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申鴻皓 李 崇
“以前養牛是副業,就為賺個過年錢;現在養牛是主業,讓俺過上了‘牛’日子。”盛夏的午後蟬聲悠悠,社旗縣唐莊鄉官營村脫貧戶喬金斗像往常一樣,拿著毛刷來到牛棚外的小樹林,開始給他的“牛寶貝”梳理毛髮……
2014年,喬金斗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可對於這個“頭銜”,夫妻倆心裡不好受,總覺得“不光彩”。“要不咱喂上一兩頭牛,多少換點錢,也好有個貼補。”知道丈夫以前養過牛,王新鳳想讓他把這個“手藝兒”重新拾起來。就這樣,喬金斗每天早早起床,先給牛拌上滿槽的草料,自己再簡單扒拉兩口飯,就騎車趕到縣城攬活。到了年底,一頭牛出欄,賺了點兒“工夫錢兒”,過了個“小肥年”。
“小試牛刀”脫貧後的喬金斗也想擴大規模儘快富起來,但苦於沒有太多的本錢,只能“望富興嘆”。在走訪幫扶過程中,駐村工作隊瞭解到喬金斗的發展願望後,立即跑前跑後,著手幫他申請金融扶貧項目資金支持。一個多月後,一筆五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就打入了喬金斗的銀行賬戶。
買牛—育肥—賣牛—再買牛……循環發展賺差價,雪球越滾越大,最多時達到二十多頭。如今,喬金斗的牛存欄十多頭,年收入超10萬元,生活變得越來越滋潤,“牛”日子也越來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