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勇”蒙蔽了“现时衰”

“当年勇”蒙蔽了“现时衰”|陪您变老手记之一


前天,突闻妈妈在乡下山上挖笋摔伤了腰,我惊慌失措。


赶到医院,妈痛的直不起腰,脸色惨白。经过检查,报告显示左侧肋骨5根骨折,入院。


听她翻来覆去的讲摔倒的过程与就医的过程,我心中五味杂陈。


老小,老小,或许老人真的会变成小孩,很多心智模式已非我们所能理解的正常思维,正常逻辑。


我们的常识,变成了他们的新知识。


妈妈年岁渐高,已近七十。


我们姐妹,反反复复叮咛她,不要再去山上,老胳膊老腿的,万一摔伤就麻烦了。然,她还是时不时会去山上,挖个笋什么的。


前些日子上山挖笋,摔过一跤,无大碍,我们仨又反复强调了几次,让她不要再去山上。


没想到,还是跟她年轻时的小伙伴,现在的两个老人,一起上山挖笋了。这一跤就摔断了五根肋骨,头上顶了一个大肿胞。


她说,她在坟头上看到有几颗笋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几颗笋倒挺好的,就是长在坟头顶......”心里那么一咯噔,就不知道怎么摔倒在坟堂前了,不知道是滑倒的,还是滚翻的,还是怎么跌倒的,有知觉时就知道自己摔在坟堂前了,头痛的很。那可是水泥地坟堂呢,离坟头顶少说也有近2米高度。同伴听闻声音赶至,又揉又拉的,半天才起身。就感觉头上有点痛,腋下有点痛,就当摔痛了而已,没上心。自己挪下了山,挪回了同伴家。本来想睡个午觉,但怎么也躺不上床了,感觉不对劲,所以想着去医院拍个片。同伴两老听说要去医院拍片,连忙骑来了电瓶三轮车送妈妈去了镇医院。(我听的是全身冒汗呐,一个摔伤的老人,再用电瓶三轮车一路颠簸着送医院,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呐!我听闻一个朋友的远方亲戚就是因为摔伤了头,再用拖拉机送医,这么颠簸成无法救治的。我们姐妹仨家都有车,老妈摔伤了居然不是第一时间向我们求助,这不是我们的常理可解。)镇医院说拍不了片,她又自己一个人坐着中巴车回县城(居然还不向我们求助,真的不解;还居然想着同伴有很多笋要加工,拒绝她们的陪同,真是无语),然后快到县城了,才电话通知我老公去县城车站接的她。


细思极恐,幸亏这次只是摔伤了肋骨,如果是其他部位呢?想想就不由心生恐慌。

“当年勇”蒙蔽了“现时衰”|陪您变老手记之一

我在想此事的前因后果。


妈妈不听劝的固执己见的一再上山挖笋,是因为认知与事实的严重不符。身体机能衰退的程度没有得到正确的自我评估。“当年勇”蒙蔽了“现时衰”。认知中,她自己还是那个能上山,能下海的能干的年轻农家妇,事实上,她已经是三十年不曾上山劳动,久居县城,习惯了平路行走,不适应山上劳作的城里人。心脑还停留在年轻时代,身体已经衰老到无法随心而动,随心操控。认知中,她自己还能独立应对一切意外,摔倒,爬起,独立就医;事实上,她对摔倒后的正确处理方式,平躺,稳步移动,尽量不颠簸,拨打120或家人电话的求救常识一概不知。


妈妈的就医方式选择,一是因为古老而传统的“不烦小”思维。尽量不麻烦孩子们是她的第一反应。想着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家庭,一大堆事情要忙,能不麻烦就不麻烦。然而,她不知道的是,任何事都抵不过自己妈妈摔倒了要第一时间照顾,第一时间支援,陪伴在她身边这件事更重要。一个电话,无论是打给我们仨对孩子的哪一个,都会第一时间及时赶到她身边,她却不知道这么做。


妈妈的就医方式选择,第二个原因或许是怕我们责备她。仨姐妹都反复劝她别上山了,她还上山了,摔倒了,怕我们担心,从而责备她。或许老人慢慢的变老了,也就慢慢的变小了,变成了那个害怕做错事被责备的“老小孩”。

“当年勇”蒙蔽了“现时衰”|陪您变老手记之一

细思极痛,一个老母亲居然为了害怕被责备而不第一时间求助自己的孩子。


或许,我们真的该多用点心,用点时间跟妈妈好好沟通了。让她懂得,我们永远是她第一时间可求助的对象。让她懂得,人慢慢变老,身体机能衰退后,突发情况发生时,应该了解的急救知识及正确求教选择方式。


或许,你陪我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除了陪伴,还意味着对一个老人的安全再教育,以及新生活技能再教育。


趁着这段时间的医疗陪护,正好等她伤情稳定些后,多陪陪她,教会她一些新的生活技能。譬如微信支付,譬如滴滴打的,譬如拍照,分享朋友圈等等。唯有让她的生活丰富起来,她才不会老惦念着曾经的曾经,山上的劳作旧时光。


愿所有的老人都能力避一切危险,愿所有的意外都能得到及时的陪护,让我们从防患于未然开始,保障我们的爸妈晚年安康。


“当年勇”蒙蔽了“现时衰”|陪您变老手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