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不跌反漲,海底撈兩創始人套現逾15億港元

提到海底撈,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它疫情期間“10天虧7億”的慘狀。

但實際上,在西貝坦言“撐不過3個月”的疫情之痛下,海底撈的利潤並沒有收到太大影響。

根據最新披露的報表顯示:海底撈1月的漲幅已達20%以上,最新的滾動市盈率已經高達69倍!

而早已移民新加坡的張勇夫婦(海底撈創始人),近日也憑藉著配售股份套現15.6億港元,自“漲價風波”後再次問鼎獅城首富!

疫情期間不跌反漲,海底撈兩創始人套現逾15億港元


張勇夫婦及“二把手”套現15.6億港元,股價應聲下跌

5月7日,海底撈(06862.HK)發佈公告稱:

公司其中一名控股股東SP NP Ltd.以及LHY NP Ltd.5月6日已與配售代理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訂立配售協議,擬將合共4700萬股股份按每股作價33.2港元進行配售,配售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0.89%,該計劃於5月11日上午9時正完成。

根據海底撈年報顯示,此次股票配售的賣方SP NP Ltd.以及LHY NP LtdSP NP Ltd. 均為英屬維京群島註冊公司,其中SP NP Ltd的全部股權由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人舒萍的家族信託Rose Trus持有,而LHY NP Ltd.的全部股權由海底撈“二把手”施永宏李海燕夫婦持有。

這也就意味著,張勇夫婦及“二把手”這把一次性套現了15.6億港元走人。

疫情期間不跌反漲,海底撈兩創始人套現逾15億港元

控股股東減持一般在市場被解讀為利空,當前,海底撈市值為1812億港元,受股東出任股權影響,股價出現小幅下跌。截止5月7日收盤時,海底撈股價為34.2港元,較前一日下跌2.56%。

有業內人士解答,高層減持或與海底撈近年來利潤下滑、不受消費者青睞有關:

根據海底撈2019年年報顯示,去年一年“服務奇好”的海底撈,翻檯率卻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海底撈整體翻檯率由2018年的5降至2019年的4.8,不過仍明顯高於行業水平。其中一線城市餐廳的翻檯率為4.7次/天,2018年同期為5.1次/天;二線城市餐廳的翻檯率為4.9次/天,2018年同期為5.3次/天;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翻檯率為4.7次/天, 2018年同期為4.8次/天。一二三線城市翻檯率都出現明顯下滑。

對於餐飲行業而言,翻檯率直接表現出了一家品牌受消費者的追捧程度。

而海底撈的翻檯率下滑,從某些程度上來說,也可以理解為國內消費者對過於熱情的海底撈模式逐漸降溫、並不看好。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張勇夫婦要在高位套現。

畢竟吃熱情的人,越來越少了嘛。


深挖海底撈:泡沫巨大,張勇夫婦已宣佈“尋找接班人”

其實海底撈之所以能夠“逆勢上漲”,最關鍵的原因還在於它的盈利模式——瘋狂開店。

得益於祖國的快速發展,前些年各大城市之間的人均消費差距遠遠小於收入差距,也就是大家不管賺多賺少,都捨得花錢。

例如2018年一線城市門店人均消費比三線以下城市高15%,分別為106元和92元。但一線城市北京的收入不會只比三線城市邯鄲高15%。

疫情期間不跌反漲,海底撈兩創始人套現逾15億港元

所以,“熱情洋溢”的海底撈迅速吸引了大批三線城市的消費者來“嚐鮮”:

彼時,海底撈服務1.6億人次,平均翻檯率5次/天,營收170億元,同比增長59.5%。上市前的2016年、2017年,營收增速分別為35.6%和36.2%。

2019年H1,營收117億,同比增長59.3%。

但隨著疫情和海底撈胡亂漲價的各種事件發酵,消費者對海底撈的熱度終於開始逐漸降低。

這也讓張勇萌生了“尋找接班人”的念頭。

就在今年4月28日,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在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自己將在10年至15年內退休。並透露了一項“接班人計劃”:

海底撈將進行未來10年至15年的領導人才選拔計劃,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及高級管理團隊的遠期退休計劃提前進行人才儲備與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