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沈卫民:全力推动吴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近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沈卫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区农业农村局将以“两勇一快”的奋斗姿态,以“争第一、创唯一”的胆识和勇气,思想再解放,目标再攀高,全面凝聚起“抢”的共识、“闯”的拼劲,狠抓农业农村“12310”工程——即聚焦“一个目标”、强化“两大抓手”、坚持“三大导向”、实施“十大工程”,为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贡献农业农村部门力量。

【一把手访谈】沈卫民:全力推动吴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探索改革 示范引领

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区农业农村局将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和总要求,积极探索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路径,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升农村发展活力。”在谈到如何全力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时,沈卫民介绍说。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发展工程是今年区农业农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该局将不断完善“三资”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机制,加快构建农村“三资”精准监管机制,推动村级合同监管体系实现100%全覆盖、村级预算决算管理实现100%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村集体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开展农村集体承包地经营权融资试点,鼓励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深入实施第八轮相对薄弱村帮扶转化工作,鼓励村集体和区镇两级统筹发展平台,通过抱团发展“飞地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工程是该局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区乡村振兴办将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突出“中国·江村”品牌打造,以“一带一区一群”“一镇一园”建设为重点,以重点项目清单制及年度任务进度报告引导推动各项工作,协调推进一批有质量保证、有地域特色、有吴江风情的乡村振兴典型和样板项目,引领全区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0年,我们将积极发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功能,合力打赢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各项要求,推动所有行政村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并建设一批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和示范镇。同时,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管用的长效管护机制,着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沈卫民说。

夯实基础 融合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向提质转变

今年,区农业农村局将全面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夯紧压实农业发展基础,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加快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该局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池塘生态化改造,实施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工程。突出生态、节水新导向,确保到2022年高标准农田实现全覆盖。按照苏州市“三高一美”示范基地建设要求,2020年全区力争打造4家以上“三高一美”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渔业生产转型升级,确保到2022年全区完成8万亩池塘生态化改造任务。

沈卫民表示,该局将围绕现代农业做加法,推进“农业+互联网”“农业+加工业”“农业+文旅休闲”等多业态共同发展。围绕乡村产业做乘法,鼓励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轻资产”“绿色”产业,加大共享农庄、田园小综合体培育,支持休闲精品村、“三高一美”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增值收益,推动一二三产之间各类资源整合,促进各类要素加速流动,着力形成“产城人”“农文旅”互动融合乘数效应。

今年,区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推进实施农业科技绿色品牌工程,大力发展优质食味稻,推广面积不少于10万亩;建设一批高标准绿色有机农产品生态种养基地,推进吴江大米、吴江香青菜、吴江太湖大闸蟹三个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以品牌促提升增效益;大力推广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稻渔共作等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实现种养优势互补和生态良性循环,今年计划稻田综合种养6000亩以上。

培育主体 产业富民

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今年,该局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效。2020年计划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300人以上,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00人以上。

“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开展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及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努力打造一支‘一懂两爱’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通过强化培训辅导和组织联展联销,持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队伍,不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沈卫民介绍。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富民增收工程是该局今年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针对性地引进有实力、能带动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引导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精深加工企业聚集发展;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扶持力度,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农村电商主体,扩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以“一村一品一店”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互联网”和拓宽富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与上海、浙江等地合作开展农产品联展联销,推动本地农产品加快走出去。

融媒记者 梅姚曦 | 责编 刘立平 | 编辑 周於芳 倪晨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