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大高速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近日,建築業科技創新暨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交流建築業科技創新成果,表彰241項魯班獎工程,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鶴大高速公路獲此殊榮,是吉林省首個獲此榮譽的公路建設項目,實現了吉林省公路行業歷史性突破。

鶴大高速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鶴大高速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據悉,設立於1987年的“魯班獎”,由國家住建部主管,中國建築業協會組織評選,是中國建築行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該獎項每年評審一次,兩年頒獎一次,評選對象為建成投入使用、工程質量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的新建工程。

鶴大高速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中交鶴大高速公路項目位於吉林省東部山區,起于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處,止於白山市靖宇縣與營松高速相接,路線全長232.262公里,施工內容包括管段內橋樑、隧道、路基、路面、場區、收費站等所有土建工程,合同總造價101.3億元。為交通部“科技示範工程”和“綠色循環低碳公路主題性項目”雙示範工程。是吉林省首個交通運輸部“雙示範”工程。

中交鶴大高速公路項目途徑7處自然保護區和25處水源保護地,是一條穿越生態敏感區季節冰凍區,對使用耐久性要求極高的生態型高速,建設者們始終將低碳環保理念融化於心貫穿於行。對瀝青拌合站進行設備改造,利用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代替燃油做供熱燃料。為了保護好眼線的錦繡山水一草一木,按照“不砍伐就是最大的保護”原則,使近70萬平方米原生植被得到保護。

鶴大高速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鶴大高速在總體設計和施工中,遵循尊重自然、以人為本,全面實現綠色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觀,隨山就勢、靠山不挖山、涉水不汙水,路線走向儘量與河流、山川相吻合,以橋樑代替高路堤,以隧道代替深挖方,在保證邊坡穩定前提下做到“一坡一圖一橋一景”在途經林區、特殊結構大橋等重點路段和工點,充分運用CFG樁、碎石樁、過水箱涵等措施,使素有“地球之腎”的溼地水系相連通。在互通區、服務區等地營造人工溼地,實現公路侵佔溼地生態補償,形成了“路中有景、景中有路”的絢麗景象。在野生動物活躍和遷徙地段,設置專門的動物通道,為其留一扇“生命通道”,形成了一個動態平衡,生命流動額自然生態系統。

自2014年4月1日開工後,全體建設者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全力推進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和信息化管理,以抗凍耐久、生態環保、循環利用、低碳節能為著眼點和施力點,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核心,致力於為佔國土面積53.5%的季凍地區高速公路建設提供示範,成功打造出行業科技創新與應用的“範本”和行業科學發展的鮮活“標本”。

鶴大高速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