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囚徒的困境,惯性思维的偏差,我们的世界本来如此吗?(一)

感官接收信息的局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比作洞穴中被束缚的囚徒,只能借助于外界事物通过火光投射到洞穴墙壁上的阴影来判断外面发生的事情,真实的事物在这些洞穴囚徒眼里被曲解。而人类这种具备自我意识,能够思考和实践的物种,从诞生起就生活在四维时空中,感官所能接收的一切信息都来源于这个四维时空,大脑也早已习惯将所接收到的这部分信息强化和处理,在大脑中形成我们所熟悉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我们认识的世界“本来如此”吗?

洞穴囚徒的困境,惯性思维的偏差,我们的世界本来如此吗?(一)

人类个体所接收到的大部分信息来源于眼睛,科学家发现人眼睛只能接收400THz至790THz(波长400~760nm)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之为可见光,这个范围的电磁波能够被视网膜感知成像,再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入大脑,大脑经过处理后分辨出颜色和亮度,进一步形成成像物体的形状、轮廓、颜色等信息,而双眼视觉的配合又会在大脑中形成立体视觉,从而使人能够判断物体的远近、空间方位。

对于宇宙来说,这只是很小一段范围的电磁波,而刚好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电磁波主要就集中这一段频率范围,从进化论的角度上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视觉器官应当适应环境,双眼感知能力应当与所处环境相匹配,既然人类通过“可见光”就可以获得生存所需要的几乎全部视觉信息,那么只需要增强双眼对这个范围电磁波的敏感度即可。

洞穴囚徒的困境,惯性思维的偏差,我们的世界本来如此吗?(一)

同样从进化的角度的看,不同动物所能“看到”的光线是有一定差别的,夜行动物的眼睛显然如果跟人类一样只对“可见光”敏感,是对生存不利的。夜间缺乏阳光照射,夜行动物往往进化出对红外光敏感的感官,红外光是波长比可见红光长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nm至1mm之间,频率约是在430THz到300GHz的范围。由于物体自身发出的热辐射主要集中在这一范围,所以夜行动物的感官可以利用红外光在黑夜实现成像,从而有利于在夜间的觅食等活动。

动物具备红外视觉的一个例子就是响尾蛇,响尾蛇眼睛和鼻孔之间叫颊窝的地方有一种能够感知红外线的器官——“热眼”,热眼接收到外界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就会将信号通过神经传送给蛇的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处理,判断前方物体的形状等特征,从而做出捕捉或躲避的动作。

洞穴囚徒的困境,惯性思维的偏差,我们的世界本来如此吗?(一)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除了具备眼睛这种感官外,还具备听觉器官耳朵和嗅觉器官鼻子。耳朵能够感受声波,声源振动引发声波,声波进入耳朵后其机械能被转换成听觉神经上的电信号,传送到大脑形成听觉感受。人类的耳朵感受到的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赫兹,高频率的声波听起来刺耳,但更高频率的声波人类是感受不到的(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对于动物来说,听觉所接收到信息可以帮助其捕食和逃跑,而对人类来说,音乐和语言都以听觉为基础。

另一个感官适应环境的例子是蝙蝠,这种会飞的哺乳动物。科学家研究发现,与大部分哺乳动物不同,蝙蝠由于生存环境的需要,进化出与众不同的“听觉”——超声波听觉,蝙蝠主要在野外洞穴或建筑物内中生存,在黄昏或黑夜出没,因此它们的视力逐渐退化,但发展出了超声波听力。这种听力需要两种器官配合,蝙蝠口鼻(有的蝙蝠通过嘴,有的通过鼻)能够主动发出超声波,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者昆虫时就会反射回来,被蝙蝠耳朵接收到,蝙蝠通过超声波探测物体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极高,这些反射回来信号(回声)传到蝙蝠大脑,蝙蝠能够根据回声构建一个与人类眼睛接收到可见光形成图像类似的超声波图像,判断出飞行路线上的障碍物以及前方的昆虫。

洞穴囚徒的困境,惯性思维的偏差,我们的世界本来如此吗?(一)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嗅觉通常较其他哺乳动物弱,也许人类可以通过视觉、听力以及超强的大脑分析出更多的环境数据,而不需要更多地利用鼻子来感知周围,嗅觉对于人类来说更多地用于预警和品鉴食物。自从现代人类具备应用工具来辅助劳动和改造世界后,不具备交流功能的嗅觉似乎退化了,但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人类的嗅觉在哺乳动物中并不较弱,既然我们不是那么依赖嗅觉,为什么要像狗一样到处嗅来嗅去呢?

所有动物的“中央处理器”(信息处理器官)都是大脑,人类也不例外。我们对外界的感知依赖于我们的感官能力和大脑的“创作”,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眼睛接收到电磁波刺激通过大脑成像的结果,这种成像使我们能够感知周围的状态和变化,使我们能够确认周围物体,从而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支持。同样,利用耳朵我们能够感受到周围的变化,即便看不到实物,我们也能分辨是否有物体接近,也能够大致判断隐藏在角落里的动物类型,人类更是利用嘴巴和耳朵进行交流,沟通协作。尽管对于人类来说,嗅觉器官似乎不如前两种感官重要,但是依然能让我们分辨部分腐烂的食物、剧毒的气体。

从适应环境的角度上看,我们的感官所接收的信息在大脑中所形成世界是符合我们生存需求的,但是真实的世界如此吗?感官的局限性仍然存在,干净透明的玻璃会让我们失去对障碍物的判断能力,而无法感知的高频电磁波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一些有毒气体的分子无法刺激嗅觉……感官的局限性在于感官的能力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生存需求,当然人类利用聪明才智借助于工具能够弥补感官的缺陷。

正如洞穴中被束缚的囚徒,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是存在局限性的,我们的感官和大脑构建了我们所知的世界,这是一个适应人类生存的符合进化论的世界,五彩斑斓的世界带给我们对生命的向往。洞穴中的囚徒面对外部世界的阴影,渴望真实地了解世界,尽管不能真实地看到外面世界,但是可以通过阴影变化分析外面发生的事情,当囚徒脱离束缚来到充满阳光的外部世界,他才能真正看到外部世界真实影像,而原有的世界观会发生变化吗?

洞穴囚徒的困境,惯性思维的偏差,我们的世界本来如此吗?(一)

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世界的本来面目,脱离感官的束缚和大脑的惯性思维,每一个科学进步,特别是物理学的进步,都让人类感受到了囚徒走出洞穴的震撼,也许人类所处的世界更像是一层层无尽的“洞穴”,人类探索世界本源正是不断地走出洞穴,走向人类的未来!


(原创文章,转载请说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