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貧困患者 專注人才培養 中國腦垂體救助計劃在滬啟動

資助貧困患者 專注人才培養 中國腦垂體救助計劃在滬啟動

圖說:啟動儀式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由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魯家賢高文英專項基金資助的“中國腦垂體救助計劃”,昨天在瑞金醫院啟動。該公益項目總預算為515萬元,主要用於全國貧困垂體瘤患者的資助和垂體瘤亞專科人才的培養。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和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秘書長張鳴簽約,正式啟動該公益項目。

中國腦垂體救助計劃的發起人、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垂體泌乳素腺瘤診治中心主任吳哲褒教授介紹,目前垂體瘤的人群年發病率高達7.5-15/10萬人,但其中相當一部分病人並沒有得到正確合理的治療,尤其是貧困的垂體瘤患者。2018年,瑞金醫院垂體/泌乳素瘤診治中心掛牌成立,目前手術治療效果居於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讓更多的垂體瘤患者,尤其是貧困患者,得到正確的治療,吳哲褒發起設立“中國腦垂體救助計劃”,致力於宣傳正確治療理念,為基層醫生提供專科培訓,提升垂體瘤診治水平;同時搭建有效就醫平臺,全力扶助貧困患者。“中國腦垂體救助計劃”實行全國聯動的救助方式,除上海瑞金醫院外,選定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三家醫院,作為垂體救助計劃分中心。為保障救助資金使用的規範與合理,瑞金醫院專門成立了項目管理委員會管理運行。

除了幫助患者,該公益項目還將開展多方位的人才培養行動:“引進來”——對從基層來的進修醫師進行資助;“走出去”——組織專家團隊到中西部基層醫院進行短期培訓;“在線課堂”——製作在線課堂開展遠程教育培訓,科普垂體瘤知識。

資助貧困患者 專注人才培養 中國腦垂體救助計劃在滬啟動

圖說:吳哲褒(左二)查房

成立儀式上,吳哲褒道出了發起垂體瘤救助計劃的初心,2016年,他接診了江蘇省的16歲少女小楊。2013年夏天,小楊母親在小診所掛點滴時出現意外,經搶救才撿回一命,卻落下了功能性心臟病的後遺症,全靠父親悉心照顧。可是2014年,父親被查出肝癌晚期,僅僅支撐了兩個月,就離開人世。就在此時,小楊也隱隱感覺到自己身體的異樣,出現了泌乳症狀。當地醫生建議開刀治療。母親多方打聽,最終來到瑞金醫院。吳哲褒告知母女倆,“泌乳素腺瘤,根據治療指南,這種瘤首選藥物治療,並不需要開刀……”在確診後,瑞金醫院將第一期治療所需要的全部藥物免費贈送給小楊。“這個案例給我一個啟發,貧窮垂體瘤患者需要的不僅僅是藥費,他們更需要正確的治療理念和方案。設立中國腦垂體救助計劃公益項目,我們就希望達成這個目標,一是病患救助,二是幫助提升基層診療水平。”吳哲褒說。

去年11月,瑞金醫院接診了一名患者,他的垂體瘤在體內多年肆意生長,導致激素紊亂,不僅改變了其面部特徵,還使得心臟像吹氣球似增大,最終導致二尖瓣前後葉對合錯位。找到病因後,醫院予以多學科聯合診治,心臟外科、神經外科、內分泌科、麻醉科、心臟內科諸多醫生們反覆探討,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兩步走”治療方案,先進行心臟瓣膜置換,再進行神經內鏡下垂體瘤微創切除手術。兩次手術跨度歷時半年,最終,患者順利出院,重獲新生。該患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公益資金支持。

垂體瘤的患病率不低,但知曉率和規範治療率都不高。瑞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卞留貫教授告訴記者,垂體瘤目前起病原因不明,預防起來也比較難,因此呼籲早期篩查診斷,儘早干預治療。垂體瘤的發病人群沒有顯著的年齡特點,垂體瘤根據類型也可以分為多種。以最常見的腦垂體瘤為例,如果患者的面容無端改變,肢端肥大,即手部、足部、臉部特徵增大等症狀,就是長垂體瘤的一個典型症狀。但因變化緩慢,病人往往疏於注意,容易出現類似延誤診治的情況。除肢端肥大之外,垂體瘤還有其他的常見症狀,比如頭痛、視力視野惡化、月經不調、泌乳等。每年,科室都會遇到好幾個因“看不清楚”而去眼科就診,兜了一大圈卻發現是垂體瘤惹禍的病例。

儘管垂體瘤以良性居多,但如果長得太快或者太大,可能會壓迫視神經引起失明,或者突然出血危及生命。此外,垂體是人體的內分泌中樞,垂體瘤還會誘發內分泌的失調,引起一些婦科病,甚至導致不孕不育。目前,部分垂體瘤用藥物治療,大多數以手術為主,經鼻孔微創摘除垂體瘤後,還需要關注患者內分泌的調節。垂體瘤究竟要不要切除,還是要聽從醫生的建議。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