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絕技穿透力的謎底

武功絕技穿透力的謎底

武林傳說中,一些武功秘笈只被極少數大俠或隱士掌握,而他們也是通過多少年的修煉,最終才悟到這些絕技,比如其中的穿透力打法。穿透力是指拳打到對手身上所產生的強大沖擊波,使人內臟震動,極其難受。一些內家拳高手隨便一出手,便能打出這種令人膽寒的穿透力。我在太極視頻中也看到過這種表演:一位五十多歲的內家拳大師讓一位壯漢抱著幾本厚書在胸前,然後,大師右手很輕巧地擊打了一下書本,那位壯漢幾秒鐘後,便非常痛苦地彎下身子。據說這位大師用的就是深厚的內力,所以看似隨便一擊,被擊打者卻受不了。

陶政宏先生在電話中也提到他曾用穿透力的打法讓幾位練了十幾年的武術愛好者痛苦難忍,並且他揭開了武功穿透力的謎底:第一,不要用腰腿力或腰襠力(實際上,不管外家拳還是內家拳都講究出拳不能只用手臂力,而一定要蹬地轉腰旋腕發力,陳式太極則要求腰襠發力,以增強合力)。第二,手臂關節一定要全部放鬆,拳不能握緊,放鬆隨便擊出(只用本力的百分之五十即可)。第三,打到對方後不要馬上收回拳頭,而是要粘住對方0.5秒鐘左右。

武功絕技穿透力的謎底

陶先生說:所謂的穿透力一點也不神秘,而是一種力學原理。他舉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比如我們用一團泥巴扔向牆壁,泥巴的柔軟性使得衝擊力表現為散開貼在牆壁上;如果用一塊石頭用同樣的力扔向牆壁,石頭則會被反彈回落。什麼道理呢?很簡單,泥巴的柔軟性使全部衝擊力被堅硬的牆壁所吸收,而堅硬的石頭卻使全部衝擊力被堅硬的牆壁返回一半以上。那麼將牆換成人呢,當然人不是牆,人在受到重力擊打時會發生位移,即踉蹌後退。從力學講,踉蹌後退會將擊打力在位移過程中減弱,而受力者本人並沒有承受全部力量。前些時的汶川大地震之所以震感那麼遠,就是因為受力的東部大板塊太堅硬,沒怎麼受力卻將震力傳遞出去了,而成都平原的泥沙板塊雖然受力很大卻通過鬆軟卸掉了震力。

人在擊打對方時,尤其是實戰時,最容易用盡全力擊打,殊不知正是這種發狠和用力使得手臂和拳頭都是挺直僵硬的。假設這個擊打力為一百斤的話,那麼對方的身體後移會卸掉三、四十斤,拳頭過硬造成的反彈再返回三、四十斤,所以看似很兇狠的擊打,實際上對方並沒受到很大的撞擊。而假如用陶先生這種輕鬆隨便的擊打併稍加粘貼的打法,雖然擊打力本身可能只有五十斤,卻被對方身體照單全收。更重要的是,拳頭鬆柔(通過練習變成綿沉)如沙包的話,打中對方時,擊打力產生的慣性會繼續前行(手臂一定要鬆柔如繩索,否則擊打力會部分返回),這種前行的慣性力就會讓對方產生穿透身體的感覺,這也是穿透力的擊打使被打者延遲幾秒鐘難受的根本原因。

武功絕技穿透力的謎底

​如此簡單的道理為何絕大多數武功修煉者不明白呢?主要是擊打時的心態不平和造成的,打人嘛,肯定要用全力,練拳時更是用力慣了,實戰時生死搏鬥的當口,殺人之心都有,怎麼可能鬆柔發力呢?為什麼歷史上只有極少數高手悟到年紀很大時才可能明白?一是體力不行了,所謂拳怕少壯,年老想用力也達不到了;二是武功修煉到很高階段,兇狠之氣消減,而仁慈之意日增。一來二去,出手平和而減小力道,對方反而更受不了,驚為神人內功。高手自己往往也不甚明瞭其中的奧秘,也會誤認為是自己一輩子的內功修為所致。

當然,這種穿透力的打法也需要練習,而這種練習首要的是擊打理念的轉變,放鬆隨便地擊打也並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但知道了秘訣,就不會走彎路了。這就是陶政宏先生武功修煉的過人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