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上學期間,每當起晚來不及吃早飯,路邊速食亭來一套煎餅再加一杯豆漿就是開啟一天腦力勞動的標配。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常年各佔煎餅屆半邊天,煎餅圈也因此劃分為“雜糧派”和“餜子派”,那麼到底誰才是中國的“煎餅一哥”?

山東煎餅,齊魯大地享譽盛名的特色。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用麵粉和成糊烙出來的又酥又脆的薄餅,源於山東南部和西南部的臨沂、泰安、滕州、濟寧、曲阜等地區,創制的確切年代現已無從查考,但有關煎餅的傳說可追溯到三國時期,絕對稱得上煎餅圈的祖師爺。

傳統的煎餅是小麥經水充分泡開後,碾磨成糊狀,攤烙在鏊子上成圓形而成,舊時多由粗糧製作,現多用麵粉攙兌一定比例的雜糧,如玉米、小米、高粱、地瓜等以保障口感。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比起饅頭米飯、麵餅、麵條……山東人更加痴迷煎餅特有的勁道與面香。將雜糧面加水和成筋道麵糰,把麵糰放在燒熱的鏊子上,用木刮板推著轉圈滾,麵糰滾過的痕跡就是煎餅的雛形。待鏊子上滾滿面糊,稍等片刻,揭下來就是一張大煎餅。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剛出鏊的煎餅水分都被烘乾了,口感酥脆,形態似牛皮,可厚可薄,等放涼之後,受潮回軟,口感筋道,韌勁十足,吃起來糧食的味道甜絲絲,這時候通常把一整張煎餅摺疊成長方形或三角形,便於存放。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山東煎餅最傳統的吃法是煎餅蘸醬卷大蔥,甜中帶辣,爽到心底;當然,煎餅卷一切,除了湯湯水水,不論雞鴨魚肉、海鮮大咖還是家常小炒……吃饅頭米飯能配的菜,都能裹在煎餅裡卷著吃。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說了那麼久的山東煎餅,現在再來說說煎餅屆另半邊天——天津煎餅。

雖然天津也盛產山珍海味,但無論是誰,只要念想了,都絕不會拒絕一套天津煎餅餜子。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與山東把煎餅當主食不同,天津煎餅餜子更像是一道街頭小吃——不在家裡做,倒是隨便走一條巷子,隔兩三步就能遇上一個煎餅攤兒。

正宗的天津煎餅餜子用的是純綠豆麵,“純綠豆麵”是所謂天津煎餅餜子“老味兒”的必要條件,那熟悉的味道,“隔著10米也能分辨出來”,別的面都不行,不是純綠豆麵兒磨的餅皮,“那就是天津人心目中的邪教。”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綠豆麵糊澆在鏊子上,用“竹蜻蜓”轉著圈兒均勻攤開成薄餅,打上一兩個雞蛋,再撒一把蔥花,翻面兒刷麵醬,端的就是個行雲流水。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至於餅裡面加啥東西,天津人對其抱有一種傳統的執拗和忠誠,網上看到最多的是對煎餅餜子裡亂加東西的聲討,什麼火腿生菜豆皮肉鬆土豆絲兒雞鴨肉等等在外地人看來豐富多樣的選擇,在天津土著看來更是絕對不能容忍的邪教異端。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而煎餅裡面也只能裹著兩種東西,一個是餜子,一個是果篦兒,餜子就是油條,果篦兒在其他地方也叫薄脆。但無論是卷油條還是卷果篦兒,天津人對其唯一的要求就是現炸的。油條蓬鬆宣軟,果篦兒金黃酥脆,搭配上混合雞蛋香、綠豆香香軟麵皮,蔥花面醬最後來一手點睛之筆,這樣一份極簡卻又極美的煎餅餜子,才叫正宗。

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battle,誰贏了?

煎餅文化博大精深,雜糧煎餅包容萬象,煎餅餜子簡單就是極致,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場battle,你認為誰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