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中最牛的人物蘇洵,父子三人就代表了北宋文學的半邊天

蘇洵此人在唐宋八大家當中是

最為特殊的一位,他是八人當中官職最低,也是八人當中唯一一個沒有考中進士的布衣書生。蘇洵也就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當過小官,但是他卻憑著自己僅僅一百來篇的詩文,依舊在生前名滿天下,之後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中最牛的人物蘇洵,父子三人就代表了北宋文學的半邊天

一門三文豪

蘇洵絕對是八大家當中最厲害的一位,生了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全都是一代大文豪,八大家中他家就佔了三個位置。如果不是蘇洵的指導薰染,蘇軾和蘇轍後來也不會有那麼顯著的成就,側面證明蘇洵在文學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

存世作品雖然少,但卻特色鮮明;雖布衣之身,成就卻卓越顯著,這就是蘇洵。這個特色鮮明,就是指蘇洵的文章中帶有戰國“縱橫”之風,曾被王安石等人公然斥責。

縱橫學說在當時被人們認為是致使國家滅亡的異端邪說,這一態度自秦國之後就存在於世,而蘇洵自然也很難在仕途上走的更遠。因此儘管蘇洵已經名滿天下,其文章被眾多士人推崇,卻也沒能官至九品之上。

唐宋八大家中最牛的人物蘇洵,父子三人就代表了北宋文學的半邊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蘇洵發跡時間較晚,據史書記載所述,蘇洵在二十七歲的時候才發奮讀書。相傳在蘇洵早年時自以為比別人聰明,便不愛勤奮讀書,沒想到第一次鄉試就被刷了下來不幸落第。

這次落第可以說是蘇洵人生中的轉折點,之後他細細研讀自己之前所著的幾百篇詩文,在看完之後長嘆道:“我現在所學到的東西,和沒學有什麼分別!”隨後將這些文章全都付之一炬,近十年裡苦讀百家詩書經文,更發誓說在沒有讀通之前,絕不會再寫一篇詩文。

文幾乎道

蘇洵學成之後,攝諸子百家之精要融於自己的文章,其中又透露出古文之風,引領了當時學界文風的走向。蘇洵將自己寫文章的要領歸為四點,一是材料要求真實無誤,二是內容要顯得出文采,三是褒貶結合整體通順,四是事略詞簡的章法。

當時北宋文壇流行浮誇豔麗的文風,蘇洵對這種現象非常牴觸,尤其反感科舉也青睞於這些文章。故而蘇洵才不打算走這條路,將之前那些為了應付考試

“淺狹可笑”的文章全部燒燬,致力於研究和創作古文,蘇軾和蘇轍之後也深受蘇洵的這方面影響。

唐宋八大家中最牛的人物蘇洵,父子三人就代表了北宋文學的半邊天

“道”是自然界的規律,蘇洵在文章中便提出文近於道,他認為天地的運行是有規律的,風雨雷電等現象都是客觀存在的事物,並不會受到人為的影響。

蘇洵更是批判儒家把自然和社會綁在一起,用陰陽鬼神學說來控制民眾,以此來維持帝王的統治。

在當時,蘇洵可以說是文學界內一個新時代的開創者,其他人都把道德當作文章的基礎,唯獨蘇洵獨具一格。他不僅僅侷限於將道德藏於文章當中,而是將文章當作客觀事物的反映,根據客觀事物的不同,再改變文章的用意。

不得已而書之

蘇洵之所以是八大家中存世詩文最少的一位,原因就在於他寫一篇文章的方式和別人不同。蘇洵曾說過自己寫文章的經過,他說自己在研讀詩書的日子長了之後,心中想說的話也一天天增多,直到自己控制不住才執筆而書。

唐宋八大家中最牛的人物蘇洵,父子三人就代表了北宋文學的半邊天

“不得已而言之”這也是蘇家父子三人的寫作動機,而唐宋八大家裡韓愈“不平則鳴”,柳宗元“發其鬱積”,歐陽修“有所感激發奮”。這些動機看似不同,實則只是大同小異,他們全都是心中有感才發憤著書。

不過蘇洵比他們強的一點,就是對文章為何存在於世上的見解不同,他把文章當作工具,根據用途不同來填入不同的內容,還用充飢的穀物和治病的藥石來比喻文章,相較文章是經國之大業更令人印象深刻。這番見解在當時遠遠超過時代太多了,頗有些現代文章的感覺。

蘇洵在他那個時代當中,絕對是古文運動中極其重要的一位人物,古文這個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歐陽修將這種風氣變得更加興盛,蘇軾又讓“時文”為之一變,而蘇洵在其中則起著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

唐宋八大家中最牛的人物蘇洵,父子三人就代表了北宋文學的半邊天

蘇洵他兩個兒子考中了進士,一個23歲,一個19歲,如此年輕就榮登進士及第實在難得一見。當時整個京城被三人轟動,“三蘇”的名聲盛傳一時,其文章被眾學子爭相閱讀。甚至流傳著只要熟讀三蘇的文章,就能夠榮登進士及第,從此步入仕途一生富貴,而蘇洵對此也深有感觸說:“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參考文獻:

《蘇洵文章論》

《蘇洵文風溯源論略》

《蘇洵與北宋古文革新運動》


-作者-

百川,願作一介撰史人,筆盡中華五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