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以前沒管教好,以後再想管就難了!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所有家長都關心的大問題。不過,很多家長並不是特別清楚,孩子要從多大開始教育。

有些家長看育兒書或者聽專家講座,覺得孩子從3歲左右開始管教就可以,教得太早了,孩子也未必懂。

孩子6歲以前沒管教好,以後再想管就難了!

其實,孩子從1歲起就已經有很多想法了,這時就可以對他進行適當的管教了。如果家長在此時沒有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約束,等他再大一點,想要管教就有些困難了。

我們常說“1歲看大,3歲看老”。這句話的深層含義就是,孩子1歲左右表現出的天性,在他長大之前都會一直保留著,而3歲左右的種種行為,已經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了深刻的烙印,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所以說,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

孩子6歲以前沒管教好,以後再想管就難了!

要知道,孩子6歲以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是性格養成的初級階段,可塑性更強,也更容易管教。所以,家長們要把握這段時間,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

3歲以前要“哄”

孩子3歲前,自我意識慢慢覺醒,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迫切地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凡事喜歡親力親為,逆反心理非常嚴重,經常把“不”和“不要” 掛在嘴邊,稍有不順心就大哭大鬧。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管教主要靠一個“哄”字。這裡所說的哄,並不是一味地縱容,而是說不要跟孩子對著幹或過分嚴厲。

舉個例子,比如孩子不願意洗澡,你問他要不要洗澡,他肯定會說“不”。那麼,不妨換一種說法,不給他說“不”的機會,試著問他:“寶寶,你是要和小鴨子一起洗澡,還是和小帆船一起洗澡呢?”

孩子6歲以前沒管教好,以後再想管就難了!

有些家長脾氣不是特別好,對孩子也非常嚴厲,這種方式下管教的孩子,便面上看會比同齡的孩子更乖、更會察言觀色,不過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可能會變得內向、自卑,是不可取的。

因此,對於3歲以前的孩子,要溫和而堅定地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如果覺得講道理講不清,還可以通過示範來讓他明白,比如什麼情況應該說“謝謝”、“對不起”等。

3歲以後要“管”

孩子過了3歲,開始變得像個小大人,有時還會說出兩句大人說的話。這時候,他不僅學會了“察言觀色”,還知道可以通過哪些行為讓大人妥協。比如,有些孩子會大庭廣眾地躺在地上打滾哭鬧,逼爸爸媽媽答應他的要求。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知道大人有哪些“軟肋”,使用哪些“手段”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通過“哄”或者示範的方式管教幾乎不起作用了。

孩子6歲以前沒管教好,以後再想管就難了!

面對這階段的孩子,可以通過對他說“不”來管教。對於錯誤的事情,即使他再怎麼哭鬧,也要學會堅決地拒絕。如果他想在公共場所打滾哭?不要覺得丟臉,就讓他打滾哭個夠吧。

要讓孩子意識到,如果自己的要求不合理,即使要挾大人也不會被滿足。

“管教”不等於“懲罰”

孩子犯了錯,家長實在很生氣,所以就打他兩巴掌,踢他兩腳,很多家長經常用這樣的方式懲罰孩子,它傳遞給孩子的潛臺詞就是:“你不是個好孩子,你很糟!”

研究表明,那些從小經常捱打的孩子,長大以後不僅容易自卑、缺乏安全感,還容易模仿大人的這種行為,出現暴力傾向。

孩子6歲以前沒管教好,以後再想管就難了!

所以,家長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如何幫助孩子應對自己的行為、解決問題、管理情緒方面,訓練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管教的正確打開方式。

比如,孩子亂髮脾氣並扔東西,家長就可以暫時不理睬他,讓他“冷靜一下”,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這樣,當下次他再情緒失控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冷靜一下”來緩解情緒。

管教之後,不要忘了告訴孩子,做錯了事情要接受管教,但這並不代表爸爸媽媽不愛你了,管教也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