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追溯:你知道《三國殺》中這些拼點武將的共同點嗎?

在三國曆史上,有這麼一批口才出眾

的人,其中居然還有人給主公講過黃段子……他們在三國殺中,技能無一而外的都是和拼點有關。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吧!(以下僅展示有關拼點的技能)

孫乾

歷史追溯:你知道《三國殺》中這些拼點武將的共同點嗎?

說盟:出牌階段結束時,你可以與一名其他角色拼點。若你贏,你視為使用一張【無中生有】;若你沒贏,其視為對你使用一張【過河拆橋】。

孫乾是何許人?他是劉備的幕僚, "先主領徐州,闢為從事,後隨從周旋。"(《三國志·孫乾傳》)。孫乾曾經被劉備派去向袁紹和劉表請求結盟,並順利完成了任務,自然孫乾的口才是非常不錯的。在《三國殺》遊戲中,孫乾和別人說盟,成功視為使用【無中生有】,對己方大有益處,而失敗了則會招致對方的攻擊,被拆一張牌。雖說孫乾的強度並不是太高,但是技能契合度還是相當不錯的。

秦宓

歷史追溯:你知道《三國殺》中這些拼點武將的共同點嗎?

專對:當你使用【殺】指定目標後/你成為其他角色使用【殺】的目標後,你可以與其進行一次拼點。若你贏,此【殺】不可被【閃】響應/此【殺】對你無效。

天辯:當你拼點時,你可以用牌堆頂的一張牌作為你的拼點牌;你的拼點牌視為K點。

在《三國演義》中,"難張溫秦宓逞天辯"的故事非常著名,這個故事也見於《三國志·秦宓傳》中:

眾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溫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學士也。"及至,溫問曰:"君學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學,何必小人!"溫復問曰:"天有頭乎?"宓曰:"有之。"溫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頋。'以此推之,頭在西方。"溫曰:"天有耳乎?"宓曰:"天處高而聽 卑,《詩》雲:'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溫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詩》雲:'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溫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溫曰:"何姓?"宓曰:"姓劉。"溫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溫曰:"日生於東乎?"宓曰:"雖生於東而沒於西。"答問如響,應聲而出,於是溫大敬服。宓之文辯,皆此類也。

歷史追溯:你知道《三國殺》中這些拼點武將的共同點嗎?

秦宓在面對吳國使者張溫的刁難下毫不懼色,用自己豐富的學識和出色的口才讓張溫不敢小覷蜀人(也為之後張惠恕稱讚蜀國埋下伏筆……)。秦宓的技能"專對"是一個攻防兼備的技能,這也象徵著秦宓面對張溫使用的【殺】絲毫不怕,而秦宓對他使用的【殺】一擊必中,讓其啞口無言。技能非常貼合曆史。

簡雍

歷史追溯:你知道《三國殺》中這些拼點武將的共同點嗎?

巧說:出牌階段開始時,你可以與一名其他角色拼點。若你贏,你本回合使用的第一張【殺】或者非延時類錦囊牌可以額外指定一個目標或少指定一個目標;若你沒贏,你不能使用錦囊牌直到回合結束。

縱適:當你拼點結束後,若你贏,你可以獲得對方的拼點牌;若你沒贏,你可以獲得自己的拼點牌。

要說簡雍其人,他可是的的確確的口才大師,說話不僅幽默風趣,還深含哲理。據《三國志·簡雍傳》記載:

"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遊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慾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雍之滑稽,皆此類也。"

簡雍居然對自己的主公劉備說"黃段子"!這段故事的本意其實是簡雍為了勸諫劉備赦免私藏釀酒器具的人,簡雍用了一個比較"趣味幽默"的話題讓劉備改變了主意,而且劉備還絲毫沒有生氣,哈哈大笑起來。簡雍的說話藝術水平,可見一斑。因此,他才有"縱適"這個技能,不論和誰拼點,拼輸拼贏,都會獲得一張牌。巧說也是對於簡雍口才的充分肯定。

王朗

歷史追溯:你知道《三國殺》中這些拼點武將的共同點嗎?

鼓舌:出牌階段限一次,你可以用一張手牌與至多三名角色同時拼點,然後依次結算拼點結果,沒贏的角色選擇一項:1.棄置一張牌;2.令你摸一張牌。若拼點沒贏的角色是你,你需先獲得一個"饒舌"標記(你有7個饒舌標記時,你死亡)。

要說前幾位都不知道的話,最後這位活寶王司徒可真的是家喻戶曉了。王朗最著名的事蹟就是他在《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罵到墜馬,雖然這是虛構的事件,但的確深入人心。王朗的鼓舌能夠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老諸葛有"空城",不太感冒,這是否是一個小小的契合點呢?王朗的饒舌標記越多,言語交鋒也就越激烈,最終達到7個時王朗立即死亡,救都救不活,象徵了他被氣死,墜馬而亡。三國殺技能設計的很有喜感。

最後,讓我們回味一下《三國殺》給王朗的小彩蛋吧~

歷史追溯:你知道《三國殺》中這些拼點武將的共同點嗎?

諸葛村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