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隨著歷史的進程不斷推進,各項制度也在不斷的演變。這些演變的過程充滿了智慧的光芒和權力的慾望。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這個演變的過程吧。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先秦

秦朝之前基本採用的是分封制,把土地一層一層地分下去。王分給諸侯,諸侯再分給卿大夫。有點像把土地承包出去一樣,分給誰這誰就來管理這個地方,並附屬於他的上級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秦漢

秦朝實行郡縣制。所有國土都是皇帝的,由中央委派官員到地方進行管理。這和分封制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對全國實行郡縣制標誌著秦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郡縣制將地方政府分為郡、縣兩級

郡的長官叫太守,地位和俸祿和中央“三公九卿”中的九卿相同。縣的長官叫縣令、縣長。地方官的下屬都是自己選人任用的。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唐朝

唐朝把郡改稱州,地方政府分州、縣兩級

還是原來的郡縣制,但在人事上都要歸中央管制。這些地方官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自己任命下屬,而是由吏部選派人員擔任。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加強了。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唐朝在州、縣之上又增加了一級,叫觀察使

這個觀察使其實是屬於中央官員,是派去地方督查的。但因長期駐守地方,成為了實際上最高的地方長官。全國一共分成了10個區域進行督查。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如果邊疆吃緊,那就要提高辦事效率,及時解決重大問題。朝廷往往會下放權力,由觀察使全權代表中央處理問題。這個時候,觀察使就稱為節度使了。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節度使因戰事在邊疆地區設立的,一般是武將。武將+權力,很容易就形成軍人統治。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正是由此產生,最終毀了錦繡江山。

宋朝

宋朝仍然還是郡縣制,但分成了三級——路、州、縣。其長官分別為知州、知府、知縣。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五代十國的亂世之中,地方政府主要都是武將。宋太祖本身也是武將,黃袍加身稱為皇帝。他對武將反叛有天然的警惕,整個宋朝也都是重文輕武的思想。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宋朝的地方長官當然也都是文官。而且這些長官調動頻繁,防止長期盤踞在一個地方,滋生勢力。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宋朝以前的地方財政是自己留一部分,上交國家一部分,具有一定的自主權。到了宋朝,地方財政必須全部上交,地方上的開支要申請後,由中央下撥。地方在財政上完全受中央支配。

元朝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這個制度和郡縣制的不同點在於最高地方長官。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行省制是沒有最高地方長官的,直接由中書省(古代的國務院)派人輪流去地方上指導工作。行省的全稱叫“行中書省”,就是移動的中書省。

明朝

明朝沿用了行省制度,分省、府、縣三級。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但明朝廢除了宰相,沒有中書省,更沒有行中書省。於是,行省改稱承宣布政使司,長官叫承宣佈政使。全國一共分派十三個布政使司,也就相當於十三個行省。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布政使主管行政,軍權和司法權被分離了。提刑按察使分管司法,由部和督查院領導;都指揮使分管軍事,由兵部領導。這三個部門合稱三司,權力互相獨立,互相牽制,避免了唐末藩鎮割據的局面。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有時會有突發事件,比如倭寇侵擾。就在行省之上再設總督巡撫,統一協調,事情辦好了就撤。

清朝

清朝仍用的行省制,但在明朝之上又有所修改。清朝的總督巡撫不再是臨時的,而是固定的常設的職務。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巡撫是行省的最高長官。布政使也稱藩臺,主管行政;按察使也稱臬臺,主管刑事;這兩個官員都歸巡撫管。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總督管幾個省,但並不是巡撫的上司

,都直接歸中央管。總督要在轄區內的行省執行某項命令,是必須經過巡撫同意的。巡撫要執行某項命令,同樣也要經過總督同意。他們必須商量好,是互相制衡的關係。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總結

中央對地方的把控,隨著歷史的推進不斷加強。從分封制(自己管),到郡縣制(選派地方官來管),再到行省制(中央自己管),

在制度層面上逐漸加強中央集權

一分鐘看懂歷朝歷代地方政府的演變

每個制度實施後,歷朝歷代都在進行改進,逐漸加強對地方的管控

唐朝在人事上加強管控,還派觀察使管控地方;宋朝以流動的文官來減小地方的勢力擴張,並在經濟上節制地方;明朝對地方實行分權制衡。

本文由愛思考的佛系少年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