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重看《金婚》:生而不養,父母也會失去孩子

10年後重看《金婚》:生而不養,父母也會失去孩子


羅小朵朵 / 文

第一次看《金婚》,還是10年前,那時是好奇上一輩人的戀愛、結婚是怎麼回事。10年之後,我已做了媽媽,再重溫一遍《金婚》,才發現這部電視劇關於婚姻和人性的描寫,簡直入木三分。最令我感嘆的是,這麼多年之後,《金婚》中出現的育兒難題,現在仍在困擾著很多父母。

今天,我想和你們談談這個問題:夫妻雙方工作都忙,把剛生下來的孩子送回老家,讓老人帶幾年行不行?

當年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小,不記事,小時候吃好穿好就行,等孩子該讀書了再接回來,有什麼問題嗎?

《金婚》裡用一個孩子的成長來反思了這個問題。

1

男女主角(佟志和文麗)生活在北京,他們的二女兒,叫南方。

10年後重看《金婚》:生而不養,父母也會失去孩子


南方從小被送到四川奶奶家養大,小學才接回來。

南方第一次見到父母時,怯怯地在一邊,不敢大聲說話。

第一天晚上,家裡的雙層床,爸媽讓姐姐睡上鋪,姐姐不願意,吵著說自己會夢遊,怕睡上鋪摔下來。

南方聽了,主動說自己睡上鋪。

南方永遠那麼溫順、聽話,姐姐可以隨意向父母撒嬌、發脾氣、提要求,南方不會。

後來,南方成為家裡四個孩子中成績最好的一個,考上了研究生,還申請去了美國留學。

看到這裡,我們也許覺得童年的經歷並沒給南方帶來什麼傷害,反而激勵她上進,使她變得更優秀。

有一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南方在去美國留學前,情緒爆發,才對爸媽發洩了多年的積怨。

她質問他們:“生我為什麼不養我?”

她泣不成聲:“從小我就有種不安全感,我怕爸爸媽媽不要我。這些年在這個家感覺象住旅館。我感覺不到母親對女兒真正貼心的愛,為什麼你不可以對我像對姐姐一樣,想打就打,想罵就罵。”

媽媽聽完後淚流不止,悔恨交加:“沒想到,南方這麼恨我!”

我們才知道,原來南方心裡一直有個傷口,那麼深那麼長,一直沒有癒合。

10年後重看《金婚》:生而不養,父母也會失去孩子


心理學家指出,經歷過長期親子分離的孩子,由於無法得到父母持續而穩定的關愛,普遍缺乏安全感。

與父母分離時的年齡越小,分離時間越長,一年內相處時間越少,不安全感越強。

2

安全感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的幸福指數。

一個人幼年時從父母那裡獲得的愛,是他一生中用來面對世界的勇氣來源。

10年後重看《金婚》:生而不養,父母也會失去孩子


小雪幾個月大時就被爸媽送到爺爺奶奶家,4歲了才被接回來。

她還記得,小時候爸爸來爺爺奶奶家看她時,她特別害怕,覺得爸爸是個陌生人,直接就從家裡跑掉了,害得一家人找了她一晚上。

回到爸媽身邊後,雖然他們待她很好,她也理解他們當年送走她的難處,但心裡總有疙瘩。

比如,和一直在爸媽身邊的妹妹相比,她和爸媽沒辦法做到那麼親密。

比如,她想吃什麼東西,學習遇到困難了,上大學沒有生活費了,都不好意思跟爸媽說。

工作後,小雪常常覺得很累,她做了心理測試,自己是個討好型的人,對別人不敢提要求,也不敢對別人說“不”。

結婚後,小雪總是患得患失,怕老公有一天會不要自己,生活中超級黏老公。

小雪說現在可以和爸媽聊聊天,只是永遠不可能像妹妹那樣拉著爸媽的手臂撒嬌。

早期陪伴缺失造成的親子關係裂痕,很多時候就是一輩子無法彌補的遺憾。

3

10年後重看《金婚》:生而不養,父母也會失去孩子


龍應臺寫過一篇文章《有效期內才是父母》,文中說:

“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已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有效了。”

一個朋友的孩子就是完全交給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中學之後才回到自己身邊。

前些年她確實過得輕鬆,和老公一直拼事業,讓家庭有了很好的物質基礎。

然而,等把孩子接回來之後,她的煩惱也隨之而來:孩子不愛學習,沉迷手機遊戲,根本不聽父母的話。

好幾次,朋友有心管教孩子,可是她剛一開口,孩子就不耐煩地吼她:“小時候你不管我,現在還管什麼管?”

逼急了,孩子甚至會對著她說髒話。

朋友又氣又傷心:“有時候我真想打孩子一頓,可是又怕萬一給打跑了怎麼辦。”

最後,朋友嘆口氣說:“真後悔以前把孩子丟給他爺爺奶奶,如今要付出代價了。”

朝夕相處的感情基礎,才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沒有這個感情基礎,父母再苦口婆心地說,孩子也聽不進去。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最初三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年。

這三年裡,孩子會對養育人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依賴。作為撫養人,孩子父母也因此會獲得未來教育孩子、影響孩子的心理資格。

在養育陪伴過程中形成的親子關係,是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天然權威的基礎。

4

10年後重看《金婚》:生而不養,父母也會失去孩子


世間有的東西可以憑空得來,感情不能。

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也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在朝夕相處中慢慢培養出來的。

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在他身邊,等孩子幾歲或十幾歲了才接回來,他們還問,孩子怎麼跟我不親?孩子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這就是很多留守兒童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之後,不聽父母的話,總會和父母爆發衝突,甚至引發倫理悲劇的原因。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有的東西錯過了,再花十倍百倍的心思和力氣,也未必能彌補回來。

生而不養,父母也會失去孩子。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讓孩子長時間離開父母。

老人再怎麼疼愛,保姆再怎麼專業,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都是無法替代的!

父母若因種種現實原因,已經和孩子分開生活了,那就從現在開始,下定決心親自帶著孩子一起生活。

只要用心陪伴,多和孩子談心,就能慢慢回到孩子的人生之中。

培養親子感情最好的時候是從出生開始,其次是現在。

時間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歡迎留言,寫下你的看法和故事。

- 作 者 -

10年後重看《金婚》:生而不養,父母也會失去孩子


羅小朵朵

壹父母特邀作者

家庭攝影師、80後文藝女青年、前媒體人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