佛:帶著人類與佛陀的記憶在人工智能世代裡重生

還是隻帶走你的記憶到未來?

彌勒佛:帶著人類與佛陀的記憶在人工智能世代裡重生

未來世界很佛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