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命運的轉折皇帝,雖然埋下亡國禍根,卻做了件功在千秋的事?

歡迎來到今天的歷史大人物

,維駿君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西漢歷史上一位碌碌無為的皇帝,曾經荒唐的寵信宦官加害大臣,但卻做了件功在千秋的大事,就是昭君出塞,直接導致匈奴從此不再侵犯漢王朝,這位皇帝就是漢元帝——劉奭

西漢命運的轉折皇帝,雖然埋下亡國禍根,卻做了件功在千秋的事?

這位老哥即位時當時的老皇帝給他留了3位的大臣。自己曾經自廢武功。宣帝臨終前,已為元帝安排“三駕馬車”輔政,以樂陵侯史高領銜,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為副。

元帝的信任與支持,讓蕭望之等儒臣看到改弦更張推行仁政的希望,但這只是曇花一現。元帝對兩位師傅特別信任,儒臣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致使被冷落的史高心理失衡,與蕭望之產生嫌隙,權力鬥爭的陰影隨即籠罩著朝廷。

史高與宦官裡外呼應,反對蕭望之的改革主張。蕭望之憂慮外戚放縱、宦官擅權,於是向元帝建議:中書是國家政事之本,應由賢明公正之士掌管,武帝優遊飲宴於後庭,任用宦官掌管中書,不合乎國家舊制,且違反“古不近刑人之義”,必須予以糾正。元帝初即位,由於性情柔弱缺乏主見,不敢做出調整,議論久而不決。蕭望之提出此動議,卻招致宦官中書令弘恭、僕射石顯等人嫉恨,於是他們與史、許兩姓外戚聯手,共同對付蕭望之,只用兩個回合,就將蕭望之逼死

西漢命運的轉折皇帝,雖然埋下亡國禍根,卻做了件功在千秋的事?

蕭望之飲鴆自殺,元帝非常震驚,為之痛哭流涕,責怪弘恭、石顯等人害死自己的賢傅。但他卻沒有懲治逼死師傅的幕後推手,只是口頭責問弘恭、石顯等人,使其“免冠謝”而已,事後對他們寵信如故。從蕭望之死,能看出元帝政治上短視與低能,空懷匡正理想,而缺乏戰略眼光與政治謀略。毫無疑問,元帝若要推行新政有所作為,必須將儒臣作為主要依靠力量。元帝放縱宦官逼死蕭望之。只能說漢元帝特別普通,根本沒有當皇帝的能力,只能當個富貴工子!!!(家世好)

宦官,儒生外戚種勢力角逐,宦官成為大贏家。蕭望之死後不久,中書令弘恭當年病死,石顯繼任中書令。此後,中樞權力急劇失衡,向石顯一方傾斜。出於對石顯的信任及自身健康原因,元帝將朝政全部委託他處理,事無大小,都由他彙報決斷。於是石顯威權日盛,貴幸傾朝,公卿以下無不畏懼他。石顯儼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跡”。元帝雖為天子,權柄卻握在石顯手中,一切聽任石顯說了算。

此後漢元帝就特別寵信宦官,也埋下了漢王朝覆滅的伏筆

。元帝特別寵信宦官,主要基於一種天真的想法,認為宦官沒有家室,不會締結“外黨”。但這是一種錯覺,石顯之流其實頗擅長“結黨”,他不僅與宮廷太監結為“內黨”,而且勾結史丹、許嘉等外戚,並拉攏那些見風使舵的匡衡、貢禹、五鹿充宗等儒臣,結為“外黨”;內外呼應,興風作浪,黨同伐異。易學大師京房曾提醒元帝不要寵信佞臣,元帝卻執迷不悟,依然聽任石顯專權;京房觸怒石顯,很快被逐出朝廷,隨後又因“非謗政治”而被處死。

西漢命運的轉折皇帝,雖然埋下亡國禍根,卻做了件功在千秋的事?

但是也做了件功在千秋的大事,就是昭君出塞。這也是漢元帝唯一一次有眼光的事了。個人感覺也是不想和匈奴打仗了,心煩!真是陰差陽錯做了好事。其實昭君是個宮女,親女兒也捨不得,這。其實當時漢元帝沒有見過昭君的臉,(在出嫁送行前),當時漢元帝只看了一個畫像,而當時的畫師給昭君畫了一個痣,要不然昭君就成他媳婦了。。。哎,真實的漢元帝!

今天的歷史大人物就到這裡了,喜歡小編風格的可以點個關注

歡迎評論,你的點贊就是維駿君工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