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新生在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发言,海南小姑娘翁千喻火了

9月20日

一名海南中学的毕业生

作为新生代表

在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上发表致辞

她的致辞全文在朋友圈疯转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位学子说了什么

↓↓↓


代表新生在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发言,海南小姑娘翁千喻火了

图片来源:北大中文人


一点少年气,千里快哉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七月的风,八月的雨,九月的我们终于在这里相遇。我是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本科生翁千喻,很荣幸作为新生代表,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感想!

我很早就立志要考上北大中文系,而在我心中埋下学习中文的种子的是一位语文老师。她并不年轻,但始终保有着一种“少年气”。她的课堂充满着感发的力量。讲到激昂处,她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眼里闪烁着熠熠星光;讲到哀伤处,她的眼中会因共情而噙满泪水。她引导我们以一颗赤子之心去贴近文本,感受文字下涌动着的情感,体验生命的感动。我想,这种“少年气”,正是我们中文人不论走出多远都需要保有的气质。所以,今天,站在中文学习的起点上,我想谈谈“少年气“。

少年气是无与伦比的激情、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似乎比大人更接近于思想者,因为孩子会惊讶、会疑惑、会探索、会不断地问“为什么“,而许多大人早已在生活中学会了麻木接受与习以为常。一年前,我曾经在北大见过一位年轻的保安,在繁重工作之余,他总是手捧一本书,认认真真地阅读、记录。他的眼神让我至今难忘——那双眼睛饱含着纯粹而又热烈的情感,那是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想,这样充满好奇和不断探索的灵魂大概是丰盈并且自足的吧!

作为中文人,我们也需要拥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中文的我们,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叩问这个时代向何处发展,探寻文学的世界如何建构,思考生命的存在与意义,分辨人性的美丑善恶。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充满好奇。因为不同的学科都是发现世界本质的一种方式和视角,而中文学习的旨归就在于认识世界、认识人类。希望我们永远像今天的少年一样,敢想敢做,保持着探索的激情和热情,怀揣着对万物的感受力和共情力,“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少年气是永远向真向善向美的理想主义。

在我的理解中,“理想主义”并不是脱离现实后的幻想,而恰恰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利益纠葛和诱惑时,保持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态度。在与中文系同学相处的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听到最多的词语就是“喜欢”和“热爱”。在军训的休息时间里,当同学们谈起她们心之所向的语言、文学时,脸上总是满溢着心灵深处的平和和喜悦,真是“眼里有火,心中有光”。那种少年的单纯、坚定和热忱让我心生敬意。

我常常会感动于一些经典的作品跨越时空的力量,它们让几百甚至几千年后的读者阅读时都能热泪盈眶。语言和文学是人类美好的创造,它们永恒的主题正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真、善、美,这样美好的追求深深植根于每一个浸润书香的少年的心中。虽然,现实社会远远比文学的世界存有更多的阴暗面与复杂的利益关系,但至少,我们可以保有一种少年的信仰——我们相信真理会战胜愚昧,相信善良将永远闪光,相信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相信我们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适应社会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也许我们不得不调整自己来与周围的世界和解,但是,学习中文的我们,不应当抛下少年的心气、忘记向上的姿态。

少年气是豪气、是勇气,是“萤烛末光增辉日月“的担当精神。

疫情之下,我们的国家正在面对一个混乱而又危机四起的世界,人们在追问“我是谁”“我该相信什么”。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我们中文人肩头的责任更加清晰——构建起国家民族的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

如果我们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吸纳先哲的智慧,我们也许可以观照当下,破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困局;如果我们能够一篇篇经典的文本中勾勒出中国人的集体性格,我们也许可以从更高的维度理解中国的抉择与方向;如果我们能从千年文脉赓续中探索出烛照华夏儿女心灵的民族价值观,我们也许更能明白在多种思想冲击的时代应该坚守什么、放弃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更加重要的是,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学习中文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我是谁”,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的身份,从而更加认同我们的民族。一个心念故乡的人,无论走多远都不会迷失前行的方向;而一个记住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来的民族,无论经历多少的风雨都不会停下向上的脚步。

个体的力量也许微弱,但是,年少就是敢于做梦、敢于拼搏的年纪。我们为这个国家记住来时的方向,就会有更多的人走上前进的道路。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希望这份少年气,能伴随着我们在中文学习之路上砥砺前行,拥抱我们的星辰大海。

谢谢大家!


代表新生在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发言,海南小姑娘翁千喻火了

图片来源:北大中文人


一番发言荡气回肠

好一个

“少年气是永远向真向善向美的理想主义”


代表新生在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发言,海南小姑娘翁千喻火了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招生办


谈及北大给她的初印象,她说在很多人眼里,考上北大的人是成功的,有了“北大”光环加持的人生是灿烂的。事实上,她坚持认为,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目标没有大小高低,只有是否符合自己的内心,就像人生没有唯一的评价标准。


她也提及,北大教给她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尊重多元。她自认为大学和职场与高中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评价体系的多元——成绩不是唯一要素,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是一个完满的“人”。尊重多元意味着看到每个独立个体身上不同的价值都值得被尊重,每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都应当得到理解,同时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收获更多而保持谦逊,了解更多而保持好奇,经历更多而保持探索——这边是她认为的这是北大人的特质,也是她希望成为的样子。


在今年的高考中

翁千喻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

而她与她的母校海南中学

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有趣的海中卓越的你(节选)

翁千喻

2020.7


王小波曾说:“生命很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我很荣幸,能在有趣的海中,度过有趣的六年。


我们海中初中部的同学中考前最爱说的话就是“走过这两百米”,几乎每个同学的梦想都是继续留在海中。


代表新生在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发言,海南小姑娘翁千喻火了

翁千喻(右二)与同学的合影。图片来源:海南省海南中学


这里没有强求一律的学习安排,只有师生间教学相长,同学们讨论切磋,个人自主自觉,我常常因为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过于入迷而错过了吃饭的时间,也很享受坐在榄仁树下遍览经史子集、品味春花秋月的诗意时光。


20种选科组合、几十个兴趣课堂和社团组织、无数的活动与演出让你施展拳脚,我的课余时间总是安排的满满当当,每天都有新的体验、新的发现。


在这里,我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我认识许多学长学姐,在升入大学后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综合发展,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这一定与海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代表新生在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发言,海南小姑娘翁千喻火了

翁千喻(左三)与同学的合影。图片来源:海南省海南中学


我与全省最出色的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才明白一个综合发展的人不应该只会学习:他们谦逊的品格、有趣的谈吐、高远的情怀和真挚的热情为我提供学习的榜样。我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同参加各种活动:我们在模拟联合国的会场上探索海南自贸港的未来发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指点江山中点燃奉献祖国的热情;我们走出学校、踏足社会,在雅典的街头探索文化遗产的踪迹,在屯昌的乡村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景,在三亚的军港见证虎狼之师的整肃与威武,“与子同行”,志同道合的我们一起思考与实践。我向平易近人的老师们讨教学问、交流人生,从师长身上汲取不断前行的动力。还记得高考前我也曾因为不自信而紧张焦虑,是各科老师不断的鼓励和贴心的叮嘱让我重拾良好的心态;高考时我因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失误而自责懊悔,班主任一直陪伴着我、引导我学会“与自己和解”,我才能够调整好情绪,争取在下一科考试时不留遗憾。


不敢说在海中的六年让我变成了一个优秀的人,但这所学校确实富裕了我高远的情怀和开阔的眼界,让我心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生根发芽。


不仅如此

翁千喻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给同样迎来新学期的高三学子

快收好吧!


代表新生在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发言,海南小姑娘翁千喻火了


“年少就是敢于做梦、敢于拼搏的年纪”

让我们将这句话

与所有逐梦路上的学子共勉!


来源:海口教育融媒综合北大中文人、北京大学招生办、海南省海南中学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