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漢朝也有“地域黑”,瞭解一下吧

俗話說人離鄉”賤“,物離鄉貴,有時出門在外偶爾會遇到一些糟心的事情,比如地域黑。然而在漢代竟然也會有地域歧視,讓我們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漢朝當時由於生產力比較低下,人們安土重遷,一般都在自己農耕區域固定居住。當然除了一些朝廷為了安定社會,調度偏遠處豪強、富賈、高官到可控制區域,或者某地人口稀少需要人過去開發,其他時候人們基本都是固定在一個區域。

當時西漢定都於長安,位於函谷關以西,又叫關中地區。漢朝時的山東(關東、關外)山西(關西。關中)是以函谷關跟崤(xiáo)山為界限的。


沒想到漢朝也有“地域黑”,瞭解一下吧

這時就出現了一個有意識的現象,地域之爭。當時的文武百官跟百姓以自己屬於關中為榮,瞧不上關外的人,還說關外的人多出鄙儒(拘執、不達事理的儒生)。

於是在關外百姓跟官員的推動下,函谷關一度往東推進,這樣原本屬於關外的人就變成關內人了,也就多少感到自豪。而這些關外官員為了推動函谷關東遷那是費心費力。

當時有一個籍貫是新安的將軍楊僕對此深以為恥,當時新安屬於關外,而且離函谷關不遠。有次這名將軍立下大功(平定南越國),於是上奏漢武帝請求將函谷關東移,以擴大關中地盤,增強對關東的控制。甚至願意出家財供給遷關的經費用度。漢武帝同意後,楊僕自掏腰包於三百里外修建了新的函谷關,從此土豪楊僕變成了關內人。


沒想到漢朝也有“地域黑”,瞭解一下吧

不過這種情況到了東漢時又發生的反轉,東漢由於洛陽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所以東南遷都於關東洛陽,這下關東人又開始瞧不起關西人了。關東人又開始嘲笑關西人都是舞刀弄劍的莽夫了。

當然了,自古山東多出相,山西多出將,無論關東關西都是大漢子民,自然齊心協力和睦才好。

與此同時,漢朝也進行了幾次較大的移民,一類是:天下郡國豪強,富賈商人,俸祿二千石的高官家庭遷入關中,進行管控;二類就是移民戍邊,這基本是貧民,災民,甚至一些罪犯,在邊陲地區開荒,定居。

好了,無論籍貫在哪,個人努力能力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以地理位置來衡量是有失偏頗的,好了,希望大家在家鄉能有所作為,出門在外也能名聲顯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