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用科學去汙名化中醫

現在有個不好的傾向,很多人喜歡拿科學去評判中醫。我說中醫就不是科學,請不要拿相對論去研究算命。

中醫是什麼?具經驗化特徵的玄學。就因為它具經驗化的外皮,所以實用性是不容置疑的,否則就形不成經驗了,最終也總結不出那麼多方子。另外因為它的內部立論屬玄學,所以它不適合用科學這種可證的東西去評判,因為玄學是不可證的。

科學和玄學,本就兩個體系。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本就碰不到一塊兒。現在你非要用科學去評判玄學。。。舉個不太恰當的栗子:你覺得外國人會怎麼評價中國的皮蛋?中國人又會怎麼去評價冰島的臭鯊肉?結果如何,可想而知。其實從立論的角度,玄學是高於科學的,因為它的演繹基礎絕非不言自明,不像幾何、數論那樣基於不言自明的基本公理,這就充分表明了它的難以理喻性。即使你能通讀它的理論,倒背如流,但只要缺乏個人體證,那就只能流於淺表,自然也就無法瞭然它內裡的演繹了。難以理喻且不可證的東西一向高於理性且可證的。這有點類似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而後者對前者的評判只能是一種降格、LOW化,甚至汙名化。

有人會問:既然中醫那麼高級,那為什麼療效不明顯,不像西醫那麼效用精準,藥到病除呢?我只能說:一是因為中醫藥學的非標準化;二是因為玄學主靠意會,難以言傳。原因一導致了藥效不明確,案例代表性差,再加上現在的中藥原材質量低劣,久而久之經驗就被質疑了,質疑久了,影響力就要退卻。原因二導致了後學不濟,人才斷檔。中醫學人雖能引經據典,但絕大多數也僅止於淺嘗皮毛,不明就裡,不能從更高層級去提綱挈領、把握辯證。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中醫的患病後會首先去看西醫的原因,因為本就是半瓶水嘛。

國外將中醫歸入民族醫學、巫醫範疇還是挺客觀的。人家也沒一棍子打死,反倒嘗試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過他們也只是在用傳統的定性定量分析去進行標準化再製,一切都還是在“科學”這麼個軲轆上打轉。這叫什麼呢? —— 以西醫的姿勢去借邊緣醫學的光,以科學的姿勢去揩迷信的油。對於青蒿素的研究就是典型。沒有中醫,青蒿素能這麼容易發現嗎?類似的例子多了去了。但記住:屠呦呦們搞的那套不是中醫,他們只是打著“中醫標準化”幌子,披著中醫外皮的西醫。一切只談提純去雜的“標準化”,不談更深入的都是徹徹底底的西醫。還有,所謂“中醫科學化”就是個偽命題,是企圖把山藥嫁接到青蛙身上的胡話。中醫需要科學化嗎?需要科學去解讀嗎?用一種體系去解讀另一種風馬牛不相及的體系,就不怕把經給念歪嗎?我看中醫最不需要的就是什麼“科學化”,一旦科學化了,那玄學就不是玄學了。還是讓我們寶貴的民族醫學獨善其身,保留它的“糟粕”,保持非科學化為好。

其實中醫的大多藥理只是表層經驗部分,註定會被外學進行拿來主義享用。其內裡的理論框架才是關鍵,無法複製的。這個內裡的高度系統化和原創性決定了中醫是超越了其他民族醫學的。當然你也可以說它唯心、主觀、迷信、含混,但這只是從科學角度做出的外部觀感。而這些觀感就像前述例子中的外國人評價中國皮蛋、外省人評價北京豆汁那樣充斥喜感而不值一提。

其實,前面雖說了中醫屬玄學,不可證,但那只是從外人的角度來說的。但顯然中醫可通過個人體證,只是這種體證不容易複製罷了。所以對真正的中醫入門者來說,中醫非玄學。或許你得像錢學森那樣乖巧地將之歸入待證實的“超前科學”類。

總之,中醫是中醫,西醫是西醫;玄學是玄學,科學是科學。你可以光拆我的臺,但別既拆臺,同時又借光又揩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