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的無奈和悲痛全在這首詩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高尚的品格,還有過人的才華,使得他擁有了很多的追隨者,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古代知識分子,心繫天下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這種高尚的品格太難得了,現在有很多所謂的知識分子,自認是這個社會的精英,其實無非就是一群自私自利之人,毫無家國情懷,更不用說是去同情悲苦的底層民眾。杜甫的人格魅力讓人尊重,儘管他生活很艱辛,日子過很苦,但是他沒有忘記國家,沒有忘記底層更需要關懷的窮人,把僅有的一點愛,全部給予了更喜歡關懷的窮人。

杜甫一生的無奈和悲痛全在這首詩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知識分子就應該要有所擔當,不然就白讀了聖賢書,當你比別人都更好時,一定要有所擔當,要讓別人也富起來,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這才是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品格。而杜甫就是這種人,他始終關懷底層的窮人,給予他們關懷,給予他們同情,用愛去感化世界。這樣的一種精神,最是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杜甫是榜樣,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杜甫一生的無奈和悲痛全在這首詩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那我個人最喜歡杜甫,讀他的詩歌常常讓我感動不已,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深沉而悽美。年輕時期的杜甫家境還算一般,但是後來逐漸敗落,一度連生活都成問題,為了能夠活下去,他只好投靠好友,去到四川成都,在那裡他在好友的資助下,安了一個溫馨的家,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杜甫草堂,在那裡他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畢竟生活安定了下來,沒有後顧之憂。可是杜甫是一位感傷之人,時常會想到故鄉,於是在公元765年(永泰元年),杜甫決定離開成都。

杜甫一生的無奈和悲痛全在這首詩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一路上杜甫順江而下,由於盤纏用盡,最終在夔州(重慶奉節)做了短暫的停留,在那裡生活過一段時間。直到公元768年(大曆三年),杜甫再次決定離開夔州,一定要回到故鄉,可是由於戰亂,北方戰火紛飛,只好轉向南方,經由江陵(南京)、公安到達了岳陽。此時詩人的生命已經開始倒計時數,已經是57歲高齡,可謂是垂垂老矣,到達岳陽之後,他以極大的熱情登上了岳陽樓。

岳陽樓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在此閱軍的所在地,成為了一處名勝古蹟,杜甫也是早已有耳聞,對於岳陽樓心嚮往之。當他登上岳陽樓時,更是感慨萬千,寫下了人生中最悽美一首詩《登岳陽樓》,這首詩感人至深,也是五律中最為出色的一首,通篇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孤獨的心境,讀來也是讓人肝腸寸斷。

杜甫一生的無奈和悲痛全在這首詩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一位57歲高齡的老人,面對人生的困境,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在這首詩中寫得很感人,在古代57歲算是高齡了,畢竟那時人的壽命很短。杜甫站在岳陽樓悲痛萬分,所以在首聯和頷聯便是先讚美岳陽樓,以及描寫當時的心境,岳陽樓在洞庭湖邊,風景優美,杜甫很早就聽說了,現在終於是登上了這種名樓。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分隔開來,整個天地彷彿就在湖中游動。這幾句寫得很有氣勢,同時也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杜甫一生的無奈和悲痛全在這首詩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頸聯和尾聯則是感慨萬千,面對人生的困境,還有生活中所遭受的挫折,杜甫用一種極為悲苦的口吻娓娓道來,因此頸聯寫得最感人,也是整首詩的詩眼,“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個時候杜甫想到自己的一生,過得很艱苦,身邊的親朋好友沒有音信,老年之後又是各種疾病纏身,只有一艘孤獨的小舟陪伴自己。最後兩句還是沒有忘記國家,儘管自己很苦,可是他認為自己的苦只是小事,國家才是他最關心的事,北方此時戰亂不斷,面對北方只能是依靠在欄杆上淚流滿面。

杜甫一生的無奈和悲痛全在這首詩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這首《登岳陽樓》,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而且寫得很深情,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當然杜甫不是單純描寫個人的悲傷,更多的還是想到了國家所遭受的苦難,這也正是杜甫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明明自己非常的悲苦,生活過得很不如意,人也已經老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他依舊心繫天下,用愛去撫慰孤獨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