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糧食安全之一 請保護我們的耕地

我國的糧食安全是關乎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歷來受政府高度重視。其中,耕地是影響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對於耕地的出現的以下幾種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

第一 可耕地面積減少

耕地是一種寶貴資源,特別是對我們國家來說,人口眾多,人均佔有耕地面積少,因此國家劃定18億畝基本農田的紅線,嚴格制定耕地保護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應該說,對於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的法律法規是非常健全的。

然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人為造成耕地的被蠶食,這種現象時有發生。

據石家莊日報客戶端報道,2020年9月13日,衡水武邑縣觀津村和鄧莊村,180畝基本農田裡玉米,還沒收穫,就被一處在建梁場侵佔。值得一提的是,此處開工的是武邑縣重點項目,在建梁場連審批手續都還沒批下來。

人們在選擇發展經濟和保護耕地時,往往以犧牲保護耕地為代價,優先選擇發展經濟。殊不知耕地資源越來越十分珍貴。

也許一個城市佔用100畝或者200畝耕地,看上去,似乎並不顯眼,但全國每個城市都佔100畝或200畝耕地,加在一起,總量就十分驚人,我國耕地資源就那麼多,經不住每個地方都去佔用。

第二 耕地質量下降,土質劣化

除了種種原因被佔用,造成耕地可看得見的量的減少外,由於人們不合理使用,對耕地造成質的損害,同時令人擔憂。

地下水的大量開採,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化學工廠的汙水排放,使部分土層被汙染;化肥隨意施用,促成土地板結。我國水稻專家陳溫福院士就曾指出:“我一輩子都在研究糧食,但我國的土地已千瘡百孔,不堪重負,國家必須重視這個問題”。

黑龍江的肥沃黑土地,原有一米厚的黑土層,而現在只有40到60公分。據有關專家推算,如果要形成一米厚的土層需要漫長的3億年,而現在由於高頻率的種植,退化的速度達到一年一釐米。

在保護耕地數量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同時合理使用土地,保護耕地的質量。

第三 基本農田被拋荒及耕地非農化

農田被拋荒的根本原因,是糧食種植比較效益低下,農民種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無法做到養家餬口,更談不上發家致富。

為了追求較好的經濟效益,有的農戶大量種植樹木花草,生產很多苗木花卉等不可食用產品。

此外城鎮規模的擴大,城鎮的亮化、美化,人文景觀打造,侵佔農田現象也不少見。

據科學網報道,元月19日自然資源部通報了2019年開展耕地保護督察的有關情況:

2017年以來,有1368個城市景觀公園、沿河沿湖綠化帶、湖泊溼地公園、城市綠化隔離帶等人造工程,並沒有辦理審批手續,涉及耕地186,700畝,永久基本農田57900畝。

人們生活離不開糧食,而糧食生長更需要耕地,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保護好寶貴的耕地吧!

我是安慶光餘 歡迎評論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