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的運行機制有哪些?

外匯市場是由多種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它有自己的形成和運行機制,一般來說,它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供求機制、匯率機制、效率機制和風險機制。

外匯市場的運行機制有哪些?


1、供求機制

外匯的供求關係是市場匯率形成的基礎,匯率又反過來調節外匯的供求。

由於外匯市場的參與者成分複雜,參與外匯交易的買賣雙方有著不同的目的,故要揭示供求關係需從具體分析各交易者入手。

外匯市場主要由中央銀行、外匯銀行、外匯經紀人和外匯市場客戶等組成,形成外匯市場的五大交易或供求關係。

2、匯率機制

匯率機制是指外匯市場交易中匯率升降同外匯供求關係變化的聯繫及相互作用。(外匯匯率的變化又會引起外匯供求的變化)

一般情況下,較高的匯率意味著購買外匯的一方要花費較高的成本,從而會引起外匯需求的減少,並導致外匯供給相對過多而使匯率下降。

而當匯率下降到均衡點或均衡點以下時,對外匯的需求又會迅速增加,使供求關係恢復到新的均衡狀態,使匯率上升。

外匯供求與匯率之間的這種辯證關係,成為中央銀行追求國際收支平衡目標,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增長的實現機制。

中央銀行通過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調節匯率的實際水平,改善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實現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良性發展。

外匯市場的運行機制有哪些?


3、效率機制

效率機制是外匯市場交易中能夠促使實現公平競爭、公正、快速交易,同時能夠促進資金合理配置的機制。

通常的市場效率是指市場價格能反映和促進資源的正確分配,及時提供充分、準確的信息,為投資者決策提供參考。

外匯市場的效率機制,主要體現在外匯市場的遠期匯率能夠準確地反映未來即期匯率的變化,為外匯交易者提供準確的信息,供其交易時參考。

4、風險機制

外匯市場運行中的風險機制,主要是指外匯交易中風險的增減同匯率變動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從客觀上分析,外匯市場交易風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外幣購買力的變化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兩種貨幣的比價即匯率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國貨幣購買力的變化。

一般情況下,外國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購買力下降,不僅意味著外國貨幣對內貶值,也意味著對外貶值。

反映到匯價上,就會出現一定單位的外幣只能換取較少的本幣,即匯率下降。如果外幣的通貨膨脹率下降,貨幣購買力上升,則意味著外國貨幣對內、對外升值,反映到兩國貨幣的匯率上,就會出現一定單位的外幣可換取比原來較多的本幣,使匯率上升。

但由於外國貨幣購買力何時變化、變化幅度多大,他國外匯交易者難以及時、準確掌握和預測,由此增加了對未來即期匯率預測的難度,從而增加了外匯交易的風險。

外匯市場的運行機制有哪些?


二是本國貨幣購買力的變化

若一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物價開始上漲,意味著本國貨幣購買力下降,在其他情況不變時,會導致匯率上升,本幣貶值。

由於本國貨幣購買力的變化也受多種因素影響,有些因素甚至是未知的、不可控的,因此,對本國貨幣購買力即匯率變化的預測也不可能是準確無誤的,這樣,外匯交易風險也就難以避免。

三是國際收支狀況

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外匯供過於求,匯率則上升。然而,國際收支狀況的統計及公佈要有一定的過程和時限,其對每日匯率的影響是難以察覺和預知的,由此也會增加外匯交易的風險。

總而言之,上述外匯市場的四種機制並非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聯繫和影響,以此調節外匯市場的運行,保持外匯市場的循序與穩定,使外匯市場成為一個高度嚴密、高速運行的有機整體。


外匯市場的運行機制有哪些?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