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替中醫教你辯證識感冒

季節交替中醫教你辯證識感冒

網絡配圖

感冒是最常見的疾病,一年四季都多發,尤其是季節變化時,稍不注意,風邪就可能侵襲我們的身體,導致出現感冒的症狀。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指出,從中醫角度來說,秋冬季最常見的感冒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那如何科學分辨感冒的類型呢?

  • 據悉,風寒感冒的常見症狀是打噴嚏,流清水鼻涕,有白痰,舌苔白。惡寒重,發熱輕,頭痛怕風,肢體痠痛;
  • 而風熱感冒的常見症狀是咽喉腫痛,黃鼻涕,有黃痰,舌苔黃。惡寒輕,發熱重,頭部脹痛。
季節交替中醫教你辯證識感冒

網絡配圖

那到底該如何分辨感冒的類型呢?

侯茜主治醫師說,學會以下“三看”就能簡單分辨了:

  1. 看咽喉:咽癢/咽部

    不痛

    ——多為風寒;咽喉腫痛——多為風熱;

  2. 看分泌物(痰/鼻涕)的顏色:白色稀痰、泡沫樣痰——風寒;黃粘痰——風熱;流清水鼻涕——風寒;流黃(膿)鼻涕——風熱;

  3. 看發熱:發熱輕或不發熱——風寒;體溫升高較快,高熱,尤其是兒童——風熱。

侯茜主治醫師說,在感冒初期,如果用對藥,可能1-2天感冒就好了。

在風寒感冒初起,推薦服用中成藥,比如正柴胡顆粒、風寒感冒顆粒等。推薦喝蔥姜紅糖水,帶須蔥白3根切段,生薑(去皮)3片,洗淨後,加適量紅糖,加水煮5-8分鐘即可。如家中有紫蘇葉,洗淨後也可加入,用量為6克左右,可加強解表散寒的效果。如有白痰,可加陳皮5克左右助化痰。趁溫熱時服用,喝到微微出汗為宜。同時注意避免吹風,多休息,多喝溫開水,忌食寒涼生冷的食物。

如果是風熱感冒初起,推薦清開靈顆粒、銀翹解毒膠囊、連花清瘟顆粒等中成藥。咽痛明顯,可服用藍芩口服液、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推薦服桑菊豆豉湯:桑葉6克,菊花6克,淡豆豉6克。加水煮10分鐘,當茶飲。可以解表清熱,適合風熱感冒初起。同時注意忌食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侯茜主治醫師說,風寒感冒如果兩天左右沒好,可能會發生轉化,如出現外寒內熱、或直接轉為風熱感冒等情況,此時需至醫院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感冒期間出現高熱不退者,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需立即到醫院就診,防止延誤病情。

注意:感冒期間不可進補


季節交替中醫教你辯證識感冒

網絡配圖

從中醫角度來說,感冒是外邪入侵人體,需要做的是把外邪趕走,如果此時進補,反而可能閉門留寇,導致感冒遷延不愈。除外,感冒期間消化功能會相對較弱,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忌食老母雞湯等油膩滋補之品。


資料來源:南京市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崔玉豔

文字統籌編輯: 秦晶晶

審核:龍斌

出品: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衛生健康欄目《健康新7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