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儿女》江湖二字表义,儿女二字透情

江湖情义,儿女情长。电影《江湖儿女》讲的是巧巧与斌哥跨越17年的情义故事,反映了本世纪初以来山西大同风云激荡的街头江湖生活。

电影2018年9月上映,巧合的是,当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江湖儿女》江湖二字表义,儿女二字透情

贾樟柯接受采访时谈到,这是小县城里的真实的故事。故而从考察黑“恶势力”的角度看,该片不失为是个好样本。

影片中的男主斌哥在大同雄霸一方。影片伊始,是一个灰暗逼仄的棋牌室。女主巧巧到来,众人对她的客气讨好,暗示了斌哥的江湖地位。随即,斌哥插手调解老贾跟老孙的纠纷,进一步烘托了他的“威信”。

接着画面展示的是热血澎湃的仪式:灯红酒绿的包厢里,一群人将一瓶瓶品牌各异的白酒倒入脸盆,纷纷舀起,碰杯痛饮“五湖四海酒”,再配上斌哥那句豪情万丈地吆喝 “肝胆相照!”片刻把人带入了快意恩仇、生死与共的江湖。

《江湖儿女》江湖二字表义,儿女二字透情

斌哥曾是当地机车厂的职工,工厂不景气,大量青年无所事事,斌哥就聚拢了一帮兄弟。他经营棋牌室、歌舞厅,构建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影片中,他正襟危坐,组织成员看香港黑帮电影,开林肯车招摇过市,走到哪里都有小弟迎奉,好几只手举着打火机为其点烟。

对照“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恶势力”一般为三人以上,纠集者相对固定。斌哥及其兄弟们,基本符合“恶势力”的组织特征。

《江湖儿女》江湖二字表义,儿女二字透情

但《江湖儿女》中少有正面展现“恶势力”的镜头,很难判断斌哥是否具有“恶势力”的行为特征。但从推动情节发展的支线中,可看出斌哥一伙至少有三宗罪:

第一宗罪,有人说房地产商二勇哥的房子闹鬼,斌哥主动提出,帮二勇哥“把事情铲了”。怎么铲?电影没有表现,但可以猜到的是充当打手,以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或者是“软暴力”等其他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逼迫他人就范。

第二宗罪,小混混大壮、小壮打折了斌哥的腿,斌哥手下对二人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斌哥被人袭击后,巧巧立刻电话通知兄弟们赶来。在他们的世界里,这种事无需公安机关介入。当二人被押到斌哥面前时,脸上已有被殴打过的痕迹,旁边还有小弟叫嚷“人证、物证都在,枪毙了他狗日的!” 限制人身自由、殴打他人似乎都是理所当然。

《江湖儿女》江湖二字表义,儿女二字透情

第三宗罪,非法持有枪支并在闹市区开枪。斌哥的手下有枪,这不是秘密。如当老贾与老孙争执时,老贾掏出手枪,大家并没有感到惊讶;斌哥被人按住脑袋往林肯车标上撞,巧巧从车里拔枪出来,对天而鸣,吓退众人。在我国枪是被管制的,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的人员,违反规定擅自持有的,均属违法犯罪。

如果我们思路更开阔一点,会发现更多耐人寻味的情节,尽管它们并不一定能够作为斌哥为非作恶、欺压百姓、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的罪证。

《江湖儿女》江湖二字表义,儿女二字透情

例如,巧巧劝斌哥去新疆发展,斌哥不肯,理由是“大同马上就要拆迁了,这么大一片地方,拆迁重建,生意都是咱们的”。是否隐喻了斌哥长期以来强行阻工、强揽工程、强迫交易?

再如,出租车司机将巧巧送到家,巧巧付钱,司机推脱不收,说“为斌哥服务,应该的”。我们无法判断,这是出于对斌哥的崇拜还是畏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斌哥在当地的影响力、控制力无疑是巨大的。

《江湖儿女》江湖二字表义,儿女二字透情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刑警队长“万队”一角。二勇哥被刺杀身亡之后,众多“江湖人士”聚集起来商讨方案,此时“万队”出场,他通报了案件情况,参加了案情讨论。他为何出现于此,他是否与黑恶分子有勾连,令人遐想。

《江湖儿女》江湖二字表义,儿女二字透情

电影是演绎的,电影也是现实的,正如导演小津安二郎所言“电影是戏,不能把它拍成偶发的事件”。从这层意义上讲,《江湖儿女》无疑让人管窥了“恶势力”的林林总总,尽管它展现的“江湖”不过是“恶势力”的初级形态。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持续深入,黑恶“江湖”没有容身之地。电影中,斌哥与巧巧被判刑入狱,黑恶江湖随即崩塌,似乎也诠释了这一主题。

  • 江湖不再,他们都成了有犯罪前科的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