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题库【历年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们具有机会主义倾向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人们进行决策时,必然受到资源稀缺性的制约。


2假设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曲线,需求曲线为负斜率曲线。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0美元的时候,均衡交易量是5000单位。先假定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了800单位,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上,买者的购买量是(  )。

A.5000单位

B.多于5000单位但小于5800单位

C.5800单位

D.多于5800单位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收入增加使得需求增加800单位,但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但是均衡数量低于不考虑价格上升时的数量,即小于5800单位。


3某商品的需求价格是100元,需求数量是100件,价格下降到80元,需求数量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该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

A.等于1

B.等于-1

C.等于零

D.不能确定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数量不受价格的影响,说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


4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等于5,商品的价格为5,在消费者处于均衡的情况下,可以推断出(  )。

A.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25

B.货币的总效用等于25

C.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5

D.货币的边际效用大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基数效用论的最优化条件可知,MU/P=λ,则商品的边际效用为:MU=λP=25。


5若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垂直曲线,这表明消费者对(  )已达到饱和。(X由横轴度量,Y由纵轴度量)

A.商品Y

B.商品X

C.商品X和Y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垂直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一定量的X的情况下,无论消费多少Y,其效用都是不变的,因此商品Y的消费量已达到饱和。


6如果某厂商增加1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3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  )。

A.1/3

B.3

C.1

D.6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边际技术替代率为:MRTSLK=-∆K/∆L=3。


7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U形的原因是(  )。

A.厂商的生产经历了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两个阶段

B.厂商的生产经历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C.由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D.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在长期,厂商在产量不断增加且规模不断扩大的调整过程中,将首先经历规模经济阶段,然后实现适度规模,最后进入规模不经济阶段。在规模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不断减少,即LAC曲线下降;在实现适度规模时,长期平均成本降至最低,即LAC曲线达到最低点;在规模不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不断增加,即LAC曲线上升。所以,长期生产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规律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形状呈U形特征,即先下降,达到最低点之后再上升。


8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某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最小值处的产量是90,平均成本为10,当其所面对的市场价格为20时,能够使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  )。

A.大于90

B.等于90

C.小于90

D.以上均不对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完全竞争条件下,长期均衡条件为:P=LACmin,由题意可知,市场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最小值,单个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组合发生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即LAC曲线的上升段,此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大于90。


9根据古诺模型的假定条件,若市场的线性反需求函数为P=2100-(QA+QB),QA、QB分别代表模型中两个厂商的产量,则均衡时,每个厂商生产商品的数量为(  )。

A.800

B.750

C.700

D.1050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古诺模型假定边际成本为0,且不存在固定成本,因此厂商A的利润函数为:π=[2100-(QA+QB)]QA,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厂商A的反应函数为:2QA+QB=2100,同理可得厂商B的反应函数为:QA+2QB=2100。联立反应函数可得:QA=QB=700。


10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  )。

A.收入分配越均等

B.收入分配越不均等

C.国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越小

D.国民收入水平越低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基尼系数为G=A/(A+B),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G≤1。基尼系数的性质主要有:①当G=0时,收入分配完全平等;②当G=1时,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③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11在存在着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的活动水平常常(  )。

A.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B.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C.超过利润最大化所要求的水平

D.超过政府预期的水平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如图1所示,存在外部不经济时,由于负外部性的作用,市场主体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导致实际的市场均衡点EP偏离理想的市场均衡点ES,其后果是实际的均衡数量QP高于理想的均衡数量QS。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图1 外部不经济


12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

A.退休军人津贴

B.失业救济金

C.支付给公务员的奖金

D.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手中,它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C项,政府给公务员支付奖金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劳务,有实际的劳务交换发生。


13在简单的国民收入模型中,既定水平的投资量变化导致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化量越大,则(  )。

A.初始水平的国民收入越小

B.边际储蓄倾向越大

C.边际消费倾向越大

D.初始水平的总支出越大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投资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投资乘数越大,其变化导致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化量越大。因为投资乘数为1/(1-MPC),则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


14在自主消费为正数的线性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等于零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设线性消费函数为:C=C0+βY(C0>0),则平均消费倾向APC=C0/Y+β>β,即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15流动陷阱暗示(  )。

A.货币供给是无限的

B.货币政策在这一范围内无效

C.任何用于交易目的的货币需求的增长将使利率降低

D.货币投机需求是有限的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其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因而债券价格只会跌,而不会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买债券,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状态,这时的LM曲线呈水平状,货币政策无效。


16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则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的增加就越大,因而使利率上升越多,挤出效应越大。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越大。


17假定价格水平固定,并且经济中存在超额生产能力,以下(  )正确描述了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所有步骤。

A.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上升,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B.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减少,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C.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经济中存在超额生产能力,说明均衡产出尚未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此时货币供给增加,将使得LM曲线右移,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下降,使得投资增加,总支出和产出都增加。


18下列哪项代表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

A.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失业问题是有效的

B.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失业问题是无效的

C.宏观的财政政策对解决失业问题是有效的,而货币政策无效

D.宏观的货币政策对解决失业问题是有效的,而财政政策无效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无论总需求曲线怎么移动,都只会改变价格,而不会改变产出,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失业问题上无效的。


19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  )。

A.决策者可以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在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提高就业率

B.决策者不可能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在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提高就业率

C.决策者不可能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解决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相互替代的关系,决策者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即在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提高就业率,或者提高通货膨胀率以降低失业率。


20经济增长在图像上表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

A.内侧的某一点向边界移动

B.向外移动

C.外侧的某一点沿着边界移动

D.向内移动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意一点都表示在既定要素数量和技术状况下可能生产的最大产出组合。当要素数量增加或出现技术进步,就会引起经济增长,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二、辨析题(判断每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一般低档物品没有违背需求规律。

答:正确。理由如下:

低档物品指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同收入成相反方向变动,即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减少消费。如图2所示。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为X1″X1‴,且是一个负值,原因在于价格P1下降所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减少对低档物品的商品1的需求量。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变化的总效应为X1′X1″,它是正的替代效应X1′X1‴和负的收入效应X1″X1‴之和。由于替代效应X1′X1‴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X1″X1‴的绝对值,所以总效应X1′X1″是一个正值。因此商品1的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没有违背需求规律。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图2 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总是处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

答:错误。理由如下:

与短期不同的是,在长期生产中,厂商可以调整生产规模,因此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如图3所示,虽然作为SAC包络线的LAC曲线的每一点,都是与某一既定的SAC曲线相切之点。但每一个相切之点,并不都是该SAC曲线的最低点。当LAC处于递减阶段时,LAC曲线与SAC曲线之切点,必然位于该SAC最低点的左上方;当LAC处于递增阶段时,LAC曲线与SAC曲线之切点,必然位于该SAC最低点的右上方;只有当LAC曲线本身处于最低点时,与之相应的SAC曲线的切点才是该SAC曲线的最低点。

因此,并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都处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图3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3如果税率降低,中央银行希望收入保持不变,因此就减少货币供给,此时消费和投资同时下降。

答:错误。理由如下:

如果税率降低,则意味着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图4所示,此时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从而使得收入增加,利率上升。中央银行为了使收入保持不变,就应该减少货币供给,使得LM曲线向左移动到LM′,此时利率进一步上升,投资下降。由于收入不变,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所以消费不变。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图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4市场总需求取决于价格和总收入,但与收入分布无关。

答:错误。理由如下:

市场总需求除了取决于价格和总收入,还与收入分布有关。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同等条件下,收入分布越不均等,市场总需求越低;收入分布越均等,市场总需求越高。


三、简答题(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边际技术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

答: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其英文缩写为MRTS。用∆K和∆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MRTSLK=-∆K/∆L或MRTSLK=-dK/dL。

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2为什么运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不一定有效?

答: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原因在于:

(1)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有的财产权因为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而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2)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如果谈判的人数太多,将会导致交易成本过高,而且谈判过程中也无法避免双方的策略性行为。

(3)分配的财产权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3什么是消费者剩余?价格变动对其有何影响?

答:(1)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却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5来表示。反需求函数Pd=f(Q)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即图5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图5 消费者剩余

(2)当价格上升时,图5中的阴影面积会减小,消费者剩余会下降;当价格下降时,图5中的阴影面积会增加,消费者剩余会增加。


4在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情况下,降低个人所得税率对价格和利息率有何影响?

答:(1)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此时降低个人所得税率,总需求增加,意味着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得价格上涨。如图6所示,由于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0向右移动到AD1的位置,与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E1。对应于原有均衡点E0,价格水平上升。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图6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2)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知,总产出增加导致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情况下,这将导致利息率提高。价格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于是利息率进一步提高。


5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解释,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货币数量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个方面是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的解释;第三个方面是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由货币方程MV=Py可得: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产量增长率。

根据货币交易方程可知,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货币主义强调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

(2)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

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通货膨胀,具体可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其中,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把推动通货膨胀的成本因素归结为工资和利润两个方面,所以,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又分为两种,即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理论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3)结构性通货膨胀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在既不存在需求拉动,也不存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仅仅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也可以导致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具体表现:经济中存在两大部门(需求扩大部门和需求衰减部门;生产率提高较快部门和生产率提高较慢部门;新兴部门和衰落部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前一个部门预示着较好的经济前景,因而工资、物价会较快上升,但劳动市场的特殊性要求两个部门的工资应以同一比例上升,因而后一个部门会向前一个部门看齐,结果引起通货膨胀。


四、计算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已知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Q3-20Q2+200Q,市场的产品价格为P=600。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是多少?

(2)该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为什么?

(3)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是多少?

(4)判断(1)中的厂商是处于规模经济阶段,还是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解:(1)长期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600Q-(Q3-20Q2+200Q)=-Q3+20Q2+400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3Q2+40Q+400=0。

解得:Q=20(舍去负值)。

平均成本为:LAC=Q2-20Q+200=200;

利润为:π=-203+20×202+400×20=8000。

(2)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利润为零。而该行业利润为π=8000>0,故该厂商未实现长期均衡。

(3)由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知,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产品的价格应该等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经济利润为零。

由LAC=LTC/Q=Q2-20Q+200,令dLAC/dQ=0,即有:dLAC/dQ=2Q-20=0,解得:Q=10,且d2LAC/dQ2=2>0,故Q=10是长期平均成本最小化的解。

将Q=10代入LAC函数,可得:LACmin=102-20×10+200=100。

故当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的产量Q=10,价格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即有P=LACmin=100,利润π=0。

(4)由以上分析可以判断:(1)中的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其理由在于:(1)中单个厂商的产量Q=20,价格P=600,它们都分别大于行业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在LAC曲线最低点的产量Q=10和对应的价格P=100。换言之,(1)中的单个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组合发生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即LAC曲线的上升段,所以单个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2假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a>0,b>0)。

(1)求市场价格为P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2)当a=3,b=1.5时,需求价格弹性为1.5,求市场价格和需求量。

(3)求出价格上升能够带来市场销售额增加的市场价格范围。

解:(1)当市场价格为P0时,需求价格弹性为:Ed=-dQ/dP·P/Q=-(-b)·P/Q=b·P0/(a-bP0)。

(2)当a=3,b=1.5,Ed=1.5时,可知:Ed=1.5P/(3-1.5P)=1.5。

解此可得:P=1.2。代入市场需求函数Q=3-1.5P可得需求量为:Q=1.2。

(3)根据销售收入与需求价格弹性间的关系可知:当需求价格小于1时,价格上升可使销售收入上升。即有:Ed=bP/(a-bP)<1。因此,当P<a/(2b)时,价格上升能带来销售额的增加。


3假设一个三部门经济,消费函数C=5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为I=7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100,税收T=0.25Y(单位均为10亿),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预算盈余。

解:(1)可支配收入:YD=Y+tr-T=Y+100-0.25Y=0.75Y+100,则消费函数为:

C=50+0.8YD=50+0.8×(0.75Y+100)=0.6Y+130

根据三部门收入支出模型Y=C+I+G,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及政府支出函数代入方程式可得:

Y=0.6Y+130+70+200

解得:均衡收入Y=1000(10亿元)。

(2)投资乘数ki=1/[1-β(1-t)]=1/(1-0.8×0.75)=2.5;政府购买乘数kg=1/[1-β(1-t)]=1/(1-0.8×0.75)=2.5;税收乘数kt=-β(1-t)/[1-β(1-t)]=-(0.8×0.75)/(1-0.8×0.75)=-1.5;转移支付乘数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1。

(3)预算盈余为:BS=0.25×1000-200-100=-50(10亿元)。


五、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实现。

答: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1)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在长期内,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比在短期内所能获得的更大的利润。如图7所示,短期内厂商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进行生产,根据短期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MR=SMC,厂商选择最优产量Q1,获得的利润为矩形面积FP0E1G。在长期,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选择最优产量Q2,获得利润为矩形面积HP0E2I。可以看出,长期内厂商获得了更大的利润。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图7 长期生产中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2)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因此,只要一个行业有利可图,新厂商便会进入,增加供给,使市场价格降低,直至长期利润为零;若行业中有亏损,一些厂商便会退出,减少供给,提高价格,直至行业亏损为零。

行业长期调整如图8所示。如果市场价格较高为P1,厂商根据MR=L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Q1产量,厂商获得利润会吸引一部分厂商进入该行业。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增加,市场上产品的供应增加,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单个厂商的利润减少。随着市场价格降低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减少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停止。如果市场价格较低为P3时,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产量为Q3,此时厂商亏损,行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部分退出该行业的生产。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减少,市场的产品供给就会减少,市场价格逐步上升。单个厂商的亏损减少,当单个厂商的亏损为零时,原有厂商的退出停止。行业内的每个厂商都实现了长期均衡。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图8 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

长期内,厂商在上述两方面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式中,MR=AR=P。


2如果社会已经是充分就业,现在政府想要改变总需求的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这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组合?用IS-LM模型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答:如果社会已经是充分就业,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为了保持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不变,可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组合。

如图9所示,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使LM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r下降,以增加私人部门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的投资支出和国民收入。为了保持总需求水平不变,抵消国民收入增加超过潜在国民收入的状况,政府应配合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总需求下降,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紧缩性财政政策带来的产出减少刚好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产出增加相抵销,使得总需求水平不变。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题库和课后习题

图9 政策组合

如图9所示,y1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1移至LM2,利率由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1移至IS2,国民收入维持在y1水平。在上述行为中,私人投资增加了,而私人消费相应下降了。



来源:弘博学习网 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考研资料!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可免费下载考试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