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皖南那一派徽风徽韵》

《难忘皖南那一派徽风徽韵》

《难忘皖南那一派徽风徽韵》


十多年前,我曾经一个人在皖南“背包行”,一路上逗留和行走了不少日子,对我走过徽州城里的街街巷巷和乡间的山山水水,印象至今依然深刻。今天看到这篇描述徽州文化的文章,禁不住也想起来那时的一些记忆,主要是在这篇文章里有这么一段话,令人很有感慨:


徽州的男人,离开了故土,少则一二十载,多则终身永世。正合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白发归来之时,当年夫妻之礼,今朝却只剩下石坊一群,命中留下的万顷金银,独在青冢茫烟,不再经年……


记得,当时我在黄山市的大剧场里,看了一场关于“徽州文化”主题表演。其中,有一个节目说的就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新婚男女,洞房花烛夜的第二天男人就去外地经商,这一离去就是几十年,虽然经商赚了很多钱,寄回家里盖了房子置了地,可是当男人年迈返乡的时候,那个洞房花烛夜里的新媳妇儿已经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夫人,而他们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了这位男人离家时的样子了。而这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徽商回到了故里,看到他之前从未见面的儿子在新婚之夜的第二天,也和他当年一样,依依告别了新婚的媳妇去了远乡。这一对儿老夫妇和他们的儿媳妇,站在长江边上,望着他们新婚隔日的儿子登船远去,眼睛里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地流的意境,也留流下了离情别绪中的眼泪……周而复始的岁月,周而复始的人生,还有周而复始的命运,这或许就是徽州那块土地上的宿命了吧?


这一段剧情,也同样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当中,至今也忘不了。感叹徽派文化不仅仅是它的源远流长,还有它的那些尘世里脉脉连贯的人情味儿和乡情味儿。有时候在想,等自己很老了走不动了,就到皖南乡下找个地方住下来,细细品潤那一方土地的水禾味儿和幽远、厚重而又凄婉的徽风徽韵……


说到这,也算是遐想了。呵呵!

申明:文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2020/05/31记在兰亭荣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