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從中醫的角度探索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與養生方式。

深度好文:從中醫的角度探索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與養生方式。

每年的四月七日,是世界衛生日,也叫世界健康日。它是聯合國開會決定的,其宗旨是希望引起世界各國對衛生問題的重視,改善衛生狀況,普及健康知識,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小編查閱了大量資料,瞭解到要提高健康,看是簡單,其實是一件十分龐大的系統工程,包含了醫療衛生、環境保護、飲食健康等很多維度和層面。今天,小編就藉著世界衛生日這個節點,結合中國傳統中醫的健康飲食養生之道,給大家介紹一些健康飲食與養生方式。

深度好文:從中醫的角度探索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與養生方式。

養生這個詞,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署,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意思是說,養生,要順應四時節氣,平和心態,調節陰陽,這些做到了,就能達到養生的目的了。而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理論。也有人提出,養生,其實更是一種飲食的層次和境界,還分為了十個層次,分別是果腹、饕餮、聚會、宴請、養生、解饞、覓食、獵豔、約會和獨酌。

深度好文:從中醫的角度探索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與養生方式。

那什麼是飲食呢,讀者可能會嗤之以鼻,說:哈哈,誰還不知道飲食啊,不就是吃飯麼?小編還專門去查了下,百度百科收錄解釋為吃喝,包括飲品和食品兩部分。專業點講,就是是人體從外界環境中吸取賴以生存的營養與能量的主要途徑,是生命活動的基礎與表現。我們通過飲食,實現氣足、精充、神旺、健康、長壽的目的。正是基於這個目的,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式的傳統飲食養生理論。

深度好文:從中醫的角度探索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與養生方式。

平衡膳食是養生的根本,當下的《中國膳食指南》,正是在傳統膳食結構強調“平衡膳食、辨證用膳”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人們的生活作息方式,給出了“均衡營養”的飲食方式。這與《黃帝內經》中論及“美飲食”與“飲食有節”是極為相符的。“虛則補之、藥以祛之、食以隨之”以及“谷肉果類,食養盡之”,就是在具體的指出,飲食、藥膳、食調是養生必不可少的方式。道道全的作為一款民生食用油產品,一直十分注重國民的飲食健康,所以其品牌訴求就是“讓飲食更養生”,其品牌基因是“自然天成,品質生活”。這是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那如何做到飲食養生呢?

深度好文:從中醫的角度探索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與養生方式。

首先要恰當搭配,合理飲食。唐代養生家孫思邈在其《備急千金要方食治》中強調:“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且“食能排邪而安髒,悅神爽志,以資血氣”。數千年來,事實證明合理搭配是飲食養生及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暴飲暴食,或者挑肥揀瘦,都是不利於身體和養生所需要的。


深度好文:從中醫的角度探索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與養生方式。

二是要順時四時,應時食用。中醫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黃帝內經》的“順四時而適寒暑”,都是在闡述說明順應時節進行飲食是極為重要的。如春天要吃春菜,夏季不可貪涼,冬天需要進補;又比如四季變化,食味也要變化,如春天時節,要多吃一些酸性食物,酸夏天要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之類;秋季要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冬天要吃一些鹹甘的食物。

深度好文:從中醫的角度探索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與養生方式。

三是要五味平和,不要過偏。天地間的食物,分為甘、酸、苦、辛、鹹五種味道。我們國家,包括中醫在內的所有養生典籍,均在強調要五味得當,才能達成飲食養生的效果。現代醫學也證明了這一觀點,比如一個人吃的食物酸辛太過的話,就會誘發或者加重潰瘍之類的疾病;你吃多了糖,糖尿病就會來找你;你經常吃太鹹的食物,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發病率比較那些吃的清淡的人,機率就高出很多。

深度好文:從中醫的角度探索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與養生方式。

最後要清淡適宜,多樣飲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要飲食結構上,要蔬菜、肉類要結合好,水果也要合理搭配,多樣化與飲食才能滿足人體代謝需求,從而達成養生的效果。不信,你去翻看現代營養學,就會發現,裡面明確了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高達50種!如果你只食用你喜好的食物,而不是合理搭配膳食,你就無法滿足你身體所需要的包括但不限於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需要,從而導致你產生疾病。如你奢好肥肉,且吃的很多,那你心血管系統的疾病就比其他合理膳食的人發病風險就高很多。


道道全一直在倡導飲食養生,就是在為國民的健康飲食做貢獻。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社會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