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工長君這位遊戲製作人,在中國單機遊戲圈的歷史上可以說是公認的一座大山,在粉絲濾鏡加成下甚至能提升到“豐碑”的高度。他手下不少作品至今仍如雷貫耳:《仙劍三》、《仙劍四》、《仙劍三外傳》、《古劍1》等等,即使是口碑稍有滑坡的《古劍2》,其中也不乏創新和亮點(尤其謝衣簡直是男神標杆)。在中國畸形的單機遊戲市場裡,這些作品過去了多年卻仍有無數的擁躉,依然是中國單機遊戲史上繞不開的經典,可見工長君的厲害之處。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不如,這次就來回顧一下工長君此人吧。

仙劍再生之父的流放

仙劍粉是幸運的,在仙劍圈裡有個常年被鞭屍的未解之謎“最好的仙劍是仙劍幾”,這種玩家之間的討論其實算得上是幸福的煩惱——起碼他們能在仙劍123456JQK(誇張了)中,橫向縱向交叉向各種比對盤點,然後在一堆裡面作品裡選一個最喜歡的。而某些製作人手上的遊戲永遠只出第一部和第二部,玩家想排出個123名都做不到,沒錯我就是在說那個“不會數3”的G胖。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不過假如沒有工長君,仙劍系列也數不到3。在《仙劍1》橫空出世開創了一個時代,成為國產單機遊戲的歷史性作品之後,所有人都對《仙劍2》的質量抱有極高的期待,八年的研發時間也讓人覺得大宇在慢工磨細活,結果等待多年的《仙劍2》卻像個半成品,技術毫無革新,玩法毫無創意,就連引以為傲的劇情故事也沒講明白,簡直不像仙劍。

老仙劍玩家崩潰了,這種崩潰感不光源於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還在乎一種微妙的信任危機。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這就像是李靖看到懷胎三年六個月的老婆生了個安能辨我是雄雌的球一樣,唯一的想法就是想罵人:給了你這麼長時間,你他娘到底搞了個啥東西?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要不是半年後的《仙劍3》一掃陰霾大獲成功,也許仙劍系列從《仙劍2》的失敗開始就徹底暴死,而絕境救主的《仙劍3》正是由工長君帶著上軟團隊做出來的。而後,工長君的上軟團隊又接連做出了《仙劍3外傳》和口碑幾乎封神的《仙劍4》,直接把仙劍這個品牌推向頂峰,直到現在都無法超越。

然而,作為《仙劍3》、《仙劍4》研發力量中的靈魂人物,工長君彼時的日子卻並不是很好過。

雖然很難具體說工長君和上軟的日子有多不好過(畢竟工資條我們也看不到嘛對吧),但是從一些數據裡我們可以窺得一二:上軟團隊人數只有北軟的1/3,總公司大宇的1/9,研發仙劍這樣的大作,怎麼看人手都不夠;同時工長君和上軟還特別缺錢,研發《仙劍3》的資金只有65萬美金,核算成人民幣大概大約540萬,研發到後期幾乎彈盡糧絕,而《仙劍3》收入6000萬,留給《仙劍4》這種大作的研發資金卻依舊只有可憐的600萬,後期甚至要工長君自掏腰包給員工發工資。

就是這樣艱難的情況下,工長君帶領上軟做出了《仙劍3》和《仙劍4》,《仙劍4》遊戲裡的無數對話裡都能看到工長君對艱難現狀的痛苦,他還專門在遊戲裡放了個叫“工長君”的NPC: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如果不是出於熱愛,誰願意在那種盜版單機橫行的年代裡,摳著最少的人力和物力,冒著回不了本的風險,去打磨一款單機遊戲呢?

總有人謳歌為愛發電,卻都不願意成為那種敢於為愛發電的人。時逢國產單機遊戲的寒冬,大宇把更多的錢砸進了更容易賺錢的網遊裡似乎也不能說是全錯,這其中的孰是孰非當然不足為我們這些外人道也。2007年9月,在《仙劍4》發行後一個多月,也許是主動的另尋他路,也許是被動的心灰意冷,總之一心想做單機遊戲的工長君一封辭職信,結束了他七年上軟生涯,揮別他親手做出的仙劍。

古劍之父

工長君離開了上軟,很快另起門戶創辦了上海燭龍——其實用“離開”這個詞並不是很恰當,因為工長君帶領的上軟團隊幾乎都跟著他一起走了。官方說法稱上軟的員工全部併入大宇下面另一個子公司“北軟”,但據說真實情況是上軟沒有一個人願意留下來,從這個角度來說甚至有點像員工解僱(?)公司。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既然不屬於大宇,那仙劍這個牌子自然沒法再用了,於是工長君和團隊為新的單機遊戲取了新的名字。離開了各種限制,工長君終於有自由的空間去做他最想做的事情。短短几年時間,工長君和團隊就開創了一個能和仙劍叫板的新“劍”,也就是古劍奇譚。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有人說,在《仙劍1》之後,第二個能用“橫空出世”這種詞彙來吹爆的國產單機就要屬《古劍1》。工長君在燭龍蟄伏三年掏出來的《古劍1》十分有誠意,看上去比《仙劍4》財大氣粗得多:畫面採用了當時更加先進的Gamebryo引擎,在人物建模、光影效果、場景貼圖等方面進步明顯。

此外《古劍1》還有比仙劍系列更為龐大複雜的世界觀,主要人物差不多是《仙劍4》的四倍……遊戲氣氛的把控也是一絕,尤其“遠方再也沒有故人的消息傳來”這句話,真是看一次淚一次。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隨後而來的《古劍2》雖遇口碑滑坡,但依舊保持了還不錯的水準,起碼沒像《仙劍2》一樣口碑崩的那麼厲害。其實《古劍2》的滑坡和《仙劍2》真的不一樣,前者是太想革新,太著急反而做成了四不像,而後者則是毫無進步,有點讓人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在裡頭。憑良心講《古劍2》最大的失敗在於戰鬥模式,它真的嘗試探索回合制的出路,可惜探索失敗了。

《古劍3》裡迦樓羅的石頭上刻著:摸著石頭過河,有時候沒有石頭只有坑。這裡說的就是過河失敗的《古劍2》。有時候,過河失敗是沒辦法的事,我們甚至不忍苛責這份敢為人先的勇氣。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然而客觀大環境容不下溫情,即便古劍1和古劍2聚攏了大批粉絲,銷售量也很可觀,可收入依舊沒有達到投資方的預期,只靠單機沒法拯救燭龍。在單機容易虧本,網遊躺著掙錢的背景之下,古劍這個ip下一步動作必然選擇網遊,繼續做單機看上去是一件很蠢的事。不是每一個公司都有波蘭蠢驢那樣的好運氣,畢竟中國單機遊戲玩家數量和錢包厚度和網遊玩家簡直沒得比,古劍再火熱再有情懷,終歸也是小圈子裡的狂歡。

可是工長君呢?他在上軟待了七年,從上軟離職正是由於母公司將仙劍的收入無腦扔進網遊的開發裡,才使得研發仙劍的資金捉襟見肘。七年後燭龍的工長君,又要因為單機難以掙錢而不得不面對轉型網遊的問題。但他如果真的甘願離開單機,那他就不再是工長君了。

七年之癢,大約如此,他費勁心力只是因為熱愛單機罷了,可惜有時候熱愛本身卻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就在《古劍1》的電視劇搬上了大熒幕的2014年暑假,所有人都在瘋狂舔屏喬振宇飾演的歐陽少恭時,工長君離開了一手創辦的燭龍,提前“退休”。此後的《古劍ol》與《古劍3》,再也沒有他的參與。

新的征程

退休後的工長君過上了養花看書帶孩子,以及(偽)追星的幸福生活,不過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創造者,有時候那個腦洞和創造能力真的沒法控制......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真情實感的追星boy)

2016年,賦閒在家兩年的工長君宣佈復出,不過這次他多了一個身份:作家。他和斂青鋒一起寫了小說《九霄奔雲傳》,這本小說有80萬字的體量,一看就知道工長君所謂的賦閒在家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發光發熱。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小說和遊戲總有點相輔相成的感覺,而在2017年10月,工長君果然重操舊業,他出任上海喵球CEO兼總經理後宣佈“九霄”單機遊戲正式立項,並且開始組建研發團隊。

有人說九霄單機會成為下一個仙劍,或者下一個古劍,但是他們可能忽略了工長君一直以來對於“創新”這個方向的努力,工長君說九霄單機《九霄繯神記》非常“硬核”,體量介於獨立遊戲和大型遊戲之間,以講故事為主,是一款動作冒險類的仙俠遊戲。他還笑稱九霄單機又是一步全新的探索,“我們這次想做不一樣的仙俠”。

劍壁危樑上九霄 聊聊工長君背後經歷的那些艱難歲月

在中國單機市場轉暖的當下,這兩年冒出來的國產單機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讓人看到了曙光,尤其2018年冒出來的《天命奇御》、《河洛群俠傳》《太吾繪卷》,當然最亮眼的還要屬繼承古劍這個IP的《古劍3》。玩家市場也慢慢成熟,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心中的好遊戲買單而不是去支持盜版。也許,現在正是工長君和他的九霄單機誕生的最好時代。

其實,對於工長君本人而言,“做自己喜歡的遊戲”這件事,從來不分什麼好時代與壞時代,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早也不晚。時間是一個多餘項,他對單機的熱愛,做遊戲的勁頭,和七年前創立燭龍,和七年又七年前加入大宇的時候的他,是一樣的。

他就像那個廣告詞說一樣:有愛的心永遠年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