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作品,走出作家研究的誤區 | 社會科學報

目前,作家研究中存在不少誤區,如將對作家個人生活經歷的評述或者作品闡釋等當作作家研究。事實上,作家是不斷建構中的角色,作家研究是以作家為中心的文學研究,包括作家的生成、角色、創作、影響四個方面。這也就是作家生態研究。

原文 :《走出作家研究的誤區》

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刁克利

圖片 |網絡

作家≠作品,走出作家研究的誤區 | 社會科學報

作家是文學的旗幟。對於愛好文學的人來說,作傢俱有明星一樣的魅力。作家獲得一個獎項可以成為一則新聞,作家的社會活動可以成為熱點。一般人對作家的生平經歷的興趣遠大於對作品的研讀。人們對作家的認同感往往影響作家作品的接受與傳播。人們渴望瞭解作家。

作家≠作品,走出作家研究的誤區 | 社會科學報

破除對作家研究的狹隘理解

作家研究的對象是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的作家嗎?不是。作家研究關注的是作家的現實生活,而不是作為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作家。將對作家個人生活經歷的評述當作作家研究,是對作家研究的狹隘理解。

作家並不單獨存在。作家靠作品說話,作家和作品相互依存。作家只有寫出了傑出作品才能在文學史中立足。那麼,作家研究與作品研究等同嗎?不盡然。作品是物,是具有特殊意蘊的印刷品;作家是人,是社會中的人。這是根本的不同。

作家≠作品,走出作家研究的誤區 | 社會科學報

作品是語言的藝術,是有意義負載和情感附著的特殊形式的媒介。每一種作品都有獨特的意義表達、語言特色、情感傳達方式。作品研究是為了闡釋作品的各種技藝、結構、意義、象徵等。一部作品和各種批評方法對接,能夠生髮出無窮多的批評和闡釋角度,得出不同的觀點和說法。作品研究闡釋作品的特性,激活和再生作品的活力,探究作品的無限性,以此鑄就文學經典的魅力和生命力。但有的作品研究用一種理論批評方法生搬硬套,削足適履,將作品變成理論的傳聲筒和道具。還有的研究甚至將作品肆意闡釋,研究者自說自話,將作品研究變成了批評的狂歡。

作品研究是以作品為中心的文學研究,作家研究是以作家為中心的文學研究,以作品闡釋作家,而不是相反,二者術道各異。雖然很多作品研究以作家為題,常常冠以某某作家研究之名,但以作品研究替代作家研究,這實際上是對作家研究的誤用。

作家研究不是對作家個人的關注,也不等同於作品研究,那麼,作家研究是傳記研究嗎?答案同樣是否定的。傳記述寫作家的方方面面,甚至逸聞趣事。而作家研究關注作家的創作經歷,即作家創作思想的孕育、萌芽與生髮,文學表達、文學創作帶給其自身的改變以及帶給讀者和世界的影響。作家研究的對象是作品中的作家人物嗎?不是。作品中的作家人物也許有作家的影子,但並不能確切地代表實際作家的立場。同理,作家研究中的作家既不是作品中的敘述者,也不是隱含作者,也不是作家在作品中的代言人,因為這些敘述者、隱含作者、代言人也許只是一種敘述策略,是作家迂迴曲折地對讀者的引導和暗示。作家研究也不僅僅研究作品中的作家意圖,因為作家意圖能否完全在作品中體現,作家意圖是否處於變動不居中,作家是否有終極的、可以說得清楚的唯一意圖,都存在疑問。

作家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作家研究的對象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作家個人,不是作品中的敘述者,不是隱含作者,不是作家意圖,確切地說,作家研究包括但不等同於上述問題。那麼,作家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作家≠作品,走出作家研究的誤區 | 社會科學報

作家研究是對人的研究,研究對象是從事寫作或者完成了作品創作、文學成就得到承認的人。作家有特殊的稟賦、生活環境和發揮文學才能的機緣。作家研究是對這種具備特殊才能稟賦和創作技巧,並且取得了文學成就的人的研究。作家在世界中孕育,又用作品反映世界。通過作家研究,我們可以知道什麼樣的人能夠成為作家,如何成為作家,成為作家對他意味著什麼,他對寫作有什麼抱負和期望,作家如何寫作,如何提煉素材、表達思想,作家何以被接受,他的創作如何產生影響、對人類有何啟發。這些都是作家研究的內容,作家研究需要一個統轄這些內容的核心理念。

作家研究的核心理念是:作家不是一個固定的形象,而是一種角色建構,是一種不斷建構中的角色。完整的作家研究包括四個方面:作家生成、作家角色、作家創作和作家影響。如果需要一個新的術語,我名之曰“作家生態研究”。

作家≠作品,走出作家研究的誤區 | 社會科學報

具體說來,作家生成論是指作家的成長研究,即一個人如何成為作家。作家生成論的理念是:作家像一棵樹有自己的特質,會生根、發芽、成長、壯大,同時又需要適宜的土壤、陽光和水分。作家的特質屬於內因,土壤、陽光和水分屬於外因。在這個系統中,作家的自身因素既包括作家的稟賦、生活經歷、教育背景、素材來源,也包括寫作興趣的養成、寫作能力的訓練、知識結構、思想視野等。催發這些因素的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狀況、社會環境、文化語境、歷史背景等。作家的生成是一個生態系統,內外因的結合和相互作用構成了作家的成長系統。作家生成即作家掌握了文學的技藝,寫出了成熟的作品。

作家角色論是指對作家的自我認知和作家角色的確立的研究,即作家明確了成為作家意味著什麼,找到了寫作的動力,具備寫作的自覺性。偉大的作家通常有自己的角色意識,明白文學的力量、作用和希望。作家生成和作家角色互有交叉。作家角色是作家生成的一個重要判斷標準,只有作家明確角色,他才算確定成為作家。這一特徵通常見於作家文論和文學思想,也可以從作家的作品中總結提煉。

作家創作論是指對作家的創作的研究,研究作家創作素材的獲得、靈感來源、創作特色的錘鍊、寫作過程等。創作研究與作品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研究作家的創作準備、創作過程與結果,以作家與作品關係為中心,旨在揭示作家的創作技藝和創作思想,是一種對真相的還原和探究;後者以作品為中心,多數情況下以某種理論為背景,以某種批評方法為依託,旨在批評和闡釋作品本身,作品中心論可以脫離作家而獨立存在。

作家影響論是指對作家作品的傳播、接受和影響的研究,包括作家作品在不同文化與語境中的翻譯、認同和再闡釋以及作家發揮作用的方式和意義。其主要資源是作家的學術史、翻譯史和文化傳播史。

以上四個方面即作家研究的領域。這四個方面互有交叉,比如角色與生成互為標誌和因果,創作與角色可以互證,角色與影響又可以相互說明。四個方面的交互作用構成一個系統,作家產生於這個系統中,我們是在這個系統中言說作家的。這就是作家生態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作家生態研究也是一種理論建構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對作家生態研究的解釋主要基於個體作家研究。換個角度講,這四個方面的研究皆可分為兩個層次,即具體的個體層面的作家研究和普遍的理論層面的作家研究。比如,作家生成論可以研究一位作家的產生,也可以研究作家生成的普遍規律和特徵。作家角色論闡釋作家的作用和文學的意義,文論史中的作家論多屬於這一類。作家創作論則是創作心理學大顯身手的領域。作家影響論則涉及作家與時代環境歷史關係的重要問題。所以,作家生態研究既是作家研究的一種具體方法,也是一種理論建構。根據作家生態研究的四個方面重新梳理文學理論史,我們會有新的發現。

在具體作家研究層面,作家生態研究可以用來分析一個作家或詩人。

作家≠作品,走出作家研究的誤區 | 社會科學報

以華茲華斯為例,從他的著名詩句“我獨自漫遊,像一朵流雲”中,我們可以得出詩人的三個角色:孤獨者、漫遊者和自然詩人。這三種角色其實在詩人的創作中反覆出現。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就可以知道這三種角色各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如果我們知道詩人幼年時父母先後謝世,骨肉分離,再到後來他與弟弟妹妹關係密切,和妻子、妻妹一起生活,與同時代詩人交往等,再聯繫法國革命、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以及他對傳統詩歌的革新,華茲華斯作為詩人的角色就會更加明確。這種分析就是詩人的生成和角色研究。如果是結合具體詩篇的分析,就是詩人創作研究。詩人對後世詩人的影響,詩人詩作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傳播和接受就是詩人影響論的研究內容。詩人角色、生成、創作與接受這四個方面建構了詩人華茲華斯的完整形象。

作家≠作品,走出作家研究的誤區 | 社會科學報

作家生態研究也可以用來對比兩個作家。華茲華斯和白居易都寫過以刈麥為主題的詩歌。華茲華斯的詩題為“孤獨的刈麥女”,以人為主,寫詩人對刈麥女的凝視觀望以及詩人在她歌聲中的沉醉,到達物我兩忘、餘味悠長的境地。白居易的“觀刈麥”則寫詩人身為官員對刈麥場景的觀望,發出百姓生活多艱的感嘆,刻畫了心生愧疚的詩人形象。兩首詩的差異既在於詩人的生成環境、角色認知、創作理念的不同,也在於詩人對詩歌作用的希冀和詩人與其描寫對象的關係不同,即作家生態之不同。作家生態研究提供了兩種詩人可以對比的理論基礎。

這種研究方法還可以用來描述一個時代、一個群體的作家特徵,比如,從詩人生成、角色、創作和傳播的角度來解釋唐代的詩人氣象,更容易理解詩浸入詩人生活之中對詩人創作的促進作用。它也可以用來比較兩個作家群,比如中美當代作家生態的對比,只從兩國作家的學歷看,美國作家大多獲得了創意寫作碩士學位,接受過專門而系統的寫作訓練,中國作家的寫作教育途徑顯然與此不同。通過以上幾例,我們可以看出作家生態研究方法的實際用途。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705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文人 | 從此,她成了作家杜拉斯

紀念戴驄 | 他用心靈打開了作家的精神世界

陳四益:一本蘇聯“禁書”中的43位作家 | 社會科學報

作家≠作品,走出作家研究的誤區 | 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