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童年的遭遇,助益她的掌權之路,也限制了她的思想

對滿清歷史有過了解的人,都知道清朝出現了一個很放肆和霸道的女人,是她逐步把大清朝一步步推向衰弱直至滅國的地步。沒錯,她就是慈禧,這個女人不是巧奪心思攬權,就是奔走在專權的路上!

說到這個女人的是非,離不開對她整個人的分析,而這相對就繞不開她未進宮前的遭遇。

慈禧童年的遭遇,助益她的掌權之路,也限制了她的思想

我們都知道古代盛行重男輕女的思想,可是這重點體現在漢人身上。其實,對於滿人來說女兒是相當珍視的,當時的滿清習俗與其佔據統治地位有相當大的關聯。

老舍的《正紅旗下》就寫道:“自從姑母搬到我家來,雖然各過各的日子,她可是以大姑子的名義支使我的母親給她沏茶灌水,擦桌子掃地,名正言順,心安理得。她的確應該心安理得,我也不便給她造謠:想想看,在那年月,一位大姑子而不欺負兄弟媳婦,還怎麼算作大姑子呢? ”

清時習俗,滿族沒有出嫁的少女地位非常尊貴,無論何人,都得尊其一聲“姑奶奶”。特別是大戶人家,更是對自己家裡的“姑奶奶”遷就、放縱、嬌慣。即便是嫁出去的姑奶奶,孃家有啥大事,孃家人都會請姑奶奶回來當家做主,姑奶奶地位高起因有三:

1、旗人的女兒都可以參加選秀,沒準今天的格格就是明天的娘娘呢。

2、父親在外,母親主內,姑奶奶幫著母親當家,自然能幹厲害,當家又管事,誰不怕?即便是姑奶奶出嫁,回了孃家,對待兄弟媳婦的態度,就和自己是半個婆婆似的,兄弟媳婦自然是不敢吭聲的。

3、清末開始戰亂,男丁都上戰場了。姑奶奶當家,承擔起撫養弟弟妹妹和給老人送終的責任,為此耽誤終生的不是沒有。這樣捨己為大家的姑奶奶,是值得尊敬的。

而慈禧當時還未開始選秀進宮時,她的童年稱謂是“小昭”,而父親惠徵身為八旗下第二旗鑲黃旗的一名統領,小昭是有資格“姑奶奶”的殊榮的。

慈禧童年的遭遇,助益她的掌權之路,也限制了她的思想

只不過惠徵去世時,小昭還是個孩子,並無什麼主見和能力。令人諷刺的是,惠徵作為統領沒有給家裡留下家產,這讓有心人以此為談資,有人說他誠實廉潔,也有人說他缺乏能力。這都哪跟哪啊,讓人哭笑不得,全是無憑據的臆想。

值得一提的是,惠徵去世不久,整個家庭為圖生存就北上京城去尋親求援。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件極其有趣的烏龍事件,這作為慈禧她老人家難得的行跡追蹤。

據《慈禧太后的野史》裡提過這樣一件事:說當年的小昭一家路過清江浦時,船上有位地方官吏與清江浦道臺下了一夜圍棋,結果道臺輸了一大筆錢。第二天,道臺讓人送錢來還債,沒曾想郵差搞錯了地址,官吏最後把錢送到惠徵遺孀那裡。

看到這筆錢和一封讚美信,讓惠徵遺孀驚喜不已,從沒懷疑事情的真偽,反而還找人寫了一封不太自然的長信以表達由衷的感激之情。

那送錯錢的官吏想把錢要回去,是他的朋友阻止了他,並且勸他再重新送一筆錢給道臺還了債。他朋友給出的理由是,送錯錢的對象是滿人,兩個女兒又貌美如花,萬一幾年後她們選秀進宮了,現在去要錢不是得罪人家嗎?反而趁機交好才是上策。

那官吏或許多年後才發覺朋友給的建議是多麼的寶貴,他也有足夠的理由慶幸自己做的這一切。

之後抵達京城的小昭一家,住在錫拉衚衕的親戚家,衚衕裡的文化、北京城裡的現實生活以及滿族的習俗傳統這些構建了小昭這位葉赫那拉氏的知識結構基礎。

慈禧童年的遭遇,助益她的掌權之路,也限制了她的思想

從小的她就收穫了宮牆內皇室成員無法得到的知識,讓她在宮鬥過程中有著明顯的優勢。同時,熟悉北京城、瞭解自己的臣民的她,由於知識結構限制,一輩子只會按照自己擅長的來。對四海之外的“野蠻人”卻知之甚少,從某種程度上她還做了“野蠻人”的幫兇。

慈禧的出現,讓努爾哈赤時代的一個預言成真,最終讓帝國因她崩塌。那個預言告誡人們,要提防一個葉赫那拉部族的女人,她將統治整個滿族部落,並帶來厄運。

歷史已證明,慈禧做到了,她也因此名垂千古了。她的名與覆滅的滿清緊密地融為了一體,都在時光中風化,一日又一日地遠去。

臨終時的慈禧,倒是說了最後一句明白話:“今後,不允許婦人預聞朝政,這樣做違背家法,一定要嚴加限制,尤其要提防不可以讓宦官專權。明朝末年的事情須引以為戒。”

假若努爾哈赤知道慈禧最終禍害天下,會不會後悔當初自己為情所困,沒有心一狠滅了葉赫那拉部落的滿門呢?這就是未來不可知,不可言的威力啊。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我們 又將滾滾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