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完全禁止肉食是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提倡的

中國的佛教分三種——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其中,漢傳佛教中的出家人完全禁止肉食,是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提倡的,出家人的這種素食制度一直延續至今。在佛經《戒律廣本》中,沒有吃素規定,禁止吃“葷”。在佛經裡面“葷”字不讀hun,要讀成xun(燻),指氣味燻人的蔬菜。最開始的“葷”並不是指我們現在所說的雞鴨魚肉這些肉類食品。《梵網經》中規定“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可見“葷”這指五種蔬菜。這些五葷氣味臭穢,血腥味重,佛主及天上的天人善神們很不喜歡聞到。佛學裡說,這些食物的性質不好,容易刺進人的心性,導致食用者做出衝動的事來。佛教中將我們日常所說的雞鴨魚肉這類的肉食食品最初叫做“腥”而不叫“葷”。再看看現在很多寺廟禁止吃肉,卻不禁蔥蒜,實違背佛家本意。

佛教在引進中國的初期,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不能吃肉,那時和尚允許吃肉。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待,不搞一概而論。佛教分為大乘與小乘。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為度人手段,所以什麼肉都不能吃。小乘但求自度不求度人,允許吃三種“淨肉”。對於“比丘患病者”,則什麼肉都可以吃。如今,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洋和尚,中國蒙、藏、傣等少數民族和尚,都允許吃肉。和尚不準吃肉,是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南朝的梁武帝蕭衍首先提出來的。

蕭衍是梁國開國皇帝,也是一名虔誠佛教徒,自稱“三寶奴”,曾四次捨身同泰寺出家為僧。相傳蕭衍對佛經“愛不釋手”,能熟背《大般涅經》。將經文裡“戒殺生”之義延伸,誓斷酒肉,並面向全國推廣,下詔:臣民提倡吃素,和尚一律不準吃肉。天地神明祖宗,享受和尚待遇,就是祭祀天地神明祖宗供品,不準再用三牲豬頭,改成麵粉所做豬頭豬肉。此後不吃肉之戒規逐漸被佛教尊崇,出家和尚也樂於奉行,至於現在。

從漢明帝時(公元57—75年在位)至南朝梁武帝(502年-549年在位),中國僧人在近500年間食腥不食葷。從梁武帝始,逐步演變成既不食葷也不食腥,此種佛教生活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另有梁武帝“五十外便斷房室”約於今之僧人秉持戒律無關。

佛教中完全禁止肉食是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提倡的
佛教中完全禁止肉食是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提倡的
佛教中完全禁止肉食是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提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