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分批分區用午餐,午休全程戴口罩!深圳發佈學生午餐午休指引

校內分批分區用午餐,午休全程戴口罩!深圳發佈學生午餐午休指引

深圳各年級學生返校的步伐越來越近,

返校後,學生午餐午休怎麼做,

備受家長關注。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午餐午休管理工作,深圳市教育局日前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午餐午休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簡稱《通知》)。

校內分批分區用午餐,午休全程戴口罩!深圳發佈學生午餐午休指引
校內分批分區用午餐,午休全程戴口罩!深圳發佈學生午餐午休指引

4月27日,在深圳外國語學校初中部食堂,初三學生間隔就餐。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通知》要求,各學校要與學生家長做好充分溝通,確保返校學生在校內或回家午餐午休,避免在校外餐館或校外託管機構午餐午休。

對於回家午餐午休確實存在困難的學生,各學校要通過學校食堂供餐或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統一配餐的形式

,解決學生午餐,並在學校進行簡易午休。

《通知》要求,學生留校午休,原則上只安排在教室簡易午休,且不得安排學生混班午休。午休期間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保持教室通風。

校內分批分區用午餐,午休全程戴口罩!深圳發佈學生午餐午休指引

翠園初級中學在教學樓各個樓層新建了66個洗手池。深圳晚報記者 易芬 攝

具體該怎麼做?

一起來看!

食堂就餐指引

(一)食堂管理要求

1.加強食堂從業人員(含管理人員)健康管理,規範加工操作,落實好原材料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制度。食堂管理要符合《食品安全法》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等的要求。

2.嚴格落實餐飲具清洗消毒,從業人員嚴格規範著裝,佩戴口罩。

3.就餐場所顯著位置張貼疫情防控知識海報,如佩戴口罩、勤洗手、排隊保持1米以上距離、人員分流標識等。

4.食堂餐桌設置就餐隔板與口罩掛鉤(懸空式),採用隔板阻隔的就餐方式。如未設置隔板的,需要確保同向隔位並保持1米以上間隔就坐用餐。

5.每天對所有食堂場所進行消毒,保持食堂加工製作和就餐場所清潔衛生,定期通風換氣。

(二)學生用餐指引

6.根據學校食堂條件採取錯峰分批、分區域用餐等分散就餐方式組織學生有序到食堂就餐。

7.學生就餐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8.進入食堂排隊取餐期間,排隊前後保持1米以上距離,學校要安排專人管理,指引學生按照指定路線進出食堂。

9.取餐後,按餐桌上的分隔就餐標識就座,不交談。

10.就餐時方能取下口罩,並掛在掛鉤上,保持清潔,就餐後立刻佩戴口罩按指定路線離開。

教室用餐指引

(一)學校食堂送餐要求

11.掌握好用餐食品製作時間,燒熟後2小時,食品的中心溫度保持在60℃以上(熱藏)的,其食用時限為燒熟後4小時。

12.製作好的食品應使用獨立包裝形式容器盛放並放置在專用保溫器具送到教室。

13.分餐人員在分餐前進行洗手消毒並佩戴口罩和手套,分餐過程中少用語言交流。

(二)校外配餐單位配餐要求

14.學校應嚴格按照校外集體配餐管理工作的有關要求,落實校外集體配餐單位的遴選和監督,建立並落實配餐接收、分餐等各項配餐管理制度。

15.食品應以獨立包裝形式進行分餐,使用密閉容器盛放。容器材料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有關規定。容器上應標註食用時限。

16.從燒熟至食用的間隔時間(食用時限),燒熟後2小時,食品的中心溫度保持在60℃以上(熱藏)的,其食用時限為燒熟後4小時。

17.校外配餐單位送餐司機和送餐人員(控制在4人以內)需向學校提供自身核酸檢測報告(陰性),並在入校時進行體溫測量,無發熱(若額溫≥36.8℃需複測腋溫,腋溫≥37.3℃為發熱)方能進校。

18.校外配餐單位人員將午餐交接給學校教職工或食堂從業人員後,由校方人員進行送餐工作,校外配餐單位人員不得進入教學樓區域。

19.送餐人員在送餐前進行洗手消毒並佩戴口罩和手套,分餐過程中少用語言交流。

(三)學生用餐指引

20.學生在教室就餐的,不得混班。用餐需求人數較多的學校,要通過錯峰、分批用餐等形式確保教室就餐的安全距離。

21.學生就餐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22.餐廳座位未設置隔離擋板的,學生就餐應保持單人單桌、間隔1米以上。

23.學生取餐後回到指定課桌就餐,用餐時方能摘下口罩,用餐後立即戴回口罩,就餐過程不得交談。

學生校內午休管理指引

24.學生留校午休的,原則上只安排在教室簡易午休,且不得安排學生混班午休。

25.午休期間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保持教室通風。

26.學生在指定位置午休,不得隨意調換位置,同學之間不交流。

學生校內午休工作人員安排

27.學校要安排專人加強學生校內午餐午休管理。原則上,只要有學生在教室午餐午休的,學校就要安排教職員工(1-4年級、5-9年級分別按照班級數的1.5倍、1.1倍配備管理人員)參與安全管理。

內容來源:南方日報、深圳特區報

編輯:楊默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